Beijing proves its capabilities to manipulate the global public opinion.
By Victor (Lin) PU
March 31, 2020.
There are two narratives about how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has become a pandemic. The first narrative started with the outbreak in Wuhan, China. This narrative contends that, due to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partial information-sharing with the worl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nitial mishandling caused the current global pandemic. The other narrative claims that, because of unprecedented pneumonia cases in Chin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a great effort to contain the epidemic and bought time for the West, but Western countries failed to counter…
在黨國與生存之間,他們還是繼續讀著書。
228的週末,我趁著難得放假的時間讀了幾本與白色恐怖為背景的書,也不禁想起在那個在國民黨戒嚴統治下的台灣,對於生活在白色恐怖年代的台灣人,「讀書」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是受到黨國庇蔭的人士,讀書就是飛黃騰達、出將入相的管道;可是對於一般台灣民眾呢?
電玩《返校》(後改編為同名電影)以讀書會揭開序幕。作家陳列就是在他年輕掛單佛寺讀書時,因故受牽連被國民黨逮捕入獄。
因為參與台獨運動而被捕入獄的黃華,前後進出監獄長達23年。但他在獄中的時間仍是把握機會讀書,從《資治通鑑》、世界哲人傳記,到英文、數學等各類書籍都讀(甚至還包括相當專門的企業管理、會計學)。
後來黃華被關入綠島監獄時,正巧同一時間人稱「生哥」的陳欽生也被關在這。生哥是馬來西亞人,當年以僑生身份來台灣讀書,卻也被國民黨誣陷、羅織入獄。
生哥在綠島監獄曾在獄所內圖書館工作,就遇到了手不釋卷的黃華。據說後來兩人聊天的場景也很有趣,一個馬來西亞人說台語,一個台灣人說英語,竟也溝通無礙。
令人吃驚的是,沒想到這個綽號「阿華」的人,雖然身陷囹圄,卻竟然把綠島圖書館內的書全部都讀完了。
黃華甚至還自嘲地說,可惜國民黨關他不夠久,不然就可以把想讀的書多讀幾遍。一輩子沒有接受過正式大學教育的他,在出獄後還曾短暫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學人。
據傳黃華還曾開玩笑地說他兒子才是真正「失學」。
不過出獄之後,黃華也是克服了很多困難才能重新適應社會(畢竟實在被關太久了)。無論是陳列還是生哥,在回到社會、找工作的過程也是備受挫折,就像是《陽光普照》的男主角出獄後求職不斷遭拒。
但是,當你身為政治受難者,即便重獲「自由」之後開始工作,你還是要面對黨國的監視、騷擾。
陳列被捕前曾當過老師,後來讀書準備考研究所,出獄之後輾轉求職皆因受到騷擾不順,後來加入民進黨、成為反對威權的一份子。國民黨可能沒想到越是壓制,社會的反彈越大,最終鬆動黨國的統治。
讀書,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是改善生活、地位的手段,對個人來說也可能是追求知識,或是改變整個家族發展的命運。然而,對於黨國時期的國民黨政權而言,「讀書」卻是一件可以用來控制社會資訊流通,挑選出那些依附黨國的人,以及威脅黨國存續的「敵人」。
卻是因為有他們的打拼,我們才能在今天,好好讀書。
【參考資料】
*特別感謝黃聖文的口述訪談,如果對黃華的自傳《別無選擇-革命掙扎》有購買意願的朋友也歡迎私下聯絡(e-mail: victorlinpu@gmail.com)。
By Victor (Lin) Pu
February 27, 2020
The novel strain of coronavirus (officially dubbed COVID-19) that originated in Wuhan, China has spread to almost 30 countries, including regional neighbors like South Korea, Japan, and Taiwan, and countries as far away as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Brazil. As of February 26, more than 81,000 cases have been confirmed worldwide, and the death toll has surpassed 2,700, mostly in China. The epicenter of the virus crisis, China, has been suffering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not only on account of the viru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roblematic policies.
By Victor (Lin) Pu
October 15, 2019
Recently,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seemed to lure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back to Taiwan successfully amid the U.S.-China trade war, but can Taiwan continue to benefit in the concurrent tech war?
On October 7, 2019, the U.S. government blacklisted 28 Chinese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eight surveilla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mpanies and other public security actors, over their involvement with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of Uyghurs and other Muslim minority groups in Xinjiang.
One of the eight Chinese surveillance manufacturers, Hikvision, is not only help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build up surveillance systems in Xinjiang but exports…
原文請參考「菜市場政治學」,網址:https://whogovernstw.org/2019/07/08/linpu7/
※本文修改自作者在《新社會政策》的發表文章,請參考:普麟,2019,〈當中國透過科技威脅全球民主 — — 淺談中國的數位威權輸出〉,《新社會政策》,第63期,頁25–30。
◎普麟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
香港政府日前強推《逃犯條例》修訂引起香港民眾的憂慮,更在日前導致了百萬香港人上街頭的「反送中」抗爭運動爆發。但沒想到竟然有與抗爭相關的加密通訊軟體 Telegram 群組管理員被香港警方盯上與入門搜索,讓該群組名單與聊天記錄被港警掌握。1這起事件不禁讓人開始反思,是否當我們高度依賴科技的同時,就難以逃離受到大規模的科技監控的可能,甚至更讓人擔憂的是,在這背後監視著你的 …
如果你想要比較全觀的角度理解西方世界(以美國為主軸)為什麼大幅改變對中國的姿態與政策,強烈建議花點時間讀一讀這個系列文。
西方社會約莫在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開始,原本期待透過正式的交往和合作,讓中國從威權和控制走向開放與市場,最終卻發現中國從來不是真心作為可信賴的國際社會成員,而是意在以不正當的手段盜取西方技術、藉此累積資源籌碼,更進一步向國際社會輸出威權價值、加深對於其他國家的控制,並盤算挑戰當代秩序和霸權的地位。
從國際智庫的報告淺談美國政府對中國政策的轉變:
http://bit.ly/2ZIQyoN
本篇,也就是這個 …
前言:一個獨裁者的誕生
2018年1月,柬埔寨當地的英文報紙《柬埔寨日報》(The Cambodia Daily)在網路上刊出了一篇文章,指稱中國不但成為了柬埔寨重要的援助捐贈國與合作發展的夥伴,同時還讓柬埔寨得以進一步繼續追求威權統治[1]。
在近幾個月內,包括《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都撰文提出類似的警告:在總理洪森(Hun Sen)統治下的柬埔寨,不但越來越親近中國,同時還鎮壓國內反對勢力並箝制公民社會,於去(2017)年9月將反對黨柬埔寨救國黨(Cambodia National Rescue Party)領袖Kem Sokha以涉嫌叛國罪名逮補,還查禁了敢於批評時政的獨立媒體《柬埔寨日報》[2]。接著,由洪森所領導的 …
關於歐洲的民主化研究,在1990年代左右第三波民主化發生之後,主要是針對歐盟如何透過經濟與援助措施來協助中、東歐國家進行民主轉型與民主鞏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甚至進一步加入歐盟;接著研究焦點轉往「顏色革命」(color revolution)以及俄羅斯對周邊地區的威權擴散。
另外,在中國研究的領域,學界對中國在海外發揮政經影響力的討論多半集中在非洲、中亞與拉丁美洲等區域,但近幾年,越來越多人注意到紐西蘭、澳洲,甚至是民主政治與社會經濟發展較成熟的歐盟國家,也開始面臨到中國的影響與威脅。
這次,徘徊在歐洲的不是馬克思(Karl Marx)在《共產黨宣言》所說「共產主義的幽靈」,而是中國這條紅色巨龍。
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研究機構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GPPI)與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MERICS)於今(2018)年2月發表了一篇報告《Authoritarian Advance: Responding to China’s Growing Political Influence in Europe》,專門討論歐洲正在面對中國快速增加的政治影響力,以及威權主義對自由民主與歐洲價值與利益所造成的挑戰,除了對此向歐盟提出警告,也列出許多可採取的相應手段。
這篇報告在開頭就直接了當地說,中國在歐洲進行政治影響力擴張背後的動機是為了國內政權的鞏固以及推廣自身的發展模式。報告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一、介紹中國在歐洲所進行的政治活動背後動機與目的,同時也包括在不同領域的中國政治代理人;
二、透過實際案例分析中國不同的代理人在歐洲所使用的操作工具(請參考表一):
三、這份報告也以中國在澳洲的政經影響為例,用來提醒如果歐洲國家輕忽中國所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到底中國在歐洲的政治、媒體、公民社會與學術研究等領域的影響程度有多少呢?(請參考圖一)
前言
據媒體報導,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教授Anne-Marie Brady於日前在基督城隔海向澳洲國會情報與安全聯合委員會聽證會(Parliamentary Join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作證時表示,他的研究室於2017年12月遭竊,更於今年2月發生家中被人闖入並收到恐嚇信等一連串事件,並認為這一切與自己對中國的研究有關[1]。
Brady除了是坎特伯雷大學教授外,同時也在美國華盛頓DC的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進行一項關於「中國極地戰略與全球治理」(China’s Polar Strategy and Global Governance)的研究計畫,他於去年的出版的 …
普麟、李明勳/東南亞研究青年平台共同發起人
瑞辛納對話(Raisina Dialogue)是由印度所主辦的大型戰略安全論壇。2014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Modi)上台後,便致力於提升印度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話語權,而瑞辛納對話即是此一思維下的產物。在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印太(Indo-Pacific)戰略的同時,這場論壇的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
今年度的瑞辛納對話於1月16日至18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台灣沒有缺席,派出包括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立委蕭美琴與多位學者與會。本次瑞辛納對話中,各國代表的討論大多聚焦在中國崛起對區域安全的影響。雖然中國崛起這個主題對於媒體而言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歐美學界也持續爭論中國崛起是機會還是威脅。然就現況而言,中國對外的軍事意圖與經濟布局所直接引起區域與周邊國家的強烈憂慮,卻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
對台灣而言,除了直接面對中國在軍事上的文攻武嚇,在國際社會上也深受中國的外交打壓。因此,參加瑞辛納對話對台灣而言還有更多層面的意涵:
首先,區域安全需要透過區域每一個成員來共同努力,台灣既然屬於印太區域的一份子,雖然我們並非是要主動挑起爭端,可是在面臨同樣的威脅時,台灣有義務也有其責任參與相關的討論。同時,也可以讓各國政要與頂尖智庫的學者們看見台灣、聽見台灣真實的聲音。
其次,這次的主辦國印度,以及出席的代表包括美國、日本與澳洲等國皆屬於民主國家。台灣最有別於中國之處就是我們擁有依循民主、自由與法治的政治體制,因此我們更須善用這個價值來與其他民主國家進行對話,建立夥伴關係。
最後,雖然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處處受限,當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時也受到是否可能面臨中國打壓的質疑,但台灣出席瑞辛納對話卻正好反映出我們可以利用並藉著中國崛起所伴隨而來的安全威脅,來與區域其他國家進行對話與交流,甚至更進一步合作。
台灣是小國,就應該在戰略與外交上發揮小國的彈性與優勢來突破國際困境。因此,「新南向」就不僅僅是單純的政策宣示,而是可以讓台灣藉此更深入參與國際事務的亞洲區域戰略,強化台灣與東協、南亞,甚或是國際社會之間的關係。
普麟、李明勳,2018年1月26日,中國威脅下 台灣外交破困境,蘋果日報,論壇與專欄。
延伸討論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tinghuang0222/posts/1568361093218314
PhD student in PoliSci at Tulane University, USA. Focus on Chinese influence and authoritarian diffusion. From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