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ing Study】Retention Rate — 2

Young Tsai
Young
Published in
5 min readOct 2, 2018
“child lifting water dipper” by Lubomirkin on Unsplash

前情提要

有鑒於之前的研究,赫然發現均一的產品次月留存率大約為 10%,也就是註冊後,下個月會再回來的只有一成左右

留存率的分母包含註冊者及非註冊訪客,但並不包含沒用過的帳號(因此可以過濾掉老師創建卻沒用的附屬帳號)

上一篇的研究:

均一的用戶真的這麼容易流失嗎?來十個只能留一個?那我們離 product marketing fit 可能真的有一大段路要走,但…… 我真的不是很相信(不甘心比較多),過去五年的努力,只能做出一個留存率 10% 的產品嗎?我相信歷代 PO 們跟開發團隊一定也跟我一樣,無法接受啊~~~

那我們試試分群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1. 註冊跟非註冊者有差嗎?(產品限制:一但成為訪客身份只要沒登出或註冊,在該載具上就會一直是訪客)
  2. 註冊後,身份選擇有差嗎?(產品限制:這只有註冊者可以收得到身份)
  3. 註冊後,有沒有老師帶的學生有差嗎?(產品限制:註冊後才能加老師)

註冊 vs. 非註冊

我們直接看次月留存率

發現,註冊的用戶在這個學期(107上)的留存率,創下新高 47%,寒暑假之外,平均也大概在35% 上下,而非註冊者則是一直維持慘不忍睹一成以下的次月留存率

因此,在看留存率的時候,必須將註冊這個維度區分開來

另外,那已註冊的使用者跟非註冊的使用者人數比呢?

未註冊:註冊 大概是 4:1 的關係

也就是將近8成的月用戶未註冊,在次月就會流失了,而當月註冊者在下個月仍有平均 35% 的留存

已註冊者的身份會有差嗎?

上述已知註冊者的留存率高,那我們接著用身份進行拆分,看看不同的身份的差別?

學生(似乎比總體註冊更好)
老師(留存率大約20%,除了2017年九月註冊人數為2000之外,其他月份大約月註冊量為500~1000)
家長(比老師用戶略降一點)
其他 (比老師、家長略高5% 左右,但人數基數少,沒什麼意義)

那有沒有老師帶的學生會有差嗎?

有老師帶的次月留存率(平均 55%)明顯優於沒有老師的學生(平均25%),平均值相差約 30% 左右,但有老師帶的落差很大,一但在寒暑假註冊,次月就會大幅流失,但即使如此,還是遠優於沒有老師帶的學生,可見不管是否在學校課堂上,有教練的穩定性會比自己來的好。

總結一下:

1. 註冊者的次月留存率平均 35%,非註冊低於 10%,也就是用戶分群來看,非註冊管道雖然基數很大,但洞也比較大,幾乎完全流失,這點蠻可惜的

2. 學生的次月留存遠高於其他身份,畢竟學生自己才是平台主要使用者

3. 有教練帶的學生,次月留存較高 → 渠道值得經營

用戶留存視覺化

那我們再回頭,看看註冊者跟非註冊者的留存圖,是否有顯著差異(應該是要有的,只是用視覺化在證實一下)

已註冊(2017–09 那條灰色也太美了!高註冊,高留存!)
未註冊

很明顯,可以看出來,註冊者的趨勢,每個月的回頭客佔5成以上,而非註冊者可能就是下個月離開了就不再回來了

那會不會有一些事重複的人呢?考證過產品 code base,我們的訪客身份,除非有意識地登出或是註冊,基本上就是跟著載具,因此一但有再回來,那資料是一定會當作同一個人處理,因此上面的非註冊者,大部分都是不重複用戶,然後… 每個月就是四萬~五萬的用戶(未註冊者)跟我們說掰掰!感覺非常可惜!

看到這裡,我們可能要思考幾個方向

  1. PO要想的:未來我們如果我們要看學生的穩定度,那麼如何維持留存一定是必經之路,也是做產品的基本數據
  2. PO要想的:為什麼註冊的用戶比未註冊的留存率高?這看起來是廢話,但註冊者一定是有得到什麼好處才會再回來,也就是用戶會回來不是因為「記得」自己有註冊過,而是覺得好用,那是不是我們要好好利用這個誘因,讓訪客更容易得到 Aha moment,並以註冊率作為第一步覺得好用的指標? (小心:註冊率只是一個指標,不是目的,不要為了提高而提高,逼用戶註冊等等,而是讓訪客真心覺得好用而註冊)
  3. 大家可以幫忙想的:提高註冊率跟我們本身的定位、價值觀會不會有衝突?扶弱?均等?(我自己是覺得這個部分,如果我們不是用奧步誘騙,而是用產品打中用戶需求而提高,那基本是沒什麼問題)
  4. 大家可以幫忙想的:用戶的留存如果要提高,那均一要調整什麼?(產品應用時,用戶的 Aha moment 是什麼? 讓人覺得我一定要註冊,且要再回來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