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常見的三大學習困境

刻意練習團練室
13 min readJun 21, 2019

--

我最近正在規劃一個課程訂閱專案,希望可以幫助身處在職場上升期的年輕朋友們,加速大家在工作和人生的成長,並且都能夠打造個人的學習系統。

如果你對學習方法和職涯發展規劃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幫我填寫問卷

我想先用一篇文來談談:

「為何不少人在開始入社會工作後,不管是工作表現或職涯發展上,遠遠落後同儕的朋友或同事,以及學習方面漸漸力不從心的原因。」

下面就我這幾年自身經驗,和觀察身邊同事及朋友們的狀況,整理出大多數的職場工作者,主要面臨的下面三大困境:

其實很多人並不缺乏學習動力或好的學習心態,但卻受限於上述三種情況無法跳脫出來,最終只能落入無盡焦慮或失敗。

這是為什麼呢?

陷入困境三個主要原因:

  1. 沒有時間:時間零碎化、注意力不足。
  2. 沒有目標:缺乏探索方法、從來沒有規劃過自己職業發展方向。
  3. 沒有方法:以過去學校所學的知識和學習方法,來解決入社會後所面對的複雜問題 。

一、時間零碎化、注意力不足

這件事在每個人身上都發生過,包含我也是如此,我甚至還可以跟你說,我最早發現自己有這情況是從2011年開始!

我想你會很好奇,為何我會有那麼精準的時間? 這裡跟你講的小故事。

我以前常跟朋友開一個玩笑說:我可能是全台最早見證「低頭族現象」的人之一,因為我認識了「全台第一位低頭族」,這個人就是我學長,也是我前老板吳顯二

顯二是國內知名的3C科技媒體網站:癮科技的站長,他從2005年開始做癮科技網站,每天都要接觸各種3C科技產品和資訊。

我記得大概在 2009~2010年左右,就看到他手上一直拿著 iPhone 3GS 在玩,當時在台北街頭或搭捷運時,你幾乎看不到任何人低頭玩手機。

那時每次跟他見面聊天時,就發現這個人一直很不專心在低頭看手機,不知道在看什麼,無法理解這個小螢幕裡頭,有什麼東西那麼吸引他的注意。

不過很快地,到了2011年左右,我也開始擁有智慧型手機之後,那時才明白了為何顯二會一直低頭看手機,因為我也有了相同習慣(笑),每天都會花費大量時間滑手機,接收大量資訊,隨時保持連線狀態,這讓我感到異常滿足。

而且在一兩年後,我也加入網路產業,也讓這種情況更加嚴重,我發現我的專注力開始被各種訊息所吸引,甚至只要手機一不在身旁還會感到焦慮,我們成為了注意力商人們所餵養的「巴夫洛夫的狗

而且除了注意力缺失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是你我都曾經歴過。

你開始發現下班後,自己所能保有的時間變少了,又或者時間開始被切割、被破碎,你不再像學生時代那樣有,擁有相對完整的個人時間可以好好利用。

漸漸地在各種干擾和誘惑你的數位裝置充斥在身邊後,你不僅時間不夠,更慘的是連專注力也變差了,不再能像過去一樣,可以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物上頭。

以我來說,我以前每天可花兩三個小時,並且在兩周內就讀完一本500頁以上的大部頭荖作,但我發現.若我沒有現在自己所擁有的有效的學習和自我管理方法的話,可能讀兩三個月都讀不完一本大部頭的書。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想,我是不是想告訴你:「那是不是就不要再玩手機了嗎?」

其實並不是

因為我知道你也做不到,我也是如此(笑),而且有些人要他一天不滑手機簡直是要他的命,可能也沒時間和意願會想去參加「數位排毒」課程,或開始練「正念冥想」。

那該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有三點:

  1. 打造個人的「精神時光屋」
  2. 從「習慣迴路」下手,轉換滑手機的用途
  3. 善用工具解決

精神時光屋」來自漫畫《七龍珠》裡的一個場景,指的是一個里面時間與外界時間有差異的一個特殊空間,漫畫中主角用來迅速提昇實力的修煉場所。

這裡我指的是為了提升你的專注力,你可以試著安排特定的場地的方式來著手,例如:在公司怕被人打擾,也許可以躲進會議室,在家若怕被家人影響,可以試著在房間,或外出。

另外建議也可以從時間下手,像我有「晨讀30分鐘」的習慣,因為早上通常家裡比較安靜,很容易就能靜下心來閱讀,在公司的話也許你可以試著提早一小時進公司,在同事們尚未進來前,先處理需要專注的事務。

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作者Charles Duhigg 在書中談到根據研究,人們的行為有 40 %受到習慣所主宰,而並深思後才做決定,而我們滑手機也只是因為習慣。

因此若想改變,我們就要先了解習慣是如何形成和運作,而這一切都歸因於「習慣迴路」的運作。

例如:當你聽到手機傳出臉書訊息的提示音時,你會遵循自己過去的慣性行為:拿起手機滑開去看看什麼內容,這過程就像是是得到一個你渴望的獎勵。

所以如果想改變,你其實不用硬把「提示」與「獎勵」拿掉(相對很困難),而是想辦法把原有的慣性行為 (隨意滑手機) 給汰換掉,改成更好的行為。

我建議「更好的行為」可以是:

  • 每次滑臉書都要多跟朋友私訊交談,把時間花在維繫朋友關係上。
  • 不要只是一鍵轉發文章,而是轉發的同時,練習在貼文寫下三到五行的個人感想,把轉發變成練習寫作的機會
  • 想玩手機時,就去開「電子書閱讀App」快速閱讀個三五分鐘,總比亂逛臉書、IG或抖音來的更有價值。

最後,也可善用各種工具來處理「時間」和「專注力」的問題,例如:我習慣使用像 Time Timer這類倒數計時,它在視覺上可以簡單的能告訴你剩下多少時間,也可發聲鈴聲提醒。

我習慣安排每工作30分鐘,就休息五分鐘,這讓我可以隨時保持專注,和記得暫停休息,讓我能夠更投入於工作。

另外像是「Forest 專注森林」這支App,是我最近在嘗試的提升專注力的工具。

這App透過遊戲化的方式,只要你專注一段時間 (例如:設定30分鐘) 不開手機玩其他App的話,裡頭的樹木就會成長,但若你這過程中忍不住跳離的話,樹木就會枯掉。

像這樣善用工具,把專注變成一種遊戲的方法,我覺得可以有效訓練自己漸漸找回原有的注意力。

二、缺乏探索方法、從來沒有規劃過自己職業發展方向。

常會有人說這世界變動太快,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所以我們也不用去做什麼計劃,反正最後走出來路都和預想的都會不同。

而且還會以各領域的成功人士經歴為例,說這些人的成功也常常是無心插柳,並不是一開始就有什麼嚴謹的規劃才實現。

上面這些觀點,就我的經驗來看,我認為只正確了一半,我承認有時成功是需要運氣的,但是大多數人卻誤以為摸索和嘗試是不需要任何規劃,反正就是碰碰運氣、靠自己的人品爆發,我認為這種想法不僅錯誤,而且只會讓你對未來的想像更加無力或焦慮。

同時常保持著「計劃趕不上變化」這種觀點的話,也容易成為不想好好思考自己的未來,也不打算花費精力做好計劃的藉口之一。

雖然我自己也是大概入社會工作快六年後,才開始意識到要主動探索自己的熱情與興趣,並且好好規劃職涯發展,這過程中是透過大量閱讀、思考和自我學習中,讓我越來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當然這過程並不容易,過去也曾跟許多朋友一樣,迷惘過自己到底想做什麼,下面跟你分享一段我的故事。

上面提到我在30歲左右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

當時已經在一間中日合資的化學公司,擔任業務銷售員的工作快六年了。並不是工作做的不順利,反而那一年的業績是我入社工作後最好的成績,還拿到公司發送的業績獎金。

但也許因為到了快奔三的年紀,我只要看比我資深的同事大哥們,大概就能想像自己待在這間公司十年後的生活會如何。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那時心中產生一股衝動,很想辭掉業務工作跳到別的領域去發展,而剛好因緣際會地出現一個機會,我有個朋友在東區附近開店,一年前剛要開店前曾在找過我,邀請我是否加入或投資,當時我沒有答應,主要因為那時也沒想過要換工作。

但沒想到一年後,我開始萌生了想去嘗試別的工作的念頭,剛好餐廳在一年後有缺人,透過朋友幫忙再次連繫上老板,我很幸運就加入了餐廳開始工作。

這個選擇就算現在來看還是很跳tone,很自然當時就有不少朋友都勸我不要想不開,甚至連我老媽都因為我辭掉那麼好的一份工作,跑去薪水更低、工時更長的餐廳去工作而因此非常生氣,整整有三個月不跟我說話。

其實我明白這些親友的關心和擔心,但他們並不知道的是,我的決定其實有經過仔細思考和規劃的。

首先,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喜歡玩咖啡,各種器材和咖啡豆的研究我可以說是非常痴迷和熟悉,甚至在大四的最後一年,還跑去別的學校參加他們的咖啡社活動 (自己學校沒這樣的社團)。

因此,我對「餐飲事業」本身其實是有興趣和好奇的。

再來,我自己也設定「以2年為限」的嘗試期為目標。

把第一年視為摸索與學習,要盡可能了解餐飲業的商業模式、盡快熟悉店務工作、相關飲品食物的製作方法‧‧‧等等。同時也訂下第二年就做出基本的成績出來,證明自己漸漸掌握這個業態,該這行要怎麼做生意並獲利的方法。

最後,在設定出這個目標後,我很清楚不能只做為一名簡單的店員,於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出現時,跟老板爭取到新的職位,從一個簡單的店員工作,在一個月之後升任為店經理的角色,讓我可以更快速地掌握店務的管理和行銷的工作。

從上述這些你會發現,我決定轉職這過程,其實有明確的時限、有設定好的目標,以及規劃給自己要學習課題,並且早在進餐廳前,都已經先思考過才去執行的。

但如上所述,計劃趕不上變化這件事,我認為「只對了一半」的原因,是因為這間店在我進去半年後,老板就轉手將店頂讓給其中一位股東了,這當中的細節這裡就不再詳談。

但這故事的結尾,並不是用來「證明計劃趕不上變化」這件事,雖然外人從結果來看好像是如此,但對我來說,這一段經歴其實我第一次主動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並且有意識地去計劃要做什麼事,並一一去嘗試。

這段「結果看似失敗」的經歴,對我往後遇到各種迷惘和困境時,有很大的幫助。

因此,我認為每位年輕朋友都該去嘗試探索自我,並且要有系統地去規劃和設計自己的職涯發展,而且現在的我有了更具體的探索和製定目標的方法,我會在後續的課程中教你方法

三、以過去學校所學的知識和學習方法,來解決入社會後所面對的複雜問題 。

年輕朋友通常在入社會工作一段時間後會發現,我們所面對的問題開始沒有正確答案,甚至沒有可參考依據的人事物。

而過去學校所學的東西幾乎都派不上用場,只能重頭開始學習,但偏偏在學校時沒人教你如何自我學習,更慘的是如前面提到,你的時間變少了,而且專注力變得更差。

這該怎麼辦呢?

下面分享一個我個人的經歴和故事,來幫助你了解。

前面提到,我過去曾在一間中日合資的化學公司擔任國內業務工作,我入職後所遭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不懂日文」

雖然公司有翻譯人員可以幫忙,解決了平時和日本母公司聯絡的例行工作,但我之後仍會有不少情況,需要自己一個人帶著日本同事,一起出差去拜訪客戶(幫助他了解台灣市場),不可能每次都有翻譯同行。

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具備基礎日語對話和翻譯能力,就成了我立即要面對的難題。

若是依照學校過去的以「知識 (日文)」 的學習方法來學的話,應該會直接去補習班上課,然後從50音開始學起,慢慢從基礎文法和單字開始練習,直到能夠進行簡單的日文對話,至少也要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我發現自己平時工作還要加班,下班了大概也沒太多時間學習了,因此,可能要花更多時間才有辦法解決問題。

這時我才明白我不能用學校所學的方法來做學習。

職場人士常見學習問題:仍以「知識」為中心來學習。

所謂以「知識」為中心,指的是像過去在學校所受的教育的那樣,以某個專業學科做為學習目標,花大量的時間從基礎開始學習,一步一步地了解並逐漸掌握該學科的知識。

這方法聽起來是沒什麼問題,但第一個會遇到的問題在於「時間」。

過去在學生時代,你擁有成片大塊、可任揮霍的時間,但開始工作後這些都沒了,你的擁有的時間不只變少了,還開始被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瑣事而支離破碎。

但而你的學習方法卻沒有因此改變,入社會工作後仍是用這種方式來學習,不僅效率差,有時就像我遇到狀況一樣,根本來不及解決你迫在眉梢的問題。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改以「問題」為中心來學習

所謂以「問題」為中心來學習指的是:直接從你想解決的問題為出發,去一一拆解並條列出要解決的流程和項目有那些,接著再一一找尋答案和方法。

因此我重新以「問題」為出發來拆解問題,發現我的需求其實是:「要能夠在出差時,與日本同事進行簡單對話,並幫助他向客戶提問和回答問題。」而不是要花一兩學期去學會日文,或獲得考試證照。

因此,我在一個月內,做了下面幾件事:

  • 首先,找出有那些基本對話和提問,是與日本人聯絡溝通時會派的上用場的,並把它們全背下來。(其實不到50句)
  • 承上,常用字和專有名詞的日文單字,全都先列出來並一一記下。(我先用中文寫出來,再去查字典或請教老師,大概500~1000字不到。)
  • 最後,在拜訪客戶前就先打電話和email聯絡客戶,了解客戶主要的問題有那些,同時也轉譯給日文同仁,除了讓他可以先準備之外,我在這過程中也在練習日文。

雖然我在入職後也有去上日文課 (從零開始學),但說真的上課進度,完全趕不上解決我當下所遇到的問題,我反而是透過問題來倒逼自己加速成長並且把自己實際面對的問題,當作「學習課題」利用在課後直接詢問老師

最後,透過像這樣以「問題」為出發的學習方法,不僅解決了我實際遇到的問題,同時也加速了我的日文學習成效,也讓我在兩年後順利拿到日檢二級的證書。

總結:

以上三點職場人士的常見問題,以及我建議的解決方法,希望你有所幫助。

真心建議不管你是剛進入職場三到五年的年輕朋友,或是在三十歲後開始面臨轉職和人生跑道切的朋友們,千萬要記住要有意識地打造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體系。

它要能有效解決你所面對的複雜問題,不管是工作上或生活上所遭遇的,同時還要能不斷進步和改良,所以你需要清楚對你而言,什麼是好的原則,和有效的學習理論,同時要擺脫過去無效的方法。

這篇文章主要是以觀點和經驗分享為主,後續開始的章節,我將會提供更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方法,敬請期待我之後的文章或未來的課程。

最後,想留一道思考題給你:

「請問你目前的學習方法中,最常會遇到怎樣的問題?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討論,謝謝。

--

--

刻意練習團練室

團長:阿康,慕課學習長,多年電商經驗及線上課程平台營運,現為:募資行銷顧問、學習力教練。我的新課上線: https://pse.is/MK7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