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史:東京御徒町蓬萊屋〉

史兄
文青雜談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r 29, 2018

--

東京的好,寫十萬字也寫不完,第二精彩肯定是好餐廳夠多,菜式種類豐富(別傻了,最精彩當然是日本女生),小店好、連鎖好,包羅萬有,更重要是豐儉由人,由數百日圓的松屋到數千港元的懷石料理,任君選擇。

我去過東京十數次,光顧過東京不少好食店。也因為選擇眾多,嘴巴總喜歡新事物,絕少餐廳一去再去。不過!偏偏有一家食店,每逢去東京必定光顧。彷彿沒有去過,我就當自己沒有去過東京。

那是御徒町的「蓬萊屋」。

──

當初認識「蓬萊屋」這名字,是蔡瀾在香港《壹週刊》的專欄。他提到東京御徒町有三家歷史悠久的炸豬扒店,人們統稱「御徒三寶」,其中一間叫蓬萊屋。

日本神人蔡瀾在專欄中提及的,肯定不是次貨。自己非常喜歡吃豬扒飯,那時剛巧又去東京旅遊,於是決定尋找蓬萊仙境。(註)

那年代蓬萊屋沒有網頁,地球沒有Google map,Steve Jobs還未推出iPhone,Tabelog也不存在(日本的OpenRice)。我得到的資訊,僅得一張模糊的網上相片,還有蔡瀾在專欄中提及的地址:

東京都台東区上野3–28–5

就這麼多。我以為只有星球才會以數字命名,不知道3–28–5也可以湊數成為一個完整地址。後來知道那個「3」是代表三町目,但沒有地圖,要在東京一個町找一間食店,少點運氣、差點腳骨力都不成。

那天在山手線御徒町站下車後,開始尋找蓬萊屋……我已經忘了如何找到蓬萊屋,只記得我用了接近一小時,用半咸淡的日語問了不少人(不斷「e-to……e-to……」-不是在叫足球員伊度奧的名字,而是不斷猶豫),在小街來來回回數遍,最後發現蓬萊屋在就松板屋百貨公司的旁邊,御徒町站向西行只是三分鐘路程……

蓬萊屋門口 (Source)

──

入到蓬萊屋,左方是收銀,右方是吧枱。吧枱前有六七個單人座位,面向吧枱,枱後是一個大熱鍋、一盤白色麵粉,旁邊玻璃櫃有一盤豬肉。牆上貼着菜單,只賣三幾道便當。最欣賞那些專心致志,只賣幾道專門菜式的餐廳。

店員說了一串日文,示意可往二樓,我還是坐在吧枱前。食客們都吃一條長身炸豬柳,我也指手畫腳叫店員也來一客豬柳(ひれかつ/Tonkatsu)。

師傅從玻璃櫃拿出一條豬柳,放到麵粉、麵包糠中,來回數轉,讓整條豬柳都沾滿麵粉、麵包糠後,一手將豬柳放入熱鍋中。師傅專心地看着熱鍋裏的炸物,已是中年的小徒弟站在師傅後方。

熱鍋傳來陣陣熱力,不過可以欣賞師傅的專心。

--

--

史兄
文青雜談

香港人,專以廣東話寫作,曾居高雄,現居英國。以最認真專業嘅態度,寫最無聊嘅文章。 擅寫通俗文化,又寫電影視評論動漫經濟台灣老香港。 小說《婚姻這種邪教》《辦公室七不思議事件》《史詩式愛情》、文章《澳牛的黃昏》《仆街磁石》《人情計算機》作者。​逢星期三新文章上架。https://linktr.ee/uncle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