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創作者計畫銀牌創作者迷因組|經驗分享

Rita
10 min readAug 13, 2021

--

TikTok,又或做抖音,在21世紀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社群媒體之一。而在2021年的暑假,我因為一個穿著比基尼在墾丁海灘上跳著抖音舞蹈Savage Love的影片而短暫在網路上爆紅,幾天之內,在平台上的粉絲上升到27.7k。然而,在此之前我的其他影片也曾達到可觀的觀看人數,而這多虧了加入「TikTok創作者計畫」。

TikTok

什麼是TikTok/抖音?

抖音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大潮中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社交媒體軟件,它在全球的迅猛流行發展可能超出了創立者自己最早的預測。它由一名來自於中國福建的程序員張一鳴2012年在北京中關村創立的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推出。當時,它似乎不過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大潮中的又一滴水。抖音誕生於2016年9月20日上線,原基礎是一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軟件選擇歌曲,拍攝音樂短視頻,形成自己的作品,會根據用戶的愛好,來更新用戶喜愛的視頻。用戶可錄製15秒鐘,1分鐘或者更長的視頻片段,也能上傳照片等,能輕易完成對口型,建特效等編輯,用戶可對視頻留言。抖音推出後,迅速受到特別是中國大陸年輕一代的歡迎。

在台灣,我們使用的是國際版抖音,又稱為TikTok,除了內容以及「迷因梗」的不同,也有許多摻雜的政治因素與個資外洩的爭議。

2017年,抖音推出海外版TikTok,登入蘋果安卓等應用商店,並且「字節跳動」以10億美元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台Musical.ly。

之後,它受到全球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歡迎,用戶數量急劇增長,2019年全球下載量已經突破15億次。隨著TikTok在全球的迅猛發展,它在洛杉磯,紐約,倫敦,巴黎,柏林,迪拜,新加坡,首爾,東京,孟買,雅加達,莫斯科等國際上的都市都設立了辦公室。印度2019年曾經是TikTok下載量增速最快的國家,一年達到2.776億。據統計,2019年,在出現後短短三年裏,它的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了臉書,推特等西方所有的社交媒體平台。2020年5月的一份數據顯示,抖音和TikTok在全球手機應用商店下載超過20億次。

大學期間,因為Covid-19 的爆發導致國內外抖音風靡一時。在朋友的鼓勵下我也以「玩笑」的心態下載了它。

一開始得到的流量很小,主要跟隨流行的 Trend 以拍攝舞蹈影片為主。每個影片平均得到的點閱次數落在200左右,得到的讚數也只多達20個讚。

接著,我開始拍攝不同類型的影片,增加「對嘴」類型的迷因內容,翻拍國外Tiktoker 的爆紅影片,但仍然,增加的粉絲、觀看次數、讚數都不如預期。

幾個月後,我看到了TikTok主頁面上的廣告通知,登記加入創作者計畫,經過 TikTok台灣區計畫專員的分析,我加入了被認為比較有發展潛力的「迷因組」。

什麼是TikTok創作者計畫?

TikTok 創作者培養計畫是由 TikTok 官方發起,為了幫助有夢想成為創作者的用戶所打造的創作者成長體系。TikTok 創作者可以獲得官方經營指導及海量資源支持,透過「階梯式」的創作者培養體系,成為繼 YouTuber 之後更潮的短影音網紅。在符合申請條件的情況下,用戶可以直接透過 TikTok App 中的申請頁面申請成為創作者。同時,TikTok 官方也會不斷尋找有潛力的用戶,發送創作者邀請函。

階梯式的分級,TikTok將創作者分為三個等級,分別為「銀牌創作者」、「金牌創作者」和「鑽石創作者」,而我所屬於的是銀牌創作者。

圖片取自TikTok

銀牌創作者需滿足以下A、B任一類條件的全部要求均可進行申請:

申請條件A

  • 創作者年滿 18 歲
  • 累計發佈 1 支及以上公開影片
  • 60% 以上影片內容專注在同一內容分類(詳情見連結)
  • 60% 以上影片質量符合優質影片標準(詳情見連結)

申請條件B

  • 創作者年滿 18 歲
  • YouTube / Instagram / Facebook 任一平台擁有超過 5 萬粉絲
  • 於上述平台創作的內容在所屬類別裡有高質量並展現出高水準創造力

而銀牌創作者將獲得以下權益:

1. 資源支持

  • 優先曝光機會
  • 官方活動提前知曉及優先展示機會
  • 官方經營帳號推薦機會

2. 內容輔導

  • 官方運營協助內容規劃
  • 官方經營技巧分享
  • 長期一對一內容輔導

銀牌創作者需維持以下條件:

  • 每 2 個月上傳至少 2 支所屬內容分類公開優質影片

銀牌創作者的條件資格最為寬鬆,也是我唯一有辦法符合的,因此,就這樣我加入了TikTok銀牌創作者的行列。(申請入口

什麼是「迷因」?

迷因示意圖

「迷因」,meme 。

它是指某樣東西被模仿、再造、傳遞。而所謂的「東西」,並不一定是實體的,也有可能是一個想法,或是一段旋律。

以現代化的解釋來講,meme必須「有趣」,必須在「網路或社交媒體」被「瘋狂轉載」。meme就是在網路上的「爆紅事物」。TikTok上面有許多由歌詞、歌曲改編的迷因內容,而獨特的迷因也是TikTok與其他社群娛樂媒體所不同之處。

加入TikTok創作者計畫後的一週,遵循著計畫內的建議及內容的改善,我開始進行「創意構想」。不再是直接複製貼上其他人的迷因 idea,而且透過相似、相仿的音效配樂舉一反三,創造自己獨特的迷因構想。果然,我的影片觀看率及粉絲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但還不至於到達27.7k的佳績。

風靡TikTok所帶來的身心問題

如同先前所提及的,我在TikTok上爆紅的影片是有關抖音流行歌曲舞蹈的翻拍,而非迷因內容。雖然那一系列的影片帶給我很多的流量及追蹤人數,甚至在其他網站上獲得轉貼與討論,但身心上的「負面」影響也是不可少的。

取自網路

在TikTok上面,有許多年輕女孩、男孩們靠著他/她們的「身材」與「顏值」以及律動跳舞而得到流量與名氣,這些創作者的TikTok影片內容不需要太多的「迷因」,而自然而然就能吸引到其他粉絲,他/她們的創作內容與性質不屬於迷因的部分,而我獲得最高討論度與流量的影片與之相同。

一旦有了流量與討論度,人們不斷的轉發分享、留言評論。我除了得到讚數及粉絲數,留言底下的負評也不會少。當然,讚美的話也不少於謾罵與嘲諷,但對於當時還沒準備好的我,眼裡只會看到不好的東西。

如同Instagram 、Youtube 、Facebook 等等社群媒體,留言底下的評論有時候很傷人。我承認那時候的我是既為突如其來的名氣感到興奮又擔憂,朋友與同學們的親朋好友一打開TikTok就能看到我的影片由推薦演算跑到主頁面,而流量的增加也隨之帶來更多的網路留言與評論,漸漸地,在現實生活中大家對我的認知也慢慢趨近於那幾部「無傷大雅」的影片。

我原本以為我準備好了,但事實上還沒的話面對這樣的變化,變得混亂而不知所措。一度沈迷更多的名氣,期望透過更多影片扭轉所有非正面的風評。

TikTok與青少年自信心

有關於TikTok所帶給青少年們的影響眾說紛紜,而依個人的經歷以及擔任創作者的這段時間,我發現有關自信心的方面可以分為優勢與劣勢。

優勢

根據 Vogue 的文章Z世代如何用TikTok打破社交障礙並且擁抱尷尬癌發作 #embracethecringe,TikTok透過與自信心相剋的「尷尬」進而提升TikTok所帶來的身心影響。

Z 世代正逐漸受到激勵Syd 表示:「對年輕人來説,能夠在可以不必完美的壓力下享受樂趣是很重要的。」他是當紅 TikTok 達人,擁有 130 萬追蹤者。「年輕人應該感到有能力以想要的方式表達自我,只要不會傷害到他人。」

打破陳規印象在 TikTok 上擁有11.5k 追蹤者的 20 歲藝術總監 Luisa Solley 也被該平台上的脫序內容吸引而加入使用行列。「那對年輕人來說是一種解脫,」她透過私訊告訴我:「在 TikTok 上,你不必假裝跟任何人一樣。它為人們提供一個平台,能夠大膽地以平常不敢採取的方式表達自我。」

僅管看起來不「酷」 – 卻很真實「我企圖要傳遞的訊息是把痛苦化為力量,因為沒有人的生活是完美的, 」Varli Singh 分享,她的年紀算不上是 Z 世代,但她的 TikTok 帳戶擁有 919.3k 追蹤者。跟我聊過的一個 Z 世代年輕人形容 Singh 是「最脫序的 TikTok 達人。她不在我們的年齡層,但孩子們都覺得她逗趣極了。」

媒體和千禧世代普遍感覺下一個世代將會被社交媒體和凱莉珍娜 Kylie Jenner 及其家族那樣遙不可及的生活型態摧毀,但尷尬脫序內容卻大有逕庭之勢。「這些影片已經成為主流,」Taro Shimada 解釋,他是策略性青少年與社群研究機構 ON ROAD 的總監。「就算看起來不『酷』,卻很真實。這是一股運動,讓青少年能夠自由地表達自我。」

劣勢

另一方面,TikTok也造成了使用者心理認同的危機。擁有媲美修圖軟體的美圖功能,就算不額外使用濾鏡,TikTok的內建特效也讓我們的下巴變尖、臉變小、皮膚變好、五官變端正,在TikTok上,每個人都能變得更好看、更完美,而這讓青少年們在拿開相機拍攝的同時感受到沒有濾鏡的反差感,進而對自己的外貌產生不認同感,影響身心健康。

參加TikTok創作者培養計畫,我得到了…

要說加入TikTok創作者培養計畫,我得到了什麼?其實好處與收穫比我想像中的多。創作TikTok迷因影片的過程,讓我有許多Brainstorm 的機會,這些機會與平常在學校裡學習的課程內容不同,而是透過從生活中思考、發想的靈感。準備拍攝前的設置、發想也十分有趣。在獲得流量、觀看次數、讚數、粉絲數及評論讚美時,也能得到自己成果的認同與成就感。

取自網路

有些人說TikTok只不過是業餘的休閒娛樂。沒錯,但加入銀牌創作人迷因組讓我對「迷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更加貼近Z世代對於流行文化與「有趣」的想法,進而練習「行銷自己」的概念與創意。

結語

分享完我對TikTok創作者計畫的想法與經驗談後,我非常鼓勵大家參加這個計畫,在娛樂中學習成長,不會有像「實習」一般的課業壓力,又能當作一項休閒娛樂。

獲得成就感的過程當中或許會產生自我認同與追求完美的摩擦與碰撞,但因為這個經驗我也學到了如何適應社群媒體上面的「負面影響」。雖然並不在創作者計畫的範疇當中,但也是一個讓我有所成長經歷。我很感謝TikTok台灣區給我這個機會,就算現在已經沒有再經營帳號了,也帶給我了滿滿的回憶與經驗收穫!

右方連結為我的TikTok帳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