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背景知多少

Roo Chen
4 min readAug 1, 2020

--

想到動物園,最直接的聯想就是獅子大象長頸鹿,如果是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常客,那可能還有在大熱天下終於走到企鵝管,進去裡面吹冷氣看企鵝的這個印象。

但是關於動物園,還有更多有趣的背景可以了解嗎?我簡單用了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的開放資料,想看看其中有沒有值得挖掘的故事。

1. 動物園到底有多豐富?哪區有最多種類的動物?

原來台北市立動物園共有14區,而若先將昆蟲館排除,則鳥園區擁有最多種類的動物,佔總共265種動物中的79種。

(表中排除昆蟲館,並將熱帶雨林室內館的穿山甲館納入熱帶雨林區計算)

想像如果每種動物就是一個學生,那在全年級265個學生中,就有79個是鳥類,遠比沙漠動物區或澳洲動物區的4種動物豐富,甚至也遠高於台灣動物區的15種。

然而,為什麼動物園中的動物種類多寡值得我們注意呢?事實上,每一種動物就代表著一段複雜遷移與運送的旅程,也代表著旅程後來到了動物園、該種動物教育展示以及保育的意義。另外,每種動物都有自己一套難易不同的照顧方式,在動物園有限資源與環境之下,也因此不難想像為什麼鳥園區的種類豐富度會高於像是非洲動物區的那些大型動物囉。

你有想過走一趟動物園、到底在每區都看到了多少種動物嗎?

2. 說到動物園的教育與保育功能,到底動物園肩負了什麼樣的保育工作呢?這些千里迢迢到來的動物們,又到底多「珍貴」呢?

世界保育聯盟(The Internet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e Resources, IUCN)所編製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是全球動植物保護現況最全面的名錄,紅皮書把物種分為九個保護級別,依保育狀況嚴重度由低而高依序為:無危、近危、易危、瀕危、極危、野外滅絕、滅絕,以及另外兩類「數據缺乏」與「未予評估」。而下圖就是北市動物園265種動物的保育等級分布:

(由左至右逐漸往保育等級教高的類別)

可見到處於無危的物種最多,這類的動物例如台灣獼猴、(可愛的)水豚、國王企鵝等,許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動物;接著隨保育等級升高,近危、易危、瀕危的物種數也相對較少,尤其瀕危代表該物種的野生族群在不久的將來有很高機率滅絕,在北市動物園中包含黑猩猩、蒙古野馬、以及企鵝館中的另一種企鵝「黑腳企鵝」。

(儘管關於動物園是否能真正達到保育功能仍有所爭議,但說到蒙古野馬,仍舊會讓人想到關於動物園保育立大功的經典案例:1969年,蒙古野馬野外滅絕,世界各國開始加強保護人工飼養的該種馬匹,最後在1990年代順利野放與野外繁殖後,成功使得蒙古野馬從野外滅絕的狀態改為極危,並在後來又好轉成為瀕危。而回到北市動物園,目前育有的兩種野外滅絕物種為梅花鹿及雲豹,動物園使得該物種得以保存住種源,並期待能夠在未來野放。)(註:梅花鹿已經成功經由人工復育野放)

(北市動物園網站上的資料,現已撤下)

最後,一個小小有趣的故事是,在清理資料時,發現北市動物園提供的資料中有一筆分類為滅絕的物種「慈鯛」,資料並標注該慈鯛科魚類是養育在熱帶雨林室內館;然而,已經滅絕的物種怎麼還會出現在動物園中?

在寫信向動物園確認後,得到回覆是資料誤植,動物園也已經將網站上的錯誤資訊撤下。原本想說如果動物園沒有回信,打算就在假日去一趟動物園,找找熱帶雨林室內館,說不定會看到世界上剩下的唯一那隻某個慈雕科魚類,好神秘。

以上就是簡單梳理完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的開放資料後,得到的一些背景知識。原來動物園中有那麼多鳥類,也原來動物園中有不少保護等級較高的物種,下次去的時候會多注意一下的~

--

--

Roo Chen

喜歡用不同角度看世界,相信資料背後有說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