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帶來當下-《最高休息法》讀書筆記

Roxy Wang
4 min readJun 2, 2018

--

人是很少活在當下的,不是縈繞於過去的悔恨就是在對著未來做奇幻的夢。最近這兩年我的感受尤其強烈,發現自己時不時、偶然出現的焦慮或是疲憊,不是來自於我將生活填的忙碌,不是來自於對未來不確定感的徬徨,是因為我沒有活在當下、此時此刻、現在。

最高休息法──經耶魯大學精神醫療研究實證:腦科學×正念,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大腦休息

最近剛讀完《最高法則休息法》,本書由現精神科醫師,耶魯大學精神醫學科系畢業的久賀谷亮所作。書中提到人的大腦是很容易疲憊的,且腦部的疲勞會優先於身體的疲勞,將「好累」的感覺帶進心裡。大腦所消耗的這些能量佔了人體總消耗能量的20%,其中大半都用於所謂的預設模式網絡(DMN),DMN 是指內側前額葉皮質、後扣帶皮層等所構成的腦內網絡,主要執行下意識的活動,如同汽車中的怠速狀態。

所以該怎麼讓大腦休息?書中提到的冥想方法很值得參考。過去常聽說冥想對於生活很有幫助,聽起來總覺得又玄又飄渺,讀完本書後發現冥想不過是「將意識拉回此時此刻」的一種心靈練習,又稱為「正念」,正念可以有效抑制DMN,建立起不容易疲憊的大腦。

這週練習完以下三種冥想方式覺得很有收穫,所以就做個簡單的書摘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囉

▍正念呼吸法

注意力渙散、沒精神、焦躁不安等,都是腦部疲勞的徵兆。正念呼吸法是學習將意識導向當下的入門冥想。

①採取基本姿勢

坐在椅子,手放大腿上 ,將背稍微挺直,離開椅背。閉上眼睛,若需要張開就忘向前方兩公尺的位置。

②將意識導向身體的感覺

感受與周遭的接觸(腳底與地板、與椅子的觸感,手和大腿等)。

③ 注意呼吸

注意與呼吸有關的感覺(通過鼻孔的空氣、因空氣出入造成身體的起伏、呼吸與呼吸之間的停頓……)為呼吸貼上「1」「2」「3」等標籤。浮現雜念是正常的,試著將意識導回呼吸,不用太苛求。

▍呼吸空間,改變腦部結構,改變對壓力的認知方式

① 注意到壓力造成的影響

先採取正面呼吸法集中意識。用「一句話」描述壓力形成的原因。一邊在心中覆誦這句話,一邊確認自己的身心反應。

② 將意識集中於呼吸

為呼吸貼上「1」「2」「3」等標籤,感受到身體的緊繃慢慢舒緩,逐漸放鬆。

③將意識擴大至全身

將注意力擴散至全身,吸氣時,想像空氣吹入對壓力有反應的部位,並隨著每一次的呼吸漸漸放鬆。再進一步將注意力擴散至整個空間。

▍用RAIN法控制憤怒

大腦承受過多壓力時,控制本能與情感的杏仁核就會失控,對應理性的額葉會抑制此現象,持續冥想可以創造出平衡兩者的大腦結構。

① Recognize 認知

認知到自己心中產生怒氣,不把憤怒和憤怒的自已劃上等號。

②Accept 接受

接受產生怒氣的事實,不對此作價值判斷,容許其存在。

③ Investigate 調查

檢查生氣時身體有何變化、緊繃?不將憤怒視為個人情感問題,與感受保持距離。

以上是取自《最高法則休息法》的三種冥想方式,在這樣一有空檔就想打開社群網站的時代,冥想讓我活得更真實,能夠好好感受到光線、溫度、釐清自己的感受和思緒是很令人滿足的一件事。

前方是夢,過去已成幻影,只有當下、此時此刻才是真實。

祝福我們都能有平靜的大腦,當然,如果這篇書摘有幫助到你,鼓勵你分享給需要的朋友,也歡迎在Medium上幫我按 Claps 鼓勵 :)

--

--

Roxy Wang

Politics/ Business/ Literature/Business Development/Amazonian。相信將人文關懷與商業邏輯結合,世界會變成更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