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 Admission] UIUC / Cornell / CMU

Rudy Chin
11 min readFeb 6, 2017

--

其實我自己也很意外自己能夠申請上這幾間頂尖大學的PhD Program,這篇是紀錄一下我的經驗,讓有需要的人能夠參考,雖然我的路不太一樣,不一定對大家都有參考價值,不過也許多少能夠從我的經驗中獲得些什麼。

錄取

UIUC CS PhD, 1-year RA (免學費、約莫$2100的月薪), 沒面試, 1/26 錄取通知

Cornell ECE PhD (Computer System Laboratory), 1-year Fellowship (免學費、大約$3160的月薪), 2/1 面試, 2/3 錄取通知

CMU ECE PhD, 1-year Dean’s Fellowship (免學費、大約$2700月薪), 1/24 面試, 2/4 錄取通知

Penn State CSE PhD, 沒面試, 2/8 錄取通知

U. Chicago CS PhD, 2-year McCormick Fellowship+ RA/TA (免學費、前兩年大概 $3300, 後幾年大概 $2500), 沒面試, 2/8 錄取通知

UCSB ECE PhD, 沒面試, 2/10 錄取通知

UT Austin ECE PhD, 沒面試, 2/24 錄取通知, 2/28 Fellowship + RA (免學費、前四年約$2900、後幾年約$2200)

落榜

Stanford CS PhD, 2/3

Princeton CS PhD, 2/9

UCSD CSE PhD, 4/15

U. Michigan CSE PhD, 4/15

選擇

CMU ECE PhD

背景

學士: 國立交通大學 (NCTU), 資工系資工組, GPA: 4.0/4.3

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 (NCTU), 資科碩, GPA: 4.3/4.3

TOEFL: R(30), L(26), S(22), W(27), Total(105)

GRE: V(150), Q(170), AWA(3.5)

心路歷程

兩年前,還沒有研究經驗,曾經申請過國外的碩班(因高額學費,沒申請美國),最後上了知名的 EPFL 以及新起的 KAUST。因家庭因素,我都沒有去,留了下來。

我很慶幸當初大四我正在修系上曹孝櫟老師教的「作業系統實作與設計」,我深深地覺得老師是位強者,與老師交談個幾次,決定逕讀博士班,希望能夠做一些有趣且有價值的題目!老師非常用心的栽培,讓我由衷的感謝,沒有他肯定沒有今天的我。

在就讀博士班的第一年期間,我花了非常多時間在研究上,原本常去跳舞的我,肚子也逐漸的變大了。主要是因為受到老師的激勵,我們老師很厲害,兩年半就把博士學位讀完,發表為當初系上最多點數畢業的。我希望向老師看齊,因此每天七點起床準備去實驗室,通常八點多吃完早餐開始做研究,一待就是待到晚上十點附近,忙的時候常常過一點。在這段期間,我很感謝實驗室的好夥伴一起這樣努力,讓我覺得我並不孤單。這樣的作息還被同學問:「你們 Lab 是怎樣,怎麼都這麼晚走?老師很操?」其實我們都是自願留下的,老師根本不會管我們有沒有來實驗室。也因為這段時間,我看了許多論文,了解到學術論文該怎麼樣閱讀,也慢慢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喜歡做研究,很喜歡東想西想亂提點子,又很喜歡跟別人討論我的點子,包裝想法說服別人,覺得當教授好像滿適合自己的。

博一下擔任「作業系統實作與設計」的助教,當時做了一個我認為很勇敢的決定,也就是擔任此課程的複述課講者。老實說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當時真是有勇氣,同為剛升上研究所第一年的同學,我要帶複述課程給大家,甚至有些同學們是比我年長的碩二以及博班生。我花的時間更多了,除了做研究,我翻了「Understanding the Linux Kernel」、「Binary Hacks」以及「Linker & Loader」許多次,只為了能夠讓自己真正的瞭解作業系統的技術,自己真的了解,才能有信心的回答同學的問題,尤其是同學不乏強者。儘管如此,我到現在也還不敢稱自己真的是專家。也因為當助教,實驗教材的改變讓我研讀/修改 MIT xv6 許多次,進一步更了解作業系統實作。對於這門課我十分用心,也很慶幸因此拿到了「傑出教學助理獎」。也很感謝來參加複述課程的所有同學!你們的參與是我努力進步的動力。

大約在做研究半年多之後,老師希望我能訂立目標會議,發表論文。開始了為期大約三個月的衝刺。所以這個在時間軸上,其實跟作業系統實作助教時期是重疊的。在這我必須感謝實驗室的 Payton 學長,沒有他的幫忙,我的研究過程必定更加辛苦。也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幾乎每週都有個別討論,陪我一起為了論文奮鬥,一起修改論文。在發表的前幾天甚至一起寫論文到凌晨三、四點。之後這篇論文順利的發上的 DATE 17 的 Interactive Session,是一個滿不錯的會議。老師對我的栽培十分用心,在寫完第一篇論文後,說明希望把我送去國外看看。原本想送我去 Intel 實習,後來因為一些轉折,到了 UT Austin 做為期兩個月半的短期研究。在此我非常崇拜老師的交際手腕,UT Austin 的教授是於某次會議上與老師認識的,認識沒多久,老師就與對方談好交換學生這種合作了。

在確定去合作之前,必須與 UT 的教授報告自己想做的專案,看看他有沒有興趣一同進行。很幸運的,該教授很喜歡我的想法,也因為他們有打算往這方向走,所以這個機會才能順利。

能有機會到美國頂尖大學做短期研究,我一心只想從他們的團隊中學會,怎麼樣才能像他們一樣,發出許多一級會議的論文。雖然兩個月半沒很長,有些人覺得適應一下差不多就結束了,但我在這兩個月半,做了許多事情。

在到了他們的團隊以後,我不斷的找團隊裡面的人聊天,聊他們研究的方式、生活作息、如何做出好研究、為什麼能發表好的會議以及提出想法跟他們討論。因為這樣長期的交流,我默默的交到了幾個幫助我許多的好朋友們!也因為這樣的討論,讓我對於做研究有許多新的想法。舉例來說,我在台灣讀博士的時候,看論文都是找跟自己研究相關的關鍵字,找到看似相關的就看完做個整理。而我發現他們找論文是有系統的,他們會挑一級的會議論文來看,從引用中的論文找到較為經典的那一篇論文(通常引用數會很高),在往下找引用此論文的論文。如此一來,整理相關文獻以及在建構自己知識方面就非常有效率。

由於是做我發想的專案,因此與教授合作模式像是我帶領專案,教授跟著學習並且給予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壓力其實非常大,覺得自己出來,不能丟臉了。由於題目算是有點跨領域的,對於我來說也是十分陌生,因此在這研究的兩個月半期間,我回到家大部分就是繼續看論文,但我就是很想看,我很想趕快把東西學好,帶領專案往下一步前進,也多次因此麻煩了熟悉此領域的同學。但研究總不是這麼順利的,我碰到了許多次困難,今天說我們該怎麼做,兩天後發現我們碰到困難了、搞清楚原因、換個角度想或是換個方法、順利解決後又再重複碰到困難,這樣來來回回了兩三次。但很重要的一點是,我非常積極的想解決的辦法,因為我就是專案領導人,想不出辦法,就是我的失敗,我就是不想失敗!

在德州的期間,我不只是做自己的專案,還帶了一個 UT 的專題生!我覺得非常新鮮,但也很有壓力,深怕他其實比我還厲害。專題生的題目便是從我的題目分支出來的一個新題目,一起合作之後我們也順利的投稿上 SCAW 17 (但這是在我申請之後的事情),而我列為第二作者 。

在德州的時間有個意外的小插曲,也就是我申請上了聯發科技國內博士班獎學金。一個月 NT$ 35,000 的獎金並且一次就給 4 年。收到這好消息雖然很開心,但也在之後決定要出國後,必須放棄。

在某次實驗數據的討論後,教授問道 “What do you guys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Let me know, so that I can help you.” 我回答我希望未來能當教授,或是能夠去美國大公司的研究部門工作,我的回答開啟了我的機會。他認為,若要達到我的目標,最好是能夠拿個美國名校的學位,尤其是要當教授。但他也特別說道 「我並沒有想要你來跟我做研究,我是在給予你實質的建議。」

我想了一陣子,第一個先問問看在台灣的女朋友怎麼想。我女朋友對我非常的重要,如果她沒有打算跟我出去讀書,那我就會留下來。在我意料之外,我女朋友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儘管會很困難,她認為如果是對我未來想做的事有幫助,先吃點苦沒什麼的。因為這樣,我開始真的動搖,該不該放棄台灣正在讀的博士班,拼拼看申請國外名校的博士班。

我最大的放不下,就是我們老師。用心栽培的學生,要離開自己出國念書,是多麼的痛心。因此我思考了好一陣子,鼓起勇氣跟老師討論這件事情。我在美國打了通 Skype 給在台灣的老師,與他說明我的目標以及打算。電話中聽得出來老師的難過,但很重要的一點是,老師完完全全的支持。我非常佩服我的老師,他時常跟我說一句話「對於學生好的,就是對我好的,這就是我做教育的理念!」老師最後對我說「你不需要想辦法還我什麼,像我幫助你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就好。」老師幾句話,深深地烙印在我心裡,若是我未來也當上教授,我也要如此不求回報的做教育!從老師我身上我學到不只是做研究,還有許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再次強調,沒有老師的幫助,就沒有今天的申請結果。

於是我便開始申請的流程,英文方面在兩年前申請碩士的時候 TOEFL 91, GRE 314,因為托福過期了、GRE 的 AWA 只有 2,因此都再報考了一次。但因為沒時間,我除了 AWA,其餘的都算是裸考,但我成績卻意外的進步了許多。我將此歸功於一年的研究研究經驗。因為長期閱讀大量的論文,習慣了英文文章的邏輯以及重點,因此閱讀有十足的進步 (22 → 30)。在寫作方面也有小幅度的成長,我想也是歸功於寫論文的訓練 (25 → 27)。在口說方面,因為為期兩個月半的短期研究,又加上我不斷的與人聊天,導致有小幅度的成長 (18 → 22),聽力則是倒退了一分(27 → 26)。至於 GRE 的部分,我有著手於 AWA 的準備,由於題目在官網都有了,因此就是多練習 (2 → 3.5)。Verbal 的進步出乎我預期,因此應該是運氣吧。

至於 SOP 以及 CV 的撰寫,ptt 上都有許多不錯的資源,這邊就不贅述了。

申請反思

我認為這此申請是相當成功的,畢竟我有一個碩士學位,(申請時)只有一篇論文。看 ptt 留學版上不乏有許多論文發表的強者,在申請的時候我相當擔心自己破釜沈舟申請會不會之後什麼都沒了。

由於我也不知道到底學校看什麼,所以我只是提出個人的看法。

不錯的 GPA ( ≥ 3.8)

雖然我的 GPA 並沒有頂尖,也不是書卷得主,但我認為只要 GPA 高過某個門檻便有意義了。以 4.0 制的來算,我大學 CGPA 為 3.83,後兩年為 3.93。尤其是相關課程我都是 4.0 以及相關課程的教學經驗我想也是有幫助的。

強而有力的推薦信

幫我撰寫推薦信的老師為 UT Austin 的教授、我的指導老師、以及修課的老師。UT Austin 的教授在我想走的領域裡算是挺有名的,最近得過很多傑出的獎項,尤其是去年的 Young Computer Architecture Award。因此他強力的推薦,會讓委員會/教授注意到我這個申請者,再者我指導教授的強力推薦若是與 UT Austin 的教授相吻合,那我的推薦信就非常的有說服力了。再者就是我 CMU 的推薦信有一封是 CMU 校友寫的 (系上修過課的教授),因此我想也加了不少分 (CMU 面試我的便是教授的教授)。

我想我能取得到 UT Austin 教授的強推應該是源自於我在 UT 幾個表現

  1. 在專案擔任領導的角色,積極不斷的尋找方向,解決問題。記得有一次碰到困難想了整整兩天後,找教授闡述我的看法,並且想出了一個可能的方向。會後我收到他給我的訊息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determination on figuring things out and thinking so deeply about the research problem. I don’t think even I worked as hard at cracking and dissecting the problem as you’re doing.”
  2. 對於專題生,給予適當的建議以及幫助,時常討論研究題目,我想這些教授是有看在眼裡的。
  3. 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且與他人討論。我有想法,稍微思考後就會跟組裡面的人討論,在那邊我們用 Slack,並且有個大家可以討論的研究頻道。我時常在上面發表意見以及看法。這樣的表現之後也有受到教授的肯定。

我想說,我做這些,是因為我真的喜歡這麼做,我喜歡做研究喜歡跟人討論,所以其實在台灣的時候,我就一直是這樣了,只是可能伴隨時間的增長,研究能力也有些許的提升,因此在 UT 的表現應該更有系統或是更好一點。

能取得指導教授的強推我想原因是相似的,我認為態度和積極程度,是幫助我拿到了我認為有效的強推最大的原因。

研究發表

由於我有一篇第一作者,領域內會看的會議論文 (DATE) ,因此我認為此項目表達了我有撰寫論文以及做出一個完整作品的能力。輔以推薦信的內容,變更能夠加深我申請資料的可信度。

感謝

不免俗的把感謝放在最後面。在這我要感謝所有陪伴我研究生涯的大家,GRASS Lab 的大家都很照顧我,你們一起努力,讓我有繼續努力的動力。感謝室友總是一起開趴,我會很想念偶爾在宿舍三十分鐘喝點啤酒的時光!感謝許多幫助我的老師,尤其是曹孝櫟教授,您真的是我的貴人!感謝我跳舞的好夥伴們,總是在身邊支持我,偶爾累了跟你們跳舞聊天壓力都會煙消雲散。感謝家人總是支持我,不管我決定留下還是出國!最後就是未婚妻,妳總是能在我慌亂的時候安定我的心,總是很體貼,沒有妳,我也不會如此順利。謝謝大家!

--

--

Rudy Chin

Ph.D. stud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