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電通實習心得_iProspect

Ryan Hsin
6 min readJul 9, 2019

--

為何我不行呢
把這些雜念都收起整理掉
倒不如用那些時間去奔跑

Stray Kids《Grow Up》

Source:Stray Kids《Grow Up》

在開始之前,follow我的medium,讓我更有動力分享更多故事與經驗 =))

從離開家踏上捷運開始,作為非傳播背景的我難以相信有這機會能擠進錄取率不到一成的實習。感謝這一路上協助我履歷設計、面試訓練的人們,接下來會記錄兩個月在電通的所見所聞,抱個要挖爆各種專業知識的心態XD,好好在這難得的4A廣告媒體集團累積經驗。

電通安吉斯集團或許一般人鮮少知道(包括我XD),事實上他是第一大的廣告媒體集團,在台灣的市場佔有率近四成。特別有趣的是他不單純只是廣告公司,而是提供企業End to end的解決方案,畢竟現在界線越趨模糊,數據、廣告和媒體都深深相扣。

這次集團底下10個品牌有釋出暑期實習機會,涵蓋媒體企劃、廣告創意甚至程序化購買等品牌,學生可選兩個志願進入徵選過程。整體對實習生培養有三大模塊,分別是集團課程+品牌專業課程+實作,並輔以mentor制度,能感受到電通規畫實習生學習歷程的完善與用心,讓每一位能更具有目的性的成長。

一、選擇iProspect ,選擇數位績效行銷

先交代錄取的品牌為媒體代理商—iProspect,之前即將其作為電通實習的第一志願,看中的是他們在數位行銷上的專業。

一是過往在該領域都是跌跌撞撞地自學,對於GA、廣告投放和社群管理等都很懵懵懂懂(在這邊先感謝之前待的品牌任我操作XD);二是先前iProspect有公布以「信任」為題的白皮書,對於之前一直糾結該如何有效獲取消費者信任的我,更是與其有深刻的共鳴;三是對於數據十分迷戀(正努力學能資料分析的Python中QQ),因此想更深入感受數據在廣告裡扮演的角色與績效行銷的模樣(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與Data team主管聊天後的心得)。總之,非常期待能在iProspect跳出井底,看到數位行銷的另一片天空。

拉回正題,

星期一報到趕在9點衝入台北101旁的南山辦公大樓,裡面一整個很高大上,身為勞工階級家庭的人類有那麼點不適應哈哈。

拿完資料後便興致沖沖地進入Office,迎面而來的是iProspect的logo,內心不禁驚嘆這門面設計。而辦公室室內裝潢就如其品牌主視覺十分的鮮綠,有各種套裝的綠色辦公用具,且環境以綠延伸的樹木概念充斥著各種植栽,誇張到辦公室有一顆超大的假樹XD,讓人能感受到iProspect的生命力與類創業的活力。

iProspect 辦公室門面

早上在iProspect內部迎新時,發現這次錄取的實習生數量較去年多了近一倍,且學校科系十分多元,遠至UCLA、統計系,近至廣告本科出身。或許iProspect期待我們要產出不同領域碰撞後的想法吧,一定程度呼應相較專業能力,具備好奇心、自學、敏捷等特質更為重要

對,不要懷疑,男女佔比很懸殊(跪

二、集團與品牌課程心得

說實在的,一周上下來課程都十分扎實,講師都是集團內的高管,下課後都十分容易親近問問題,尤其在上《消費者行為初探》時,剛好正結束社團to B的客戶研究,就纏著講師請教執行上遇到的困難XD。

以下簡單摘要與分享我咀嚼課程後的兩個key points:

1. 重新釐清消費者分析的思考脈絡

製作目標對象的persona時,過往我都是十分直覺性且發散式的研究,《消費者分析概論》很有效的幫我梳理了流程,很像是將過往零散各處的資料夾一一歸位。

有一個重點是,研究者需以同理心為核心,從行銷溝通的內容與形式、發展品牌溝通主軸到找到有效行銷接觸點,逐漸形塑目標對象的真實模樣。

學生在做活動MKT時,會很直覺選擇臉書為管道,然而並未深入去了解客群的媒體使用行為與可能的接觸點。舉最簡單的線下貼海報為例,海報數量的比重會因場地的流客量、性質而有不同,因此就不會是簡單大肆張貼,以避免廣告資源投放的浪費與溝通客群上的不效率。

2. 你以為的問題,不是問題

特別愛《消費者行為初探》的講師,他主要分享了研究方法、需注意的細節以及實際操作的經驗。一直猛抄筆記+猛點頭,可能剛好頻率有對上XD。

(附註,講師的氣場讓我聯想到在AIESEC認識的可口可樂學長,很穩重但又不失親近,很希望未來也能成為這樣的人哈哈)

特別印象深刻是某機車的案例:

「A品牌的VP MKT問,B品牌採用A品牌的部分設計,推出了新產品E機車,會侵蝕到A品牌哪一個客群?」

當下反應可能會立刻分析A品牌的客群樣貌、B品牌新車的優勢特性與利基點等等,來解決MKT提出的問題。

然而,

客戶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面對客戶提出的問題,需回到問題的本質。如研究第一步可至客戶內部進行訪談,了解A品牌與B品牌的合作方案初衷,抑或者重新思考侵蝕客群這件事是A品牌真正在乎的嗎?問題有時候未必是問題。

呼應之前麥肯錫學姊所說,要問客戶「問題的背後原因與假定」,因有重新定義研究問題的可能。有時找出真正的問題比解決更為重要,畢竟錯誤目標會延伸出錯誤的方法,而枉然地白做工一場。

PS.搞得很像修的哲學課XD,要不斷分析文本背後的假定與論證過程,更甚者補強作者的脈絡。

這次就不分享品牌的課程心得,因多是技術層面的操作,如Search。總而言之,第一周非常充實且講師的每一句話都有打中我真正想聽的與解惑過往的疑問點,期待接下來第二周的到來,有一直很好奇的SEO ><。

若喜歡我的內容,

歡迎按下「拍手」給我支持,以及「Follow」我,讓我更有動力分享故事~

拍手五下,讓我知道你喜歡:)
拍手十下,讚賞文章的內容
拍手二十下,激勵我分享更多內容
★別忘了按下面的臉書分享,讓更多朋友支持★

--

--

Ryan Hsin

追求跨領域刺激的泛00後|沉溺於分析與探索可能性|For youth ,by youth.|Contact:ryan.hsin9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