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兵庫縣中部綠意叢叢的山裡,篠山市沉靜地窩在低矮山丘間,這份寧靜低調,似乎也與王地山燒瓷器的故事遙遙呼應。 篠山市所在的丹波地方,原本就擁有丹波立杭燒這樣的名陶,歷史長達八百年,與著名的信樂燒、備前燒同樣名列日本六大古窯。盛名在外,使得陶人們來到篠山市後紛紛投奔丹波燒的懷抱,王地山燒的師傅兒玉玲央奈先生苦笑說,從他來到這兒以來,將近十位陶人來來去去,現在守著王地山燒的,只剩他和師父竹內保史先生兩人了。但是即使沒有響亮名聲協助,王地山燒卻也靠著自己的特色和丹波燒劃出區別。「我選擇來王地山燒,是因為瓷器展現的準確與精緻很吸引我。」兒玉先生這樣說。丹波燒陶器所擁抱的粗獷和窯變,對王地山燒的瓷器來說,是完全不加考慮的特質。兒玉先生隨手拿起腳邊的一個瓷碗解釋,窯燒時氧氣的變化與擺放的位置都會影響瓷器的成色,所以我們眼前這個擁有銘黃和青綠美麗漸層的晶亮瓷碗,其實是氧氣濃度不均的失敗品。不只是色澤,紋樣的精細程度也是陶與瓷大不同,陶器的土坯是在濕潤的狀態下製作,而相反地,瓷器是在乾燥後才開始加工,因此能製作出纖細的細節。看著窯廠內展示間的式樣繁複、成色潤澤的大小盤缽與花瓶,就相當能理解王地山燒瓷器對兒玉先生的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