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食物設計時,我們在談什麼:汽水機器人、昆蟲養殖,還有玉米殼家具

Szu Yu
7 min readOct 26, 2017

--

最近,「未來食物設計獎(Future Food Design Awards)」進入了決賽階段,來自荷蘭的汽水機器人、香港的昆蟲養殖場,還有英國的玉米殼家居產品脫穎而出。「未來食物設計獎」是世界第一個以食物設計為評選主體的獎項,目的是鼓勵永續食物議題中具創新、突破性思維的設計。

在主辦方 Agri meets DesignThe Dutch Institute of Food & Design 看來,盡管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開始關注食物領域,但很多時候,食物設計還是只從審美的角度切入。那些與全球人類或生態環境至關重要的問題 — — 諸如農地使用和水源保護、氣候變遷與資源稀缺,甚至食物安全、生產鏈條及飲食文化等 — — 反而少有人關注,也缺乏多元與深度的探討。
設立「未來食物設計獎」的初衷,是為了激發更多設計師、藝術家和食物專家們共同去探討現代食物的議題與挑戰,為未來世界設計一套更好的食物系統。

一個好的食物設計作品,會映射出設計師對未來食物的願景。人們通過設計,能從中看到、感知到,進而意識到自己究竟在吃什麼、如何吃,又為何而吃。

這一屆(也是首屆)的未來食物設計獎,一共收到了來自二十四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七十三件作品。通過主辦方評審 — — 食物設計師 Marije Vogelzang、著名記者 Nadine Botha、藝術哲學家 Koert Van Mensvoort — — 從中選出三組團隊,角逐最終的大獎。除了獎金,獲獎者還能夠在 2018 年 Dutche Design Week 上進行展覽。

那到底怎樣的設計創意,能夠對我們未來世界的食物進行新的定義呢?

作品名:SAM
設計師:Marie Caye、Arvid Jense
地區:荷蘭

SAM 汽水機器人(圖片來源: FFDA 官網)

SAM,其實是 Symbiotic Autonomous Machine 的縮寫,中文譯為「共生自主機器」。在設計師 Marie Arvid 的構想中,SAM 是一個兼具科技和有機性的機器人。她不需任何外力的輔助,靠著小規模的自動食物生產模式,制造以水克菲爾菌種發酵的克菲耳蘇打水,進而維持生命。
即便是個機器人,她完全能夠自給自足的過活。

Marie Arvid 認為,未來食物發展方向的基礎,是人們如何定義食物科技。從古至今,人們與食物的關系,也因為有科學技術的支持產生了巨大的顛覆。在大量自動化生產的未來,演算法能優化食譜的精確性,機器人也會協助我們采收食物。屆時,科技的意義就遠遠超越了一個工具。而我們如何看待並設計這些機器,自然會影響整個食物體系。

作品 SAM 的設計師 Marie Arvid。(圖片來源:FFDA Facebook

MarieArvid 希望通過 SAM 來觸發人們更深入地思考:人類和機器的互動關系到底是什麼?SAM 究竟有無生命或自我意識?如果機器人作為獨立存活個體,那她在未來社會中會是一個怎樣的存在?……而這,也是值得更多人思考的問題。

作品名:Livin Farms Hive
設計師:Katharina Unger
地區:香港

Livin Farms Hive 桌面昆蟲養殖場。(圖片來源: FFDA 官網)

Livin Farms Hive 是世界第一個桌面食用昆蟲養殖農場。在全球氣候變遷與農牧用地逐漸減少的狀況下,人們也許會面臨不得不尋覓新蛋白質來源的局面。也因此,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食用昆蟲」。
通過 Livin Farms Hive,人們可以在家學習撫養大黃粉蟲幼體,參與它從飼養、捕獲、宰殺到料理的完整過程。每周,人們都能享受到專屬的昆蟲蛋白餐。

Katharina Unger 與 Julia Kaisinger,Livin Farms 兩位美麗的聯合創始人。(圖片來源:todayonline.com)

Livin 團隊而言,人們與未來食物的關系,應該是更完整和多元的參與。Livin 致力於探索創新的食物生產和互動方式,他們相信,設計不僅能從源頭影響農業與食物,也會影響人們的飲食文化。

只要在網上下訂單,就能收到一盒昆蟲與喂養完全手冊。(圖片來源:FFDA Youtube)

抽屜裡的活性碳可以協助吸附不好的味道並增加濕度,只要喂大黃粉蟲吃一些廚房的剩食即可,例如蔬菜邊角料,然後,機器會告訴你:收成時間到了!(圖片來源: FFDA YouTube)

作品名:Totomoxtle
設計師:Fernando Laposse
地區:英國

Totomoxtle 玉米殼家具圖(圖片來源: FFDA 官網)

Totomoxtle 是一個利用玉米殼做家居產品的項目。它來自於一位來自倫敦的墨西哥籍設計師 Fernado,通過將墨西哥原生種玉米殼的再利用,設計並創造出一系列家居設計。
在墨西哥,有超過六十種不同品種的玉米。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傳統墨西哥玉米農無法抵擋美國玉米的大量傾銷,當地農民不得已只能只能嘗試生產更低成本的玉米,利用低價來抵抗進口玉米。這也導致了墨西哥原生種的玉米,慢慢都被替換成了更容易種植、較能抵抗病蟲害的基改玉米。

作品 Totomoxtle 的設計師 Fernando(圖片來源:FFDA Facebook)

Fernando 看來,本土作物多元性的喪失,會讓國家農業體系更脆弱,在全球農產貿易的鏈條中更不堪一擊。

玉米殼(圖片來源: FFDA 官網)

墨西哥原生種的玉米,外觀十分鮮艷和美麗;它們的多元滋味更是墨西哥人在文化認同上的重要關鍵。Fernando 聯合農民把不同顏色的玉米殼輾平,再黏合到纖維板上,用雷射切割的方式設計成不同的裝潢、裝飾品。
經過處理的玉米殼不僅是一種利於環境的永續材料,也是一劑為當地農民們帶來更過收入的強心劑。Fernando 希望通過 Totomoxtle 計劃,不僅能創造更多友善的設計,也能引起人們對墨西哥原生種玉米的重視,並能讓人們意識到跨國貿易對農民和農業的衝擊。

玉米纖維制品(圖片來源:FFDA 官網)

第一屆「未來食物設計獎」馬上就要公布最終得獎者了。我自己最喜歡的案例是 Totomoxtle 計畫。即便他沒有使用太酷炫的科技,卻通過廢棄玉米殼的再利用,將農民納入計劃當中,實實在在的深入瞭解問題,並試圖解決問題。(絕對不是因為我一直私心覺得 Fernando 長得很帥喔,ㄏㄏ)

如果他真的得獎了,我們再來多了解一點他的故事吧。

(本篇文章同步刊載於 ArcheX 微信公眾號,特別感謝編輯 Ningling Pan 與設計 Jelly De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