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sam
Nov 26, 2017

十月以來

高円寺の街

⚠️

2020年補記:找時間更系統性的介紹了學校的制度與讀完之後的個人感受,有興趣的人歡迎來這裡看看,也歡迎提出問題跟我討論唷!

⚠️

終於有時間來記錄一下這陣子考專門學校+來日本留學和對人生(??)的心得。

其實到今年三月以前完全沒有想過要來日本留學,日文其實也放爛了好一陣子(兩年ㄅ)。也不是沒有被提過留學這件事,但是大多是以繼續專攻政治學相關、去英美等為思考方向,爸媽大概至今還是覺得歐美研究所是「比較值得花錢」的學位吧。

[「終電女孩」的夢想路──在日本從事平面設計,「這一次我不再猶豫」 | Work Life in Japan | 換日線 Crossing](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678&nid=8691) 轉折是無意間在換日線看到這篇專訪,也是這時候才知道日本專門學校的制度。

從來沒有想過未來有往設計這條路的可能性,原本現實層面來看根本不可能:既不能重讀大學,也不可能直接進研究所(沒有作品也沒有研究方向),而這篇報導算是把絕路敲出一個縫隙吧,找到了自己可能會想做和喜歡的事情。

這期間也瘋狂爬了PTT Japan Study,也不要臉的私訊過很多陌生人問相關的問題XD不希望自己是為了逃避而繼續進學,但是不管是日本這個國家或是設計都非常吸引我,會有種「原來這才是正解」的感覺。

說服爸媽的過程其實蠻曲折離奇的,但如果那時候沒有表現的堅決,現在也不會在這裡了

就是想把這張圖插在文章中間

查了很多資料,原本是鎖定TDG(東京デザイナー学園),因為上面那篇的學姊也是在這間畢業的(那時甚至還具體到用破爛的日文寄信去問學校如果明年一月多才能報名會不會沒有名額之類的..)

後來在翻誠品的『最詳盡的全球設計留學寶典』,才又重新注意到桑澤設計研究所,在此之前都以為他是以空間設計為名的學校。重新看了之後,發現這所學校的教學制度對於我而言有種特殊的魅力,簡單來說就是從基礎開始這件事。

大學學的是社會科學,覺得整個大學教育最遺憾的就是整個課程十分鬆散,似乎沒有一個核心的架構來支撐這些學問。這種核心的架構通常會是哲學,或是一些比較抽象然而重要的能力,例如獨立思考,例如脈絡建構,得到的知識就像是沒有根的樹枝,不管撿起的樹枝是否枝葉豐碩,到最後還是會枯萎

桑澤的學制跟一般的專門學校來比較,足足多了一年的時間,是用在第一年不分科系的基礎教育,內容包含平面構成,立體構成,雕塑,也會帶到往後專攻的四個不同領域在做什麼。根據老師的說法,他們遵循的教學系統稱為「包浩斯系統」。[バウハウスの教育理論 — バウハウスの歴史ーbauhaus history](https://bauhaushistory.jimdo.com/%E3%83%90%E3%82%A6%E3%83%8F%E3%82%A6%E3%82%B9%E3%81%AE%E6%95%99%E8%82%B2%E7%90%86%E5%BF%B5/)

從四月開始確定語言學校後,也順勢報了日檢N2,對一個二月去日本時連「不需要塑膠袋」都不會講的偶來說,原本還以為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是要趕上明年四月入學的話,有N2以上的證書蠻必要的(尤其是桑澤考試時程上)

暑假就是準備作品集,一邊也在幫之前打工換宿的背包客棧設計名片,去了兩趟花蓮。也稍微上了一個月的素描家教(最後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幫助(?)老師反而拿著我上素描家教前自己畫的素描說筆觸很獨特什麼的)

對於面試其實也蠻恐懼的,雖然對於考學校這件事也不是那麼不熟悉(其實並不大恐懼面試本身),一方面當然是語言因素,一方面也是作為一個跟設計八竿子打不著的科系畢業生的原生自卑感(?

在做作品集的時候其實也是重新審視過去自己的一些歷史軌跡,然後嚴重有種….讀大學的時候到底在幹嘛XD的感覺。當然我也相信有誠心覺得「所有的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的人,也不覺得這麼想有什麼錯

對我來說,接受並承認自己過去人生的遺憾,如果能夠修補的話就不遺餘力地去爭取,也許才是最重要的吧。我是真的沒辦法對於大學生活說出這句話就是了,就是平均起來當然遇到很多不錯的事但是給我一次按下人生重來鈕的機會會毫不猶豫按下的程度

昨天在語言學校的時候還聽到一個男同學問室友說:「好像又有一個台清交成組的來噎,你也是台清交成組的嗎」的時候真的是蠻傻眼的

台大出身這個護身寶具離開台灣之後幾乎無用,我也不想用,其實也默默希望人生以後不需要用到這個標籤XD這個地方與其說教會我什麼知識,其實同學給我的影響還大上許多

來到這邊其實過得挺好,完全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問題。很多人說東京人很冷漠等等,但是我從不覺得臺北有比較有人情味啊 XD (這樣會不會被說崇洋媚外)能夠無條件對陌生人釋出善意的地方應該已經很少了吧….巨大城市裡每個人光是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就來不及了

面試的日子之前大約一個禮拜每天都練習自己PR(五分鐘,也要準備一些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像是沒有想要從事原本科系相關的工作之類的嗎?),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把自己為何做這些作品的理由說明好就好了。雖然練習很久,但是一去面試其實還是有亂講一通的狀況(文法上),但是因為桑澤自我面試的關卡87%是外國人,所以感覺老師們對爛日文的容忍度很高(幹)

老師們比我想像中更注重日檢成績上的表現,包括問我N2怎麼考到的(聽到我是自學的還有點驚訝),但是我還是覺得日檢不能當作一個學習的目標…

最後錄取的狀況大概是近50%的人有上,以往年來說似乎蠻低的(報考人增加但錄取率降低了),而也就此確定了接下來三年要專心做好的事。

sam sam

Product Designer@東京B2B公司。一個設計師發表一些不僅限於設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