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漫長的戰役-臨床心理所考試心得

sandy chien
Apr 15, 2020

現在時間,2020/03/31 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帶著一點睏意,聽著歌,我慢慢回憶著,過去這將近一年,奮鬥著的時光。

如果你也下定決心要往這條路前行,希望這些分享能帶給你一點點幫助和力量。在開始以前,想先和你分享一些文字

「待一切塵埃落定,那便是最好的安排。」

你需要很努力,但又需要帶點平常心,至少我是一直這樣相信著。

先大致敘述我的狀況,大學是國立大學心理系,應屆(109)畢業,有補習

筆試:台大、成大、政大、高醫、輔大、(長庚-後來撞面試 沒赴考)

面試:台大、成大、政大、高醫、(輔大-後來未去面試)

結果:備取 - 台大、政大;正取 - 成大、高醫

以下分成四大項說明:考試準備期、考前衝刺期、備審準備、面試準備

考試準備期(7月-12月)

從2019年的暑假,開始第一遍的複習,兩個半月的時間,一週中有6天到學校的圖書館報到(心知回了家的我,一定讀不下書),從早上9點或10點到下午6點,回家後,只會再小小看一點書。利用暑假,把所有科目複習一遍-心方(統計、心理測驗、研究法)、普心、變態、認知、發展,把還給老師的東西,找回來一點。

開學以後,同時要負擔正在進行的課程,複習速度變得緩慢很多,從開學到12月底,我完成第二遍的複習,練習用概念化的方式整合所有知識,融會貫通,可以的話搭配筆記的製作,整理成自己的東西(但我最後只有整理好變態的筆記><)。統計和變態同時有寫依照章節分類的考古題,挫折滿滿也千萬不要灰心,上戰場的那一刻你有一半不會寫,也還不算輸XD。

這個時期的我,還是會適時的放鬆、休息,如果這時已經把自己ㄍㄧㄥ到100%,那越接近考試你只會彈性疲乏,後繼無力。課外書照看,追狼人殺節目,同時有兼家教(每週約4–6小時),期間也考了兩次日檢和一次多益。跟朋友吃飯、娛樂,都可以為你平常單調的日子,加點味道,也會讓你更有動力繼續努力。

# 時間管理技巧-善用記事本:雖然還是有外務、娛樂活動,但並不代表它們凌駕於課內複習之上,對我來說,它們地位平等,也同等重要,而在之間取得平衡的關鍵,就是時間管理!善用記事本,將暑假預期完成的進度,平分到每一天,記錄下每天預定的進度,同時也將休息時間安排進去,如果這週安排了唱歌,多休息了一點,那下週就把進度補回來,在訂定的框架中,保有一點彈性空間

#心靈調適-追求夢想的路途總是孤獨:推甄多在11月左右放榜,身旁的夥伴部分已有了學校,或是已經決定畢業後要直接出社會工作,看著他們安頓好的未來,對比自己的未知和迷惘,心志會面對更大的考驗。這時的你,可以放自己一天假,重新思考你想要什麼樣的未來,釐清自己的想法,再次找回那顆堅定的心。

考前衝刺期(1月-考前)

國立大學的考試大多落在2月初,而私立大學的日程會晚一個月左右,考試時間在3月初。在考前衝刺期,我開始專心的寫考古題,考古題非常重要!除了很有可能再次出現同樣的題目(台大今年變態心理學的名詞解釋,就考了一模一樣的),也能透過寫考古題的過程去了解各校出題的方向(e.g.成大的臨床最愛考認知障礙症、人格障礙症、兒童期障礙症),如此也能針對你理想的學校,對症下藥,多複習幾遍常考的章節。

# 作息調整-最佳的身心狀態:隨著時間進入倒數,維持穩定的身心狀態更顯重要,研究所的考試大多都是早上8點就會開始,可以利用這個時候開始養成早起的習慣,適應在早上思考、寫題目的感覺,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完全比照考試當下的時程去寫考古題,模擬一次完整狀況。

備審準備

身為過來人,我一定會建議在12月前就完成大部分的內容,但曾經接收過一樣訊息的自己,最後也是等到國立考試結束才開始著手(知道跟做到永遠是兩件事QQ),所以在這邊還是主要分享我自己真實的情況。

隨著考試越接近,你只會陷入書讀不完的焦慮感裡,完全沒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事情,但儘管如此,也還是要有"我需要做備審"的認知,因此在準備考試的這段期間裡,每當有看到或想起自己能夠放進備審的資訊,我就會記下來,或是直接把獎狀、照片...等等資料放在一起,以利之後備審的撰寫。

# 備審內容:各家對於備審的要求都不太一樣,有的給定標題名稱、固定格式、限制字數,有的則可以完全自由發揮,規定一定要看清楚,今年(109)各校的要求大致如下

V:代表有明確要求,但以研究計畫來說,沒明確要求也是可以放到備審中

我的備審大致以:簡歷、求學歷程、報考動機、讀書計畫、研究計畫、其他審查資料 的順序排序,各校在會有客製化的報考動機,而其他內容則會些微調整。

面試準備

臨心所在面試名單的倍率上普遍都很高,因此進入面試名單後,也千萬別掉以輕心,面試的競爭只會更激烈,附圖是今年(109)各校的倍率。

每年倍率可能有所不同,僅提供今年的狀況以供參考。

# 面試問題:各校在面試問題上面有極大的差異,以我個人的感受來說,政大、高醫重視研究計畫;成大重視人格特質;而台大則相對平均。

台大:5分鐘的自我介紹(基本上所有的內容都可以表達完整了),後續老師有詢問我未來的研究方向、自己有什麼缺點、還有報考那些學校、認為台大相對其他學校有什麼不可取替性。

政大:全程問研究計畫(感覺想引導我們繼續思考,覺得這樣的研究對於現在的理論有什麼突破等等的問題)。

成大:1分鐘自我介紹後,針對備審問,過去的經歷帶給自己什麼成長(課學術活動、課外活動都有)、如何準備這次的考試、如何兼顧課內與課外的活動。

高醫:2–3分鐘自我介紹後,問研究計畫(相對於政大問的是比較細節的研究設計,為何這樣安排而非那樣等等的問題),最後需要將一篇英文文章唸出、翻譯出來。

# 保持體力的重要:臨心所因為需要面試,整個時程拉得非常長,除了要讓自己有辦法一直ㄍㄧㄥ在備戰狀態,也要有體力負荷面試時期的南北奔波(很可能一天內要面試南北兩地的學校),維持免疫力的方法可以養成運動習慣,或是從飲食去攝取(我那時候要求自己每天一顆奇異果),千萬別讓身體狀況影響你發揮實力,得不償失!

後記:

曾經有人問我,「你覺得考大學和考研究所哪個比較難?」,我想我的答案是研究所。雖然乍看之下,高三的讀書時數遠遠高出考研的準備期,但兩者最大的不同是,考研究所是「完全自發性」的,沒有人幫你安排好複習進度、模擬考、告知你相關資訊、也沒有一整班的人和你一起奮鬥,一切都要自己來,也只有你自己明白當中的辛苦和孤獨,因此「自制力」和「堅持」就成了這條路上最關鍵的兩個因素,達到目標的人不一定最聰明,但他一定堅持到底

最後,除了想跟走到這的自己說聲辛苦了,也想感謝這一路上給予我祝福、鼓勵、相信、幫我查榜、還有讓我借宿的所有朋友以及支持著我的家人,讓我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感受到滿滿的溫暖,謝謝你們。我會將這份感謝化作力量,在未來繼續努力著:)

最後祝福看著這篇文章的你們,都能如願往嚮往的未來前進:)

2020/04/02 下午五點四十八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