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別只看一面

SeeJay Huang
涅槃的幸福人生思考
7 min readAug 28, 2019

以下為從佛經挖出來的片面知識,你可以看出是哪篇經文所說嗎?

Photo by Tobias Adam on Unsplash

不要因為對方身份,而相信或是不相信他所說的道理,重點在道理是否是對的。不被別人言語而産生情緒反應所影響,應該去瞭解去除情緒字眼之後的真實意義。只遵循你了解的道理。回歸自己來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問題,其中是否是代入了個人價值判斷的部分,而非以事實為依據。

但是依照冪次法則或是80/20法則,一般人都是反過來的。大眾會因為他是那個人,而相信他。大眾相信好聽的話,而不想聽大道理。大眾相信簡單易懂的道理,就以為是合理。大眾都是用經驗法則,不太會用邏輯分析。

這樣我們就知道怎麼去聽、怎麼去說服大眾了,如果你能夠全部都做到那就是最好的榜樣。

這後半段的觀點又是從哪篇經文而得來的呢?

SeeJay Huang 2019/8/28

佛陀在臨終前回答弟子該怎麼分辨世間的諸多說法,也就是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人們總是強調前面「依」的部分,而沒有注意到「不依」的部分,想想看為何佛陀會這麼說,一定是世俗就是反過來的,大部分的人就如同上面所說是反過來的,如果我們只是強調「依」的部分,大概沒有什麼人理你,有的話也只能懂得的人;不過也別覺得不滿意,事實就是如此,能夠兩個都做到才是世間成功的方法。

這裡用了兩個方式來看事情,「反思」與「逆向思維」。重新反問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反過來看事情,讓事情的所有面向都被我們理解,這思考也是從「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而來。也是我從金剛經中的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而得。晚點再來解釋此部分。

SeeJay Huang 2019/8/31

依照「精準學習」的說法,「反思」的意思是來看原來說法的假設是否有問題,而我這裡應該是「反問」可能比較恰當。

從這個觀點,加上這個時空,一些過去的文章如果要成立,那麼那個答案會是什麼呢?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即使當時認為最堅硬的東西都能被切斷,就現在而言是什麼!邏輯思考能力!大智慧(般若)的基礎是什麼?是不是邏輯?

我們看這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它的結構就有「事實或是假設前提,加上若P則Q,我們從此經文的前面在講「應無所住,而行布施」,「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因此我認為此相是這些所産生的相,能說得通,即使我「真的」感受到這些「相」,但是這是「虛」相,我把它當「實」相,產生妄想,就是「虛妄」的意思。

「反問」又來了,一旦認知到我們都是透過「相」來看事情的,它們是「虛」相,我們要怎麼達到如來境界呢?「如來」意思是乘如實之道而得正覺,或是reality is what it is,不就是「如實知見」!再來「反問」,那要怎麼「如實知見」呢?「逆向思考」一下,不「如實知見」是什麼?「倖存者偏差」、「黑天鵝事件」就是因為人們只看到部分資訊就下判斷而出問題!正向的來看,我在另外的文章「人生存在的三件事實與應對原則」中提到「要有時間觀念」,那麼正確的時間觀念是什麼,「正等」或是「三藐」(梵語 samyak 音譯),正確的、平等的方式來看事情,應該同時察覺到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存在,而不是只是「當下」。用麥肯錫的說法就是「互為獨立,互不遺漏」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你的大腦不是你」這個觀點,也是一樣被分為多種腦的行為模式來看,而不偏誤。「你是可以選擇的」也可以如下方式來解釋:面對任何遭遇,我們其實可以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不能選擇的,一部分是我們能選擇的。這似乎能與「有漏」、「無漏」相關呀!有漏的原因來自無明,這部分我還沒有了解,應該只是剛好。

此時再來看「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見諸相非相」解釋成能夠分別諸相其實是非相,「如果你可以理解你感受到這些想法不是你心中的想法,你才能看到你的想法。你就做到想法來去自如,心不受妄想所影響,能看到真實的一切」。這種邏輯可以是「有我」與「無我」的分別導致,此我可能是被情緒大腦綁架,可能是被爬蟲類大腦綁架所導致,或者是那些諸相是因為自我的「價值判斷」所形成,其真實的「事實判斷」不應隨人而不同。

或者,如果「見諸相非相」解釋成「同時能夠見到諸相與非相」,則會對應前面逆向思考「如實知見」所提集合觀念,全面的方式來覺知。

為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先於「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諸相非相」前一定要有「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接下來一句再說看到這相非相,沒有前一句的前提,是沒有下一句的能夠看見的。這就是假設前提的作用。簡單的說:我們一定會遇到煩惱,….。我們寫程式一定會出錯,…。投資一定有風險,…。你的大腦一定會冒出妄想這個事實,所以我們會注意到妄想!

最難被切斷的是什麼?看來念頭連續而不斷!我們能夠用邏輯而能夠不被外在的一切所誤導,能夠正確且全面地看到事情。所以我說金剛經的背後有邏輯思考存在,難怪理工科的人會對於金剛經有興趣。

補充說明一下「隨機騙局」書中所講黑天鵝事件:「如果失敗的代價過於沉重,難以承受,那麼那件事情成功的機率有多高根本無關緊要」;即使有數萬隻的白天鵝作證「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但是要推翻它,只需要找到一隻黑天鵝就足夠了。也就是說,人們所習慣相信的信念、所樂觀看待的事件,有可能是錯的,而我們從未思考過「它可能是錯的」所造成的後果,我們期待的破滅,竟是如此之輕易而且可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就像如果我們以為所有經驗都是對的,而不知道邏輯思考與獨立判斷,一旦被懂得邏輯思考的人所欺騙,會非常悽慘,詐騙不就是這樣。重大意外的交通事故發生發生一次就很慘,平時橫衝直撞也沒事不代表不會有意外發生,這就是人們習慣的以經驗為判斷依據,沒有隨機機率與期望值的觀點,如果用我們前面所提的假設前提做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平時的開車方式就應該以防禦性開車方式。這樣都是找到問題的發生原因,原來在自己的思考模式有問題、邏輯觀念不足。(這裡提到了「依智不依識」的觀念)

回到最開頭的話題,四依法,如果我們只看「依法」,「依義」,「依了義」,「依智」,我們的成就時間一定會等很久。不管你知不知道80/20或是冪次法則,它還是在持續運作。然而,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能夠見諸相(你知道的東西)與非相(你不知道的東西),還能夠如實知、如實見,就是這篇想說的。

SeeJay Huang 2019/9/1

這篇放了太多訊息,對於大眾而言可能不容易接受,完全能用來當做不良示範!接下來看看怎麼改變成大眾能接受的寫法。15.87!

有些事情別只看一面 Part 2

SeeJay Huang 2019/9/2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

SeeJay Huang 2019/9/4

依法不依人,也可以看到「見諸相非相」或是「如來所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依義不依語,還是這句「如來所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還是這句「如來所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依智不依識,還是這句「如來所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

我講這些,也是這句。

SeeJay Huang 2019/9/5

--

--

SeeJay Huang
涅槃的幸福人生思考

熱衷於思考~邏輯、批判性思考、認知心理學、腦科學等等。目前研究批判性思考、雜阿含、金剛經、與行為經濟學。fb.me/seejay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