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資料科學〕筆記整理&心得

Serena Hsu
Mar 10, 2018

--

為何行銷人要學資料科學?行銷、資料、科學與行銷資料科學分別是什麼意思呢?數據如何用於決策?我想學!但可以如何精進呢?

(筆記整理自:台科大企管系林孟彥教授-行銷資料科學課程)

為何行銷人要學資料科學?

“Without good information, managers are left to guess — and in today’s fast-changing markets, that invites failure.”——Perreault and McCarthy

「若沒有好的資訊,在變化如此快速的市場中,決策者只能透過猜測或直覺做決策,而這將迎來失敗。」

這句話讓我想起誠品創辦人吳清友先生的管理哲學,表面看似浪漫經營著誠品,背後需要務實起來時,全公司上下同仁都知道,他時時講究「提出數字!」(同場加映:誠品的經營管理故事〈《誠品時光》 — — 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閱讀〉Written By 徐佑昀

相信任何一間公司都是,當在面臨決策難題時,最能客觀輔助的就屬數據了。心中想像著最後呈交上去的,是乾乾淨淨的圖表,佐以自己的建議,但事實可能是,幕後工作將幾經波折——敗筆可能在於,不會搜集數據、沒有資料結構概念、不會使用Excel、不會將表格轉換為圖表、甚至還不懂這些數據對你說了些什麼、怎麼用。

特別對於行銷人員來說,市場、產品、客戶、競品等千萬筆資料,若只會用傳統的笨方法分析,將耗時耗腦。因此,要如何運用正確的工具、爬梳出數據中隱藏的秘密,進而修正策略、驗證市場,那將會是在大數據潮流中致勝的關鍵。

何謂行銷、資料、科學與行銷資料科學?

在學行銷資料科學時,當然得先拆解並定義一番。

一、行銷

對於「行銷」的解釋有許多種,但我個人所認知的意義,是在資源有限且多變的環境下,擬定產品、通路、銷售、定價策略,將產品、服務、概念,傳遞給顧客。老師上課時特別強調,在這整個行銷過程中,會有眾多環境變因需要監控,以便隨時能調整策略,增加打中目標客群的機率。

二、資料

而就「資料」(Data)來說,它是未經整理過的,但經組織整理過後,就會成為有用的「資訊」。

除了定義之外,老師還說明了三項資料的分類方式:

  1. 依來源分類:分為內外部資料, 內部資料如公司裡不對外公開的機密資料,外部資料如Open Data等。
  2. 依蒐集者分類:分為初級資料、次級(二手)資料等。
  3. 依結構分類:如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指的是「結構化查詢語言」,資料有固定格式與欄位等,可以想像成是一個欄目清楚的表格;相對來說,NoSQL(Not Only SQL),意指「不只是SQL」,是為非結構化或半結構化的資料,如圖片、文件、語音檔等。

三、科學

最後是針對「科學」來看,韋氏字典的定義為「 針對所欲瞭解之對象,進行觀察、研究與試驗,而得到的有系統知識」,我個人解釋,就是「用有系統的方式獲得知識」。

四、行銷資料科學

給定三關鍵字定義後,針對「行銷資料」、「資料科學」以及「行銷資料科學」,可就比較能理解了。

行銷資料」:在行銷歷程中所產生的資料。

資料科學」:在2001年被視為單獨的學科,定義是「透過科學化方式,對資料進行分析的學問,此科學的存在目的,在於解決問題。」

在兩相結合之下——

行銷資料科學」:透過科學化的方式,對行銷資料進行分析的一門學問,以解決行銷管理的相關問題

數據如何用於決策?

實際與大家分享最近看到的嘉義燈會的例子:

截圖自《經理人》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5797

假如現在換成是你,被指派在嘉義要辦一場元宵燈會,於是你想透過結合時下最夯的寶可夢,在政府經費有限的狀況下,卻要達到50萬參觀人次的KPI,並且正在思考,

  1. 如何用數據說服Niantic在不收授權金、不簽合約的狀況下合作呢?
  2. 如何說服政府長官採用你的提案呢?
  3. 如何決定籌辦時間、評估人潮車潮以達到最大參觀人數但又避免壅塞呢?

攤開一想,可能得先在事前蒐集以下資料:

  1. 歷年燈會參觀人次、歷年合作廠商贊助本益比、網路效能資料…
  2. 寶可夢玩家人數、年齡層、預估參觀人次、預算規劃、預估收益…
  3. 歷年籌辦時間(週間週末、時點)、過年期間車流量、區域資料…

突發奇想,以一篇時事報導與大家一起感受,其實在資源投入前,有許多資料是需要被蒐集與分析,才可以說服多方利害關係人,讓合作廠商、長官點頭,並且達到行銷目標的。

平時我們常用的決策方式,主要像是猜測、經驗或直覺、研究等,但這憑常識就知道,雖然小事可以輕鬆決定,但若碰到較複雜的決策問題時,就得較嚴謹處理,就如同嘉義燈會的案例,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數據佐證。

而資料被轉化為資訊後,因為要使人易讀,得透過「資訊視覺化」,運用視覺化工具,簡明化的方式呈現,進而更了解資訊,做出更好的決策。(同場加映,資訊設計方法的鍛鍊:〈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圖表設計〉Wtitten By Shandy Tsai

我想學!但可以如何自我精進呢?

不論是在學校或是離開後,自主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若想另外再精進行銷資料科學,老師推薦了初中高階的自學菜單,我也將自己平常有在涉略的參考自學資源連結附上供大家參考:

一、初階:先學習資料科學的熱門語言 R & python

  1. 線上課程:
    https://zh-tw.coursera.org/learn/r-programming
    https://zh-tw.coursera.org/learn/python-data-analysis
  2. 自學程式社群:
    https://happycoder.org/

二、中階:學習Machine Learning

  1. 線上課程:
    https://www.udemy.com/machinelearningchinese/
    https://www.udemy.com/learn-r-the-easy-way-1/
  2. 優質技術文章:
    https://blog.techbridge.cc/

三、高階:

  1. 台大電機系李弘毅教授: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2ggjtuuWvxrHHHiaDH1dlQ
  2. 全世界最大的資料科學平台Kaggle:
    https://www.kaggle.com/

本堂課程心得

當初意外以外校生身份選上台科大林孟彥老師開的「行銷資料科學」。自己本身過去實習或工作,皆與行銷脫不了干係。但因主要偏向社群行銷,故會碰觸到的數據約莫會是Facebook後台產出的分析報表。但深感慚愧的是,自己並無好好分析研究過任何一個粉專的後台資料,以至於常僅以簡單的按讚分享數、觸及時間分佈、觸及率等的簡單資料去辨別溝通方式與媒材該如何調整。因此,上這堂課預期想接觸到更多更廣更全面的行銷管理知識。

另外,資料科學議題其實應該對於圖資人來說都不陌生,但卻可能是因為基於一種逃避Coding的心態,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深入了解,因而對於這堂課的期待是能如老師所說,「拿一把槍放在自己頭上」逼自己做一位懂利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行銷人。

此堂課老師帶大家初步認識行銷資料科學的概念。因是企管系的課,故有大部分同學並沒有碰觸過程式,所以老師以非常多的實例講授,後續將會有業師到課堂上教授R Programming。聽來收穫良多,且邊聽邊能與過去圖資的課程有所連結,就如同在大學四年最後,這一堂課有收束圖資系所得的效果,並確實能實際運用於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上。

與圖資系課程連結感受特別深刻的是,當老師在舉例關於蒐集名單與整理的一個負面教材(整理得極其紛亂的各種表格)時,請我們與旁邊同學討論該如何完善地整理這些資料。那時我在腦海中直接浮現一張圖表,套入「資料庫管理系統」課程的思維,迅速串連散亂的各表格,填入欄與列可能會需要的內容。即使資料庫大部分的課程內容印象都有些模糊了,但這時才感受到,資料結構的mindset已存在大腦的記憶體中。

另外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是,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實在是頗厲害。老師在上課前與課後,都會請大家起立、立正、敬禮。一開始被驚嚇到,因為自從高中以後就再也沒和老師敬過禮了,但我認為這樣的儀式,可以讓同學能收束浮動的心情,可以迅速進入狀態;此外,老師習慣讓我們「快速跟旁邊同學討論一下」(一堂課大概可以來個幾十次)以及請我們舉手發表意見(可以加分)。這樣做除了可以認識新同學、交流彼此想法,也能讓注意力暫時可以透過討論稍稍放鬆回神;特別有趣的是,在討論後,大家舉手的勇氣像是被點燃一樣,非常踴躍,也幾乎沒有看到有人在睡覺或是滑手機。這是我在大學四年當中任何一堂課,沒有體驗過的特殊景象。

最後,不論是課程中所學務實的知識,也感受到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讓我每週四都相當期待上課。真的十分幸運在大學時光的最後能參與這樣一門好課。期待後續幾堂課與大家分享更多!

參考資料:林孟彥老師行銷資料科學課程講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