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人工智能,必讀維根斯坦哲學

陳示家(Shaka)
6 min readNov 28, 2017

--

Ludwig Wittgenstein(連結為史丹佛哲學百科,比維基百科準確很多),在中文世界稱為維根斯坦維特根斯坦20世紀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在哲學界的地位有如愛因斯坦,促成了西洋哲學的語言學轉向。思想極富原創性卻艱澀,容易誤解。著名的哲學成果包括:命題的圖像映射形式系統、可說與不可說命題的劃分、語法研究、語言遊戲。主要作品有《邏輯哲學論》及《哲學研究》

為什麼是哲學

因為,我們要非常全面瞭解人工智能,避免陷入人工智能的泡沫化。當要又廣又深地探討問題的本質時,我們只能進入了不分領域和深度的哲學領域。

例如說,受吹捧的深度學習能不能當作所有人工智能的基礎技術?這時我們要回答到底什麼是『所有』,什麼又是『基礎』。深度學習能發展的範圍到底多大?如果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憑什麼對依賴深度學習的當代人工智能抱持信心?資料科學家自己又要怎麼樣確信自己在走的方向?

或者,自然語言處理(讓電腦處理人類說的語言)什麼時候開始必得跟其他感官領域綜合發展:例如電腦視覺手語辨識?這時我們要先明確了解,溝通的本質必定包含不同感官和行為。暫時分別處理只是折衷,那接下來合理的折衷又要多久?什麼時候我們該跟單一感官的人工智能說不?

另一個問題,我們說現在的機器能依照大量數據來學習。但這樣就是學習嗎?人類的學習從無時無刻地模仿開始,現在的演算法卻要人工(或寫程式)指示該去模仿的資料關係。人類的學習又包括記下並應用老師直接教導的知識,現在的學習演算法卻無法直接聽懂人類知識再應用知識。如果用這樣的機器學習當人工智能的發展基石,我們有沒有另外缺了什麼?或是在大架構上要重新調整?

還有重要的人才培育。人工智能跟心理學、數學、哲學、腦科學、電機資訊、機械、教育、甚至體育、美學都相關,到底該如何培育夠多又夠好的人才?

最後,資料科學家和我們究竟是理智地運用數學和邏輯工具,還是讓它們牽著鼻子走?資料科學家自己被質問時,如何更好地回答?什麼時候可以相信資料、數學、和邏輯,什麼時候又要做不符數據的決策?到底資料、數學、邏輯的本質是什麼?理智決策的本質是什麼?

只有哲學擁有如此的全面性和深度。

維根斯坦討論過什麼?

維根斯坦沒有直接處理人工智能的哲學,但他探討過的問題遍地都跟智能的本質相關,像是:

  1. 用一套符號系統,建構可以理解的世界,並圈化命題能處理的範圍:
    這對應到人工智能的知識表示法(Knowledge Representation)、命題邏輯系統(Propositional Logic)
  2. 邏輯:
    人工智能即使使用統計或歸納方法,這些數學工具遵從的仍然是邏輯。從維根斯坦哲學,我們會知道邏輯的本質是什麼,又怎麼避免誤用邏輯。
  3. 語言的語意和意義:
    我們總是質疑機器不懂人類的語言,總是覺得機器只懂數據,或是表面上能夠處理語言。那表面上能夠處理是不是就足夠了?還是我們真的要讓機器深層的理解人類語言?什麼叫做深刻的理解人類語言?又要怎麼做?維根斯坦會回答語意和意義的真相。
  4. 探討規則、理解、私人性與私人語言、內在與外在 :
    機器學習類神經網路深度學習模式辨認都是為了理解規則而存在。規則這個詞彙又暗示著現象有『表面』的樣子和『背後』可以理解預測的部分。所以談到規則,我們遇到私人(密)性、內在外在(背後及表面)之分。維根斯坦哲學將破除我們對規則和理解的迷思,並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法。
  5. 看見與看見模樣:
    我們用眼睛認出一樣事物的過程是什麼?我們會把事物看成其它東西是怎麼回事?我們可以說人類有自由把任何表象看成任何東西嗎?我們可以說圖像背後都不存在絕對的本質嗎?如果不存在,怎麼樣才是最實際的作法?維根斯坦哲學不以腦科學的神經圖譜來轉移焦點,而是直接細膩地論證我們的實際生活經驗。除了繼續跟機器學習相關外,也跟電腦視覺機器創意有關。在此,我們更能知道人怎麼理解不同感官的世界,以及創造力是怎麼回事。
    ……

維根斯坦的答案呢?

在此舉例一些筆者運用維根斯坦哲學得到的淺見。

首先,語言就是工具,工具的意義在於人類平常如何應用它、產生作用,其中橫跨文字、聲音、動作、背景情境等等。語言無法獨立於人類的物理生活情境。因此,即使是自然語言處理,盡快把不同感官和輸出(行動)機制綜合進單一系統中,是增強電腦語言能力的必要途徑。像是網路人工智能公司Diffbot,已經開始運用電腦視覺來分析文字為主的網頁資訊。

第二個,判斷機器的智能,必須同時考量內在運作方式和外在能力。維根斯坦的私人語言論證告訴我們內在運作和外在世界不可分割。單獨用行為主義來檢定智能(行為主義就是看行為就夠了,內心或內在機制不重要),會忽略內在運作產生的多樣化行為,這些行為無法被行為主義精準捕捉。單獨從內在運作判斷智能也不足夠,因為智能的表現就包含了對實體世界的影響。從來都無法跟實體世界溝通或造成影響的物體,沒有智能。

最後的例子:邏輯、數學都只是生活情境中的一種語言,他們本身並不代表真理。所以不能直接相信電腦演算法,資料科學家也要小心自己的思考習慣。古典邏輯和數學,習慣在假設的條件下,建構絕對正確的知識。請原諒筆者講饒口的話,就算不管現實和假設的差距:假設某件事是對的,在這樣假設的理想情況下,這件事就是對的嗎?如果答案是”錯”(稍微進階一點來說,如果這個問題可以不是同義反覆),那古典邏輯和數學的絕對正確都會崩盤。那答案呢?簡單的回答會是:看實際生活的情境。解套方式是更依照實際情境來面對問題。詳細上什麼情境要怎麼面對,維根斯坦哲學將帶我們用邏輯命題、語法研究、語言遊戲來仔細處理。

但常常維根斯坦是告訴我們重要的態度。在研究、思考、解答、行動之前,不要被我們的語言迷惑、不要被我們的思考給迷惑。

好好看,接納實際生活的矛盾性、複雜性和多樣性,永遠記得回到實際生活來處理問題。哲學即生活,生活即哲學。

推薦書籍

Wittgenstein’s 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AI這本書會直接從維根斯坦哲學的觀點解析人工智慧,不簡單,但不必有任何基礎。敝公司最近亦將舉辦本書的讀書會,敬邀朋友們一起參加。

維根斯坦哲學的入門書筆者推薦五南出版社的《維根斯坦與哲學研究》(還是不簡單……)

也歡迎參加維根斯坦哲學讀書會Facebook社團

--

--

陳示家(Shaka)

Entrepreneur, Diamondway Buddhist, Computer Program Poet, and Founder of www.libgir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