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到C不一定要經過B」關於目標、路徑與選擇

Bo Hsuen Ho
Feb 7, 2022

--

照片取自網路

一直以來我都是蠻目標導向的人,求學時候的目標很明確,那個階段有分數和排名來做衡量。出社會前幾年蠻迷惘的,因為頓時失去顯見的目標,要自己找到方向、設定路線,對我來說不是很容易。

過程中我也試圖思想人生的目的,卻發現即使有階段性的目標,卻少有恆久的目標,而且目標很容易改變、很容易迷失在與別人的較勁中,過程也很難堅持。究竟人生是一個拿著地圖向前走的旅程,有一個終點?還是一場恣意漫遊,沿途欣賞與體驗?找到一個目標,就找到人生的終極方向了嗎?

趁著這個過年看了一些看書跟影片,紀錄幾個想法與觀點:

第一個啟發是我在《複業時代來了》這本書中看到一句話,作者說「從A到C不一定要經過B」。

書的內容主要是在講這個時代不用照著以往的成功模式:上大學讀研究所、在一個職場一路往上爬。作者提倡只要你能找到一件你喜歡、你會持續做並且有人會買單的事情,你就能開啟自己的事業並且有機會賺到錢。雖然我還沒看完書(對,又沒看完就愛來分享XD)但我對這句話真的很有感觸,因為在我原本認知的人生中真的有很多必經的「B」。隨便舉例:要有高薪外商的工作,要先念MBA….,可以自行帶入各種B。

但是這樣的想法會有一個束縛,你可能會被困在一個普世認同的狀態中,但卻不是你真正渴望的喜歡的,或是你以為B是唯一解,但其實高薪的工作還有很多種。更有可能你花了大把的錢去念書,但是只是中了制度的計=讓你花更多錢、更多時間在教育體制中。或許有時候我們可以有跳脫式的創意思考:有沒有跳過B也能抵達C的方式呢?此路不通還有別條路嗎?

第二個啟發我的是凱文羊的醫難雜症系列影片ep2,也是我以下想法的基礎,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連結去看原片

延伸ABC的概念,其實C才是重點。如果你不知道C是什麼,反而死命的關注中間的B,那很有可能你花心神、費力的地方其實只是微不足道的假議題,最後反而耽誤了你要去的終點C。

「記得你要去的是舊金山,記得你的C」

影片中舉例:如果你知道你要去舊金山,你要先搭高鐵到桃機,到日本轉機、再飛去LA…。如果你不能學會把眼光定睛在終點舊金山,你會花很多時間計較中間那段B的鳥人鳥事,你會對高鐵上搶你位子的人耿耿於懷,你會想說為什麼我這麼衰、為什麼他搶我的位子。但如果你知道你的終點是舊金山,那你就隨他去了吧!反正才50分鐘,下車之後你就要往下個地方去了,原本覺得天要塌下來的事,頓時變成無關緊要的事。

有時候我們會誤把中間的B(階段性的過程)當作C,卻搞不清楚我們真正要追求的C是什麼。例如:我以為在這間公司升遷、加薪很重要,卻不明白長遠來說自己職涯的目標是什麼。

真正重要的,反而是去釐清自己終極的C是什麼。我覺得C可以高層次一點,或是說抽象一點。針對職涯來說,不是去設定要達到年薪多少、職稱到哪,而是去想你希望在工作上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力、想對哪些族群有助益、想發揮自己的哪種特長……等。針對不同面向,如人生、感情、孩子的養育、財務目標,也都可以思考不同的C。

搞清楚B和C的關係後…接受「人生常常心想事不成」

保持開放與彈性,因為最終的目標不確定會不會達成,但是要清楚這條路是不是你要的。常常回想初衷,為什麼要踏上這條路,也時時抱著嘗試、攻克困難的心,堅定走好每一步,無論是不是照著你的計劃實現。

很喜歡影片裡楊院長說:「從來不是我們要選哪一條路,而是要先確定要去哪裡」。對我思考人生跟信仰都很有幫助: )
也歡迎留言跟我分享你對目標、路徑、選擇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