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所有對內容訂閱&訂閱集資有興趣的人:經營訂閱 1 年後,我搞懂的事

張志祺
13 min readApr 6, 2018

--

.

本文文長約 4,500 字,閱讀時間約 10min。這篇透過幾個常見的問題,來幫助所有對內容訂閱跟集資有興趣的人,暸解你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關鍵的洞察。

在 2017 年 1 月 25 日,圖文不符的訂閱式集資專案在經過 2 個月的籌備期後上線了,我們是第一個在嘖嘖平台進行集資的專案。

.

【 訂閱集資是什麼?】

.

簡單來說,就是群眾募資 Crowdfunding。只不過有別於一次性的集資,它是使用者每個月付費、案主每個月提供回饋的模式。這個模式最開始是美國的 Patreon,讓像是 YouTuber 這樣常態性經營的創作者可以得到類似月薪的贊助支持。這樣一來高質量低流量的作品,就可以透過粉絲直接的資助繼續經營下去。這是有別於 YouTube 廣告分潤、商業合作影片等的收入,是直接向鐵粉兌現的管道。在台灣的話,有幾個提供訂閱集資服務的平台:PressPlay、嘖嘖、SOSReader 等。

用小小的零錢,來讓創作的環境變得更好!

.

【 訂閱集資跟內容訂閱有差嗎?】

.

其實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不過稱為「訂閱集資」通常回饋設計較簡單,主要是支持創作者原本的內容。美國 Patreon 上的專案大多都是這樣,由很多人的小額資助累積而成。可能也是因為美國地理因素無法大量提供實體回饋,所以大多都是純支持或是數位回饋。

在 Patreon 上,有各式各樣的類別跟計畫

另一方面,稱為「內容訂閱」其實比較是亞洲的說法。

等同於中國所謂的「知識經濟」,以實體的作品或服務來吸引訂閱。付費的人會實際得到東西,訂閱的人也不一定本來就喜歡你的內容,而是喜歡你在這個平台上販售的回饋。可想而知,這個模式需要一定的「對價感」。

如果想要一本雜誌賣 $500,就要做出相對的價值,不然買過一次的人一旦覺得不划算,就不會續訂下去了。所以回饋選項需要下重本,扎扎實實的每個月提供出去。相對於訂閱集資,這是內容訂閱更耗時的原因,但也因為回饋選項可分高低金額,透過較少量的支持者就可以累積到很高的金額。

在台灣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阿滴英文》在 PressPlay 上的專案。始於 2016 年 4 月,至今也累積了近 4,000 位贊助者以及每個月超過 60 萬的訂閱金額。他們透過有系統的調整,以及精心設計的方案,達成了台灣典範型的內容訂閱模式。

滴妹與他的哥哥在台灣擁有相當高的人氣

此外,在嘖嘖平台上也有我個人很愛的「勇者系列」訂閱專案,為了得到勇者系列的各個角色公仔,我從第一期就加入,希望能讓黃色書刊持續地創作這個我深愛的主題!

嘖嘖 × 黃色書刊《勇者系列》訂閱集資,是你絕不能錯過的計畫!

.

【 圖文不符一年來的專案表現如何?】

.

可說是一般一般吧!還有好多可以優化的空間!若以金額來看的話,在集資的第一年內,我們每個月都穩定地增加,達到大概每月 18 萬左右的成績。

大致上都是持續成長的金額累積圖

而現在則是正在經歷第一次的一年到期,與下兩個大型專案的籌備期間,金額目前則是 15 萬左右。

透過訂閱集資,我們產出了 19 張單圖、24 個懶人包與 2 個遊戲。總共涵蓋了 9 個領域。從我們公司自建的工時系統來看,花費了超過 5,000 小時,並觸及了超過 612 萬人以上(只算臉書)。

用心的週年回顧報告,黃臭泥真的很可愛

想要知道更詳細的資訊的話,可以看看這份年度回顧的懶人包!

這段時間,每一筆訂閱的小小零錢,都幫助我們圖文不符爭取到更多時間來關注社會議題、聯合資源相對匱乏的組織發生,也讓資訊設計的力量被社會看見。

對此,我們是非常感謝,同時也期許自己在新的一年可以更加成長:)

.

【 專案的回饋是如何設計的呢?】

.

我們的回饋設計算是非常神秘的一種類型:只有每月 70 元,但不同時間長短(每月、預付一年、預付三年)的選項。

而回饋的內容也只有:幫助我們做社會回饋做得更長久,以及一個初次訂閱的小物。這樣的回饋設計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可算是獨一無二。

第一次贊助時會有的感謝小物

這樣的壞處是專案的金額非常難衝高,就算好不容易集到了整整 1,000 人,訂閱金額也只會到每月 7 萬元,大家應該可以非常輕易地看出其中的問題。(以阿滴英文的訂閱專案來說,最低選項 50 元的總集資金額,只佔了不到整體的 1.5%,剩下 98.5% 都是來自高額的贊助。而這也就是所謂的倒金字塔型分佈)

那為什麼我們還是選擇了這樣的方案呢?

除了想要挑戰看看這種可能性外,也是受限於當時的人力狀況。圖文不符是簡訊設計的社會回饋專頁,在 2017 年 1 月時大概有 20 人左右(現在則是大概 40 人)。當時,我們並沒有能夠專一負責商品化、以及訂閱專案的管理人員,因此我們沒有辦法規劃各種超值的贈品和服務

當時忙翻了的我們,並沒有足夠的人力⋯

而釐清了自己的團隊負荷能力與可行性後,我們在跟嘖嘖團隊的討論下,毅然決然地採取了每月 70 元的超小額訂閱方案,把回饋跟訂閱的目標都盡可能的單純化。這樣的好處是我們的退訂率非常的低,不到 1%,也因此在一年的期限內可以一直的往上攀升,而我們也不用負擔太多目標以外的工作事項。

.

【 專案是否有遇到低潮或困境?】

.

當然是滿滿的低潮跟困境啊⋯

我想,所有訂閱式的專案遇到的困境,都跟「如何穩住每個月的訂閱金額,甚至成長」有關。以圖文不符的訂閱式專案來說,大概可以分成下面三個:

1. 初期金額不足以撐起有聲量的大型專案
2. 如何拿捏大型專案與小型專案的平衡?
3. 如何讓受眾們感受到專案的「成長」?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個一個來看吧。

1. 初期金額不足以撐起有聲量的大型專案

圖文不符的專案金額,一直到 5/12(也就是專案開跑將近 4 個月後)才達到了每月 10 萬的門檻。然而,其實一個小小的懶人包都會需要超多的費用才能做到位,也因此讓我們苦惱了很久。

很狂的全能古蹟燒毀王,但製作上費時費力⋯

2. 如何拿捏大型專案與小型專案的平衡?

在專案的前期規劃時,我們就有想到:大型的專案(像是《為什麼,我們會指責受害者,而非加害者呢?》解釋型動畫或是《全能古蹟燒毀王》網頁互動遊戲)會帶來大量的支持,但由於產出費時費工,全力投入也都會需要半年左右,成本甚至動輒百萬起跳。

中間都不產出其他作品的話,大家一定會想:「咦我到底在支持什麼?」所以,我們勢必得產出更多能跟上時事的小型專案才行。(以阿滴的文章來說,就是所謂的「刷存在感」啦~!)

橫掃國際獎項的解釋型動畫,也需要超長的製作期⋯

但若做了跟上時事的小專案,大專案的經費又會不太夠,到底該怎麼辦呢?

3. 如何讓受眾們感受到專案的「成長」?

如果問我:「執行一個訂閱集資/內容訂閱最關鍵的是什麼?」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說:「可被看見的『成長』」

不管是訂閱集資,還是內容訂閱,支持者在給予你支持的瞬間,都會抱著「希望你能更好」的期待,而這個期待會超越一切的回饋設計。不管是專案的數量、品質、多樣性、突破性⋯我們必須持續地成長,並讓支持者們看見,才能維繫大家的訂閱。

贊助金額所交換的,不只是目標跟回饋本身,而是一個成長的期待

坦白說要成長,本身不是到那麼那麼難,但綜合了 1 跟 2 之後,就變成了:

「在有限資源下,達成持續和突破性的成長。」

打到這邊突然覺得跟創業好像,真的是靠北難的。

而綜合了這三點困境,我們費盡心力,最後才找到了訂閱的新出路,也是以下兩個問題的答案:

【 專案如何穩住訂閱金額?]
【 如何在沒有差異訂價的狀況下,提高整體專案訂閱金額? 】

先說結論,我覺得我們最後突破的方法超不「集資」的,而是開設了「企業方案」,結合企業 CSR 的力量,讓圖文不符這個社會回饋專頁能做得更加長久且持續。目前,我們的專案金額中,就有一部分是企業的 CSR。此外,也有額外單獨贊助的專案,像是近期的智財權懶人包、未來將上線的 溪流生態專案、憂鬱症動畫都屬於此。

可愛的抄襲貓也是贊助合作的專案之一

坦白說,要在沒有差異定價的狀況下,集到足夠負擔持續的小型專案與足夠產生聲量的大型專案,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們轉而將訂閱集資帶來的資源主要用來維繫小型專案,而大型專案則結合更多企業的力量。

我們以單純掛名贊助(完全不影響內容方向與選題)的方式,讓企業能用相當划算的金額得到大量的曝光,同時,也結合各基金會關注的議題,運用圖文不符資訊設計的專業與自媒體的影響力,來協助推廣。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最好的一條路,但是我們當時費了一番功夫才理出的解法。

為了達成想要做的社會回饋,我們還做了一份完整的介紹簡報

而受益於此,目前專案的收入算是足夠團隊持續做社會回饋,一步一步地往下一階段前進。同時,接下來我們也會挑戰不同的載體,嘗試試更多樣的可能。

.

【 對想要開訂閱集資的創作者有何建議?】

.

我想,訂閱集資在目前都還是一條比較辛苦的路--如果你想要讓他能夠「盈利」的話。維繫一個訂閱集資專案,你會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在作品產製、回饋設計、用戶經營與品牌成長這四個層面上。大家應該也看得出來,這三個中任一個都是一個大坑,很大很大的那種。

一不小心,就會只做好其中一個,而其他三個崩潰痛 cry。

因此,如果你想要投入訂閱集資,我會給你下面三點建議:

1. 釐清你的目標

設定好你的目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你希望訂閱集資的這筆錢能幫到你什麼呢?希望讓更多人看見你在意的議題?希望你喜愛的創作主題能夠繼續下去?希望能籌備起團隊,讓你能往下一個階段前進?

不管是什麼,記得在設計你的回饋方案時,全部都指往這個「目標」,同時,也專注地與這群跟你想達到同樣目標的人溝通。

如果你希望讓更多人看見你在意的議題,那你或許可以將目標金額與能關心的議題數量做連動;如果你希望你喜愛的創作主題能夠繼續下去,那你或許可以將支持者能拿到的回饋跟主題的公仔、商品做連動;如果你希望能籌備起團隊,讓你能往下一個階段前進,那你或許可以將目標金額與團隊成員做連動,以支持你產出更好的作品。

成長成長成長,最重要的是足以被感受到的「成長」。
此外也永遠要記得:

集資金額的多寡只是個數字,你原先的目標才是你真正要關注的對象。

.

2. 回饋選項盡量「單純」

回饋可以單純到只有感謝函,寧願單純,也不要複雜

首先我們要認知到的是:過多的回饋選項帶來的執行負擔是非常大的,千萬不要有:「反正就包一包、寄一寄而已嘛~」的心態。任何事情要做好,都是需要投入時間和成本的。我們曾經就有過花了 3 個人整整 2 天的時間,來包裝跟寄送的紀錄。先規劃好流程,試跑並暸解你實際的執行成本,是方案規劃前一定要做好的事之一。

此外雖說是單純,但不一定要「簡單」。我會建議你可以依照「回饋的豐富度」和「支持時間的長度」這兩個維度,去建立 3-4 種選項就好,過多的選擇並不會讓你看起來貼心,也不會讓你有更多的支持--把目標好好做到才會。

永遠要記得:

你需要更多的專注在執行上。一個好的回饋方案設計,可以協助你做到這件事。

.

3. 不要讓「訂閱」成為你主要/唯一的收入來源

不要被單一的天秤給綁死了!

在商場上,我們會很在意是否有單一收入來源超過了你 30% 以上的比例,進而成了你的「致命的多數」,而身為創作者的你,也該一樣注意這點。

不論是內容訂閱還是訂閱集資,都是「浮動性」的收入來源。這樣的特性若用來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時,便會相當危險。像是阿滴在這次串連文章中提到的,就是一個扎扎實實的例子:

「因為經過 5 月大改版三個月後,各項目訂戶大量下滑,訂閱金額也衰退了將近 20%。當時卻已經是團隊到齊的狀態,每個月的開銷已固定。所以這樣的跌幅造成了蠻大的經濟壓力(我大概就是從 9 月左右開始有失眠症狀)。」

如果沒有額外的收入跟承擔風險的能力,訂閱的不穩定性很容易導致一個團隊的全面破敗,因此我會建議你:從訂閱集資開始的第一天,就開始探索你的下一階段和開拓你的第二收入源。

像阿滴跟我們,都有試著把支持者規劃成 VIP 的會員服務,提供更多優惠和福利。

作為贊助者,購買商品都有特殊的折扣

永遠要記得:

你原先的目標才是你真正要關注的對象,而能協助你完成這個目標的可能收入,都是值得,且該試圖去拓展的。

.

以上,就是我經營訂閱集資 1 年的心得與建議。

.

雖然說了一大堆好像訂閱集資很累很靠北,看起來好像很後悔的話,但我到現在還是很感謝嘖嘖提供的服務、願意小額訂閱支持的夥伴們、願意信任我們,給予企業贊助的基金會及企業,以及真心地認為:「訂閱集資協助圖文不符走過了很重要的一年」、「沒有訂閱集資的支持,我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績。」

有太多太多要感謝的人了!

因為有了這次的訂閱集資計畫,我們被 RC 見性基金會看見,也得到了長期的支持;無數的專案,無數的資訊都因大家的支持,才得以有資源能製作、能被看見;同時,也因為有訂閱集資在人數上、金額上、各方面直接的當頭棒喝,才能讓我們更踏實地去面對議題與粉絲的經營--這些,都是沒有經營訂閱集資時不會發生的事。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訂閱集資那麼辛苦、也很累,當然是不要碰才對,可是我不這麼想。我覺得: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本來就會很辛苦。」

‘從這個角度想,好像很多事都值得嘗試看看了噢?

最後,這次發文參與了一個文章串連,讓大家透過不同角度更了解這個產業:只要有人的創辦人陳思傑分享了阿滴英文兩年來的「受眾樣貌變化」,另外滴妹的哥哥也分享了他們經營「內容訂閱」的經驗。希望大家可以把三篇分享都看完,並追蹤我們三人的 Medium,之後也會有更多紮實的分享文帶給大家!

只要有人|陳思傑 Jesse Chen阿滴與滴妹的社群受眾樣貌分析

滴妹哥哥| 都瑞瑞經營內容訂閱2年,阿滴英文有沒有變得更好?

對了對了,如果願意的話,幫我鼓鼓掌吧!
此外,真心地感謝你看到這邊:)

--

--

張志祺
張志祺

Written by 張志祺

圖文不符|簡訊設計共同創辦人,總是在減肥。是個憎恨熬夜但每天都熬夜的矛盾男子,目前專注於社會關鍵議題的推廣;並在資訊設計的領域裡,不斷地努力。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