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入學]NCCU政大數位內容碩士正取三//準備過程

Shih Ya
8 min readApr 24, 2019

--

人生就是不停做抉擇,小的到大的,多少伴隨著失去與收穫,而每次的選擇無愧於自己的下定決心。

成績

資料審查 85.8(20%)

筆試 (新媒介與科技)86(40%)

複試(口試面試) 92.4(40%)

— — —

總分(加權) 88.52 / 正取第三名

在文章開始前,我想分成四個大方向/部分談,

這些列點,也是大家最常問的問題,所以一一解答。

1為何想考研究所

2準備作品集

3我是如何準備考試

4心得分享

前言

本身是從高職一路唸上來的設計人,一直以來,接案、實習的工作經驗所得到的流程和產出是建構我對設計價值的認同。

熱愛設計這個領域,也堅持很久,隨著年紀增長,慢慢思考不同層面的設計意義,設計出成品或原型時帶給我的是滿滿成就感,但也許是在不同環境下成長,設計一直以來都是所謂軟實力,在某些地方是不被重視的(台灣?),美是必然,醜難定義,非常主觀。我們必須要符合所有客戶期待,說服客戶、甚至老闆。

作品固然重要,但我認為設計流程與思考層面才是產出劇作時一個最重要的過程。不斷去探索設計給我帶來得不同價值意義。

在「LEAN UX精實設計」書中提及「傳統設計專案是由需求和產出所構成。將需求提交給團隊,然後請團隊為產出制定能滿足需求的功能項目、規格、即完成的方法。在多數情況下,團隊並不會特別溝通或考慮這些需求的策略背景,甚至於直接忽略。然而,建立工作架構的方式,導入功能與設計選項的策略背景,轉變整個團隊定義成功的方式,不僅只是對設計部門,目標不是創造產出或功能,而是成果:積極影響顧客行為或者改變世界。」

大學唸的是視覺傳達設計,從企劃到形象包裝,我們被賦予了使命,產出很多視覺相關作品,不管是海報到包裝,像是說故事一樣,一個接著一個的產出。大二開始在產品設計公司實習,接觸到輔助產品的UI/UX介面設計,對我來說是個新名詞,說起來很像平面設計,但卻更注重於使用者對產品的一整個體驗流程。像是HCI。總共實習了兩個暑假。有了這樣的經驗,開啟跨領域的合作,其中一個合作案是與醫學系合作:台大永齡健康(H. Spectrum)的提案,負責專案中的產品建模、App介面設計,合作中學到如何團體作業、溝通,這次經驗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轉變了我認為設計對於團隊中的其他貢獻。我認為的設計方法是在團體、專案中找到最好解決方案而存在,它可以是預知未來。很感謝當時找我的Duke,讓我開了不少眼界xD。

動機

大學畢業後,當了半年的「自由工作者freelance」,其中面試過很多不同的職位/公司,連IKEA視覺陳列設計師都有….讓我收穫最多是在[BenQ] Lifestyle Design Center使用者體驗部門的面試,一次面試三位主管非常緊張,提案報告時,他們想知道的是設計背後的目的,而不是總以「自己」的角度在看待作品。起初想先工作一年到兩年,準備好英文再出國唸書,但剛好有個機會接到交通大學研究助理專案,主要在做智慧家庭助理研究,開啟我對於科技與設計的結合感興趣。很感謝當時跟我一起work的以琳學姊跟睿哲,在那邊學到很多,知道自己的不足,於是下定決心準備研究所,當時錯過甄試入學,只好選擇考試入學。

為何選擇先念書?我認為每個人際遇不同,絕對沒有先讀研再工作、先工作再讀研比較好這些說法,都是面對問題想找出解答這麼簡單罷了,在能夠達到的一個理想工作環境/薪水時,必須要付出一點代價的,也必須要更深入學習、研究。成果是努力累加上去的,不是無中生有的,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

書審

「考試」入學,不只是考試那麼簡單而已。審核過程十分煎熬且繁雜。書審包含:簡歷/作品集/讀書計畫/研究計畫/證明資料/推薦信…等。

很多人問到底要怎麼做作品集?

申請設計相關科系學院中,注重的就是作品集,像是一本有圖案的CV。作品不是一下就有的,必須靠時間累加上去的,可以從日常工作/專案中累積,如果手邊沒有專案時,也可以為自己開始著手一項任務,比如說「daily design challenge 100」,設定一個題目/目標,假設此作品能解決何目的,再開始進行設計。

有了作品累積,開始構想呈現的大綱,定義自己的portfolio guideline,思考想要的風格、版型,其中Issuu這個網站提供很多線上作品集參考,也可以上pinterest、behance等網站資料收集。

推薦信

如果是學校剛畢業的同學可以請以前系上的老師幫你,出社會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可以請業界的專業人士老闆?:)其實推薦信完全是自己撰寫居多,老師跟老闆很忙沒人有時間寫你好嗎~撰寫好之後給你選定的老師修改、簽名,記得還需要彌封。注意推薦信找的人與你所報的科系相關對你較有利,也易在書審的自傳和學習計畫與報考動機作連結。在這邊感謝我大姊的幫忙,修改英文推薦信及媽媽幫潤稿自傳哈哈哈。

初試/考古題大全

報考科系:國內四間研究所

1台科大 設計研究所

2交大 應用藝術研究所

3政大 數位內容研究所

4北藝大 新媒體藝術研究所

其中台科大與北藝大不需要考試,以作品集為第一階段審查。

交大應藝所考科是設計與藝術概論、英文。

政大數位內容考科是新媒介與科技。

準備交大、政大的考試前,我把學校網站上全部的考古題列印下來(包括97學年到107學年),題目全部做一遍。其中交大應藝所有一陣子不考試入學,所以有一段時間是無考題可供參考。上網爬文要念的書、列出書單,安排讀書進度。記得當時一邊接案子一邊唸書。露易莎是我每天的去處。

  • 交大書單:

-設計概論

-藝術概論

-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Practices Of Looking

-Gillian Rose(2006)《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

-解讀現代藝術

沒錯我又把高中唸的設計概論又找出來,重新讀過一遍….真是痛苦,更加深對設計歷史的演變:)在這邊就不詳細說明每本書的內容與心得。交大考的比較偏向藝術應用,要很了解現在的一些藝術相關展覽、藝術家、新媒體相關藝術作品。英文可想而知,算是裸考,平常就要多背單字,考試時間50分鐘,算是剛好寫完。

  • 政大書單:

-McLuhan數位麥克魯漢 必讀!

-媒體及訊息

-google reader瀏覽器

-相關網站:數位時代/Medium

考科主要是考你了不了解數位媒體的特性,科技的發展,多看相關網站與書籍,與交大不同的是政大比較偏向專案執行為核心,特別需要創意、企劃或策展能力來脫穎而出。

考試當天異常興奮,因為很久沒有要考試的感覺(傻眼)為了考試我還去了萬和宮文昌廟拜拜,包粽包中!粽子好吃嗚><!老實說自己考運很差,果然在交大考試時沒抓好時間答題,申論寫得太多,最後一大題沒有寫到,後來影響英文考試….看到還是很多人為了研究所而奮鬥著,會覺得不是只有自己在奮鬥著,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真好。

複試/口說面試

通過第一階段就到第二階段的複試~最後一關也是最難的一關!為期半年的等待。無論哪種管道,口試絕對是决勝關鍵。每間的面試時間,每位考生都是落在全程10分鐘左右(5分鐘提報/5分鐘老師提問)這5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要如何在5分鐘之內讓老師了解你,建議考生自行擬定一份口試大綱。

有點像是面試工作一樣,設想老師/主管會問你的一些問題,先反問自己,有個解答後,避免臨場反應過慢。我認為提報中的作品不需要多,主要是要讓人了解你是誰?曾做過什麼?為何這麼做?目的為何?有何連結?

提報簡報我分成四個大方向:自我介紹/我會什麼/報考動機/研究創作構想,簡報不超過10頁,因為你只有5分鐘~

這三間的面試過程,小小的說一下對政大教授的感想和看法:教授人真得都很好,每位都笑臉迎人。問的每個問題都是重點,面試時沒有什麼訣竅,拿出自己最自然的心情去面對吧!簡單扼要就好。

總結

現在開始就給自己一個目標與期限吧。

目前的我在資訊科技公司工作,做有關於網頁/App的UIUX介面設計。努力嘗試不同於以往的平面設計,等到開學開始隱居山林,想要去動物園的可以揪我QQ…..看團團圓圓吃竹子。

至於還有什麼關於考試準備上的疑問,歡迎留言或來email給我,能夠解答的就會盡量幫忙的:D ! Email: shihya65231@gmail.com

幫拍手!喜歡的拍5下嘛~~以後也持續關注吧!

--

--

Shih Ya

數位轉型推動者,畢業於政治大學數位內容碩士。 UIUX Design | Vis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