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叔食鹽多過你食米」

Shuk Lai
4 min readOct 28, 2017

香港股票上市編號「冧巴溫」 (通勝教落, Number One),叫長江實業。「長江一號」如此霸氣的名字,行走江湖多年的李嘉誠當之無愧。當郭氏兄弟鬩牆、四叔仍然間中出來扮「股神」畀貼士,「李超人」已經將植根香港的成果遍地開花。開遍全地,我真係講緊全地球,咁滯。與一注獨贏濠賭而一度問鼎亞洲首富的呂志和相比,覆蓋面固然更廣更闊,持久力就更加高下立見。

李嘉誠 2015 年頭派個頭彩,宣布長和系重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將歸於「長和集團」旗下,整合之後再將業務分開地產與非地產兩類, spin off 地產業務 (當然包括一棚房地產信託基金 [REITs] ) 以「長地集團」介紹形式上市,而長和就專注於其他雜務,基建呀、能源呀、電訊呀、零售呀……之類之類。

記者行家都唔係傻嘅,好快就留意到長和同長地都在開曼群島註冊,有別於長實同和黃本來在香港註冊。「遷冊」之聲不絕於耳,有人甚至以 1984 年怡置系 (In case 少年你還年輕,怡置系指怡和、置地、文華東方、牛奶公司等一系列公司) 由香港遷冊至百慕達相提並論。李嘉誠當然識做,用街市師奶阿嬸唔明嘅語言「技術因素」作為理由。唔通大庭廣眾話「我恐懼、我誤判」所以捲蓆著草咩。

其實怡置系在英治時代地位超然,貴為英資四大行之首,恰似今時今日長和系作為「四大地產家族之首」,差在怡置系冇力場。話說 70年代末開始港商冒起,先有李嘉誠收購和記洋行 (和黃前身) ,後有包玉剛從怡置系手中搶走九倉,英資勢力漸走下坡。加上置地於 80 年代中過份進取導致債台高築,先後被迫出售電話公司及港燈,及後更一度被華商狙擊,處境好不狼狽,最終怡置系一舉於 90 年代撤銷在港上市地位,遷往新加坡上市。

賴叔班門弄斧講古仔 (詳見馮邦彥著作《香港企業併購經典》,懶啲就睇維基百科) ,純粹係見到誠哥日前記者會有感,並無任何預言或者含沙射影之意。但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李嘉誠當年以後起姿態打英資落水狗,今日戴定頭盔亦無可厚非。

雖則長和集團 2014 年 12 月 11 日先註冊成立,但長和系重組誠為龐然巨刁 (此 Deal 不同彼鵰) ,港交所公告中文版長達 86 頁,強如可以一個 Lunch Hour 寫文 K.O. 雷教授的史兄,冇返一年半載難以完成。如是者,早兩三年李氏家族見到啲乜,令佢哋的起心肝執拾家當重新佈置? 2012 年 3 月許仕仁案曝光 (嗱,《文匯》就話 2008 年尾有封告密信嘅) 、 早一個月唐英年參選特首期間被爆僭建選情逆轉……一連串政治風向轉變,可會觸動超人神經?

即使「我討厭政治」,97 後港資在各行各業潮退、被中資或所謂「紅色資本」步步進迫亦是路人皆見。大陸銀行固然大舉進軍香港金融業,建行工行信行各自收購美資華資坡資銀行己是早年的事, 2008 年招行收購永隆、 2013 年越秀收購創興,正宗港資銀行只剩下東亞與大新 (恒生乃滙豐集團成員)。另一個香港經濟支柱地產業,近年亦不乏大陸資金身影,中國海外、萬科已積極投地起樓。電訊業有中移動搶灘,國家電網亦成為港燈大股東。

李嘉誠未必可以改變時代巨輪流向,但可以為子孫福蔭籌謀。將控股形式由垂直「以小控大」變成李氏家族佔長和逾三成股權是財技問題、增加大鱷狙擊成本,將公司遷冊至開曼則消除了香港法治日漸動搖、日後隨時與大陸法制接軌的風險。做足安全措施都 bingo ,就只好怪澤鉅唔生性。

以前年輕當打有活力,會重視創作力量同幻想,或者從學術理論出發紙上談兵。成為阿叔之後,先知鑑古知今的意義。讀歷史是聽別人故事,如何的春風得意也是人故事。曾經身處大事代中的,才有切身體會,從而作出更精準的預測及判斷。或者陰差陽錯會令李嘉誠的決定被歷史說明為錯誤,正如怡和遷冊後錯失香港黃金 90 年代及 2007 年瘋癲市況,但事出必有因,長和系重組,背後意味值得深思細嚼。你唔信賴叔,都信誠哥做人嘅智慧丫。除非你係吞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嘅大地行者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