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學校社工面對面PART2──慈輝班

--

就讀社工系大二、修習「學校社會工作」課程的那一學期,我和同學玥慈、映璇共同寫了一份期末報告,並有機會實際訪談到擔任學校社工的實務工作者,實際認識慈輝班的運作。

│先從中輟說起

根據警政署2014年的統計資料,近十年的兒少嫌疑犯人數自2004年至今增加了15.85%,顯示青少年犯罪數持續上升,而根據許多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犯罪者大多有者一個共通點――在就學過程中有過中輟背景,這樣的結果意味即使中途輟學和少年犯罪之間不具完全的因果關係,也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相關性。

參考教育部統計處所公布的資料,國中小中輟人數於105學年時已達到3037人,中輟率0.45%。回顧相關文獻,可發現造成青少年輟學的根源與原生家庭密不可分,當個體於家庭無法受到良好照顧,進而影響其身心發展、社會互動能力,以及對於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便可能因而提高了輟學風險,然而,一旦這樣的青少年脫離學校,便更失去了學校透過教育、陪伴而使孩子健全發展其身心的機會。

無論從上述青少年犯罪的觀點,或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角度而言,都顯示著預防中途輟學之必要。而我們此次的報告的重點――慈輝班,正是以預防中輟為目的而設置,因此我們希望能藉由深入探討慈輝班及其學校社工的工作內容,理解慈輝班及學校社工如何降低中輟的發生,以及在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困難(李文興,2008;翁雅純,2017)。本文主要是以平溪國中住宿型慈輝班作探討。

(一) 申請與審查

慈輝班的申請流程可分為國小端與國中端,國小端在4月由原學校針對符合條件的應屆國小畢業生提出申請,國中端則在3、9月時為符合條件的七、八 年級學生提出申請,接著安排學校社工師進行個案評估並提出報告進行,為避免日後申請結果公布後的爭議,社工會進行跨區訪視,迴避自己原負責的區域。在4、6、10月會由慈輝班辦理學校代表、學校社工師、社會局、警察局、少輔會與專家學者等人員召開並參與「慈輝班學生復學輔導暨個案研討會議」,5月底召開復學會議,由教育局特教科專員等人進行審核。

李社工提到住宿型慈輝班期望藉由團體生活建立出「家」的氛圍,有別於一般社福單位的安置機構,也絕非讓家長可以因此免責,而是希望學生在這裡能感受到被照顧與關懷,同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故審查申請通過與否的考量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項目:

一、家庭經濟狀況不佳、父母忙碌。

二、家長意願:家長需有配合學校運作的意願,若有就醫需求也會需要監護人。

三、學生意願:學生有高度配合度相當重要,同時生理上也要能配合團體生活,若本身排斥上學,再面對禁用手機的限制,加上又需要每周往返,若沒有確切意願,未來也很有可能適應不良而必須撤案,反而因而造成資源浪費或造成學生適應上更大的斷層。

四、學生行為議題:例如學生若有幫派背景,可能就不給予通過申請,李社工分享到,許多高風險家庭除了經濟缺乏,像是他過往遇過學生假日兩天僅有100元生活費的狀況,在親職功能上也是不足的,包含在外縣市工作而無暇照顧子女、或是隔代教養等狀況,也因此容易合併一些行為問題,這方面在審查中也會評估學生之狀況。

進入慈輝班後,若是適應不良或申請原因消失,例如恢復足夠的家庭的照顧功能與經濟資源,便可能撤案回到原本就讀的學校,或者當其家庭完全失去功能,學生也需撤案進行安置,並就讀安置機構附近的學校。

(二) 招收現況

根據2018年公告的《新北市慈輝班學生復學輔導實施計畫》,新北市設有住宿型慈輝班的三所學校:平溪國中、正德國中與雙溪高中之招收名額分別是80、10與12位,以平溪國中為現行規模最大的慈輝班。

李社工提到針對平溪國中住宿型慈暉班目前實收77位,加上普通班學生共計132人,一般生與慈輝班學生的比例為1:2,慈輝班學生白天時與一般生共同上課,週一到週四晚上住宿,一房通常住3至4人,並採取小家制方式,生輔員現編制有5位女性與2位負責行政的男性,大部分皆是平溪當地人。

(三) 人力狀況

慈輝班學生白天時由學校老師負責,放學為生輔員負責,生輔員有如學生家長的功能,白天與放學課後的工作者會相互交接。儘管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第8條明訂生輔員除具備社會工作、心理輔導與教育等相關科系背景,但基於17:00–7:00這樣特殊的工作時間以及多方面因素,生輔員多由不具輔導背景的人員擔任,僅通過社會局所辦理的生活輔導人員課程專業訓練來取得資格。

上述提及的狀況,除了可能影響生輔員在工作過程因專業知能不足,面臨過多、過高的挑戰,在與學校師長或學校社工師之間的溝通協調也更顯得關鍵,生活輔導員身處第一線、更加深入瞭解孩子身心狀況,在溝通、合作上是否能擁有對等專業地位,以促進工作團隊的跨域整合,是相當重要且必要的議題。

誠如李社工提到,過去倘若遇到不適任的生輔員,經學校發現必會予以解聘,但現實的高壓與負擔也確實造成許多極富熱忱的生輔員甚至才待半年便難以負荷而選擇離開,面對許多有行為議題的孩子,被視為「媽媽」角色的生輔員,不只要處理依附關係的課題,還需要擔任秩序管理者,往往是愈用心的生輔員,內在資源也耗損的愈快。因此,針對生活輔導員需要的協助與資源,李社工認為不只現有的研習課程來增進能力,也需要有幫助他們減輕壓力的適當出口或相關知識。

(四) 班級內容

平溪國中慈輝班為了便於管理,規定錢包與手機皆統一管理,一方面是學校未設有福利社,學生無自行花錢的機會,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紛爭、避免遺失,此部分亦是有鑑於過去為協助尋找學生遺失的錢包得翻遍整個宿舍的案例而發展出的;保管手機則是從「專注」的角度考量,當學校透過課程、社團等內容,希冀培養學生多元興趣與發展,手機往往會成為學習的阻礙,且同時這些大多來自疏忽照顧家庭的學生,本身有高比例是3C重度使用者,因此設立此措施有其必要。從以上規定便也可看出並非每位學生都能有高度的意願配合慈輝班的運作,面對被強制禁用手機的情況,初期也可能出現「戒斷症狀」,但李社工表示,大多數學生可以體諒家中經濟狀況,接受並逐漸適應慈輝班的規範。

在週一至週四的四天住宿日中,平溪慈輝班晚間安排了一、兩個晚上的社團以及與高職合作的才藝班,課程內容包含籃球社、美容美髮、烘焙、汽車美容與園藝課程等等包含技職教育在內的課程,提供對課業學習持低度興趣的學生習得專長的機會,學生可以從中自由選擇,校方也盡量開拓最多元化的選項,其餘時間即是晚自習,但慈輝班並不會特別強調或要求學生的課業。

(五) 施行影響

根據李曉晶(2002)針對慈輝班學生在校生活狀況及學校適應的調查研究中,僅2%的同學認為慈輝班毫無幫助,而有超過半數以上的比例認為可在技藝班裡習得一技之長、交到好朋友、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擁有正常生活作息、以及得以參加許多課外活動,同時慈輝班也有一些負面影響,超過四成同學擔心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變少,約有三成同學認為會受到慈輝班內有不良習慣的同學影響。

擔任學校社工角色的李社工對平溪國中住宿型慈暉班也有一些觀察,除了讀滿三年的比例其實頗高,一年只有1、2位會因為中輟或其他因素撤案,此外,他也發現在慈輝班這樣的團體氛圍當中,學生在統一的管理下逐漸有規律的作息也有同儕之間的相伴、生輔員等教職員定期的關懷,光是轉換環境對多數學生而言就有相當顯著的改善情況,相對於大學校,慈輝班這樣較小的體制能給每位學生更多的協助與關注,六七成學生幾乎是來到慈輝班後原有的許多問題就逐漸淡化。不過大約在十年前慈輝班尚處於嚴厲管教的做法,也是在發展過程透過檢討與改變,重新看見中介教育的概念應是適性輔導、提供個別化協助。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正向影響,李社工也表示,每個制度本來就不可能百分百完美,而都是一體兩面的,無論在慈輝班接收到多少關懷,學生們終究須回到原社區,依舊可能得繼續面對不被接納的窘境,學生並不能保證來到慈輝班便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方式,甚至慈輝班也可能難逃對於學生與家庭隔閡擴大的負面影響,讓家長變相「丟包」子女,把照顧子女的責任全然卸給學校,這樣的情況其實也讓慈輝班的工作者反思,當學生們當他們又回到同樣的環境,這些影響還能延續嗎?李社工因而表示,在服務慈輝班學生過程中,和家庭一起工作亦是不容忽視的一塊,必須提醒家庭,父母才是真正的主要照顧者,當遇到不願配合的家庭,慈輝班這時就成為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的重要角色,在關心孩子為課業負責之餘,學校更看重學生的視野拓展,讓學生認識到打零工以外的更多生活模式。

(六) 慈輝班與原學校的連結

雖然慈輝班學生並沒有在原學區就讀當地的學校,但無論是國小升國中直接轉介,或是國中在學期間才提出,慈輝班學生都會在學區國中或原學籍國中學校登記留下學籍,慈輝班學校也會看重和學生設籍的原學校保持好關係,李社工表示:

「學生的名字當初就有留在該班上,所以該班導師也會知道有這個學生,一方面是每年至少一次的活動會邀請原學校的主任老師可以來看看學生,他們都會很開心有很多吃的,一方面也是留後路,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被原學校踢過來這,若未來真的有需要原學校也是完全能接納他們的。」

在〈慈輝班入班申請、輔導及轉銜作業流程〉中也提到,原學校應安排認輔老師,每月與個案至少聯繫一次,持續追蹤輔導,以瞭解個案就學與適應狀況,並提供相關協助。這樣的「合作關係」設定考量到適應不良的學生在返校時更便於銜接,並且在心態上也可避免是被隔離、被放棄,反倒能同時感受到更多的關心。

(七) 對慈輝班的建議

現今少子化的趨勢,讓愈來愈多學校希望設有慈輝班,特別是邊陲學校,為避免學生不斷減少的情形多會積極爭取設立慈輝班,而李社工特別提到,期待未來慈輝班的設立能降低集中化的趨勢,因為目前慈輝班大多集中於偏遠地區,容易產生隔離的感覺,對於外界的觀感、或學生內心的感受都相較不好。曾有研究發現,學生在慈輝班學校就讀愈久,愈容易造成標籤作用(王翠娥,2004),如何降低慈輝班的烙印作用,絕對是未來可改善的一大方向,以下是進一步整理自李社工的訪談後的幾項建議:

一、他校增設慈輝班。

二、市區內也要有慈輝班,而非只有邊陲地區。有助於改變慈輝班被邊緣化的形象。

三、慈輝班增設生活輔導員。

四、加強生輔員紓壓機制與資源。

--

--

小字輩の街頭記事

還在持續認識自己、與人們相遇連結、一生跟隨耶穌的道路上。有很多仍在探索和嘗試的事,如果你想多認識我,歡迎瞧瞧這份陽春履歷:https://reurl.cc/Epno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