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猶豫了,花光口袋裡的錢,去換取腦袋中的知識吧!

Shen Kai
4 min readMay 22, 2017

--

我本身是一個追求CP值高的人,在每次消費之前我都會默默計算怎樣的消費方式和選擇「CP值」才會最大。有一次我跟朋友到一家路邊攤吃宵夜,朋友們都點招牌鍋燒麵,價格50元,但只點一份我會吃不飽,最後決定點了一份乾麵35元加滷肉飯20元,總共55元,龜毛節省至此,有嚴重的選擇障礙,為的就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利益」,但還是有例外-學習。

學習是我唯一敢花錢的投資

累積了一些活動經驗,發現自己能力不足,開始購買相關書籍,「想學什麼,就買什麼」,開始報名許多課程、開始購買學習所需要的設備,對花費龜毛的我,在學習的部分卻非常肯花錢。現在大學生、碩博士滿街跑,如果只透過學校的「基本教育」,根本沒有競爭力,而且現在大學要畢業相較以往容易得多,但除了讀書、考試,剩下的時間要幹嘛呢?就我的觀察,身邊很厲害的同學「通常」都有這些類似的特質-豐富的社團生活、自學有興趣的技能、參加許多校外活動、愛讀課外書、善於經營人脈…等等,但並不是說一定要像他們一樣,重點是現階段所做的事,對未來出社會有沒有加分?如果有,恭喜你,持續做下去就對了,如果沒有,也恭喜你,讓你知道你正在浪費時間,所以趕緊放下手邊不重要的事,開始投資自己吧!
投資首重:好、深、久

一、持續性的閱讀

​股神巴菲特曾說:「知識的運作就像複利」,每天空出一點時間來讓自己獲得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長期累積下來,就好像一天看一行,兩天看兩行,但第十天不只是看十行,甚至可以看一兩頁,到達一定程度之後,會發現知識是跳躍性的成長,關鍵是累積,且知識的內化能讓思考邏輯變更清晰,談吐的內容變得更豐富。我通常在睡前會用30分鐘到一個小時來閱讀與工作或學業無關的書籍,除了增加知識的廣度,也能激發出更多靈感!

二、自學的能力
​ ​​
​​​​在學生時期,總是有某幾位同學的程度跟大家截然不同,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些都是他們「自學的」,更厲害的是平常還有在接案子來磨練自己的實務經驗。俗話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下課後的時間運用」才是造成我們程度落差的主因,現在網路資源非常多,不管是MOOC教學或是參考專業性的部落格、媒體(例如:電腦玩物有物報告數位時代),坊間也有很多工具書,自主學習才是變強的關鍵。

三、養成運動的習慣

​身體和大腦是支撐我們做任何事的基礎,當基礎沒有打穩更別說你有多少偉大的夢想了,運動除了能維持健康之外,更重要的是抽出時間與自己相處,在運動的同時,檢視近期生活狀態,找出能改善的地方,隨時調整步伐。克里夫蘭大學研究人員以問卷形式,分析1 萬2000人的運動量和薪水之間的關係,發現從事游泳、慢跑,甚至只是在健身房隨意舉舉重的人,「薪水比不運動的人高9%」,運動能提高身體機能,活絡神經思考,其實也間接地影響到我們的工作表現。

持續投資自己才是王道

持續閱讀、自主學習、定時運動是進步的不二法門,而現在開始你可以這樣做:

  1. 訂定每周、月的閱讀計畫,將書本分成好幾等分,每天至少空出30分鐘到一個小時專注閱讀。例如想要兩個禮拜看一本書,先將一本書(約300頁)除以14大約是21頁,算出每天至少的閱讀量來做分配
  2. 在每天的學業、工作之餘,鎖定一項想學習的能力或技術,可以利用空閒時間(假日)來做鑽研,除了報名實體專業課程外,也可以利用許多網路開放資源,像MOOC線上課程台大開放式課程都是免費的線上資源。
  3. 不管是上健身房或是跑操場,先找出自己最便利的運動模式,例如:上班族較沒時間,搭乘捷運或公車時早兩站下車,剩下的距離用走的,或不搭乘電梯改走樓梯,動的少沒關係,最怕的就是你不動。

以上皆屬於自主性的投資,「持續」才是關鍵,且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如果自制力不高,建議找同好互相約束,可以建立讀書會、運動計畫,彼此交流督促,效果更好!讓這些好習慣跟著你一輩子。

--

--

Shen Kai

資管系畢業,但與程式設計無緣,投入行銷、管理、商領域。擅長邏輯思考、口語表達、人際溝通等,並持續閱讀吸收新知、寫作整理思緒。喜歡運動,顏值高、身材好,朝中和彭于晏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