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轉職筆記 (上)

Stephanie Chien
7 min readNov 26, 2019

--

約莫是今年年初的時候,我正在檢視自己的人生,思考著我到底想要變成什麼樣子、想要什麼樣的未來,赫然發現我卡住了,我在當下的工作並沒有辦法提供我未來的保障,也無法幫助我累積職等,也就是說,我必須盡快做出改變,否則越晚開始累積職等,對我來說越不利。於是我毅然決然的離職。

沒想到離職後,才是慌張與焦慮的開始。

24歲找工作,找的是學習機會最多的地方,薪水、環境、福利不必去多想。30歲找工作,找的是人生轉機。

我不是那種年紀輕輕就具有天命感,決定一生懸命只專注成為某領域專才的人(其實很羨慕),身為擁有無限好奇心的雙子座,探索各種可能性是我的樂趣(或是詛咒)。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這時要考慮的事情變得很多,某種程度來說,已經不只是工作是否能發揮所長、薪資待遇、產業前景這麼單純的事,如要選擇能夠無愧於心,所有的工作機會都會回歸到一個核心問題:

你瞭不瞭解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或天賦?工作的哪個面向最讓你感到活力充沛、哪個面向又讓你精疲力盡?你現在是什麼樣的人、五年後又會是什麼樣的人?

正因為這個決定太重要了,我花了三個月先去做自我探索,然後才開始認真找工作。在第四、五個月我與六間公司共面試了十三次,拿到了其中五間的Offer,決定整理一套從自我探索到面試攻略的心得,希望能分享給與我一樣已有工作經驗但持續尋找轉機的人。

本文分為四大部分,將分為上、下篇逐一介紹:

  1. 自我探索
  2. 設定目標
  3. 面試攻略
  4. 分析與抉擇
  5. 附錄:推薦書單、面試類型與面試問題搜集

1. 自我探索-工作與人生的意義

工作占人生超過一半的時間,而人生某部分也是透過工作來定義。想想你今天如果要寫回憶錄,不太可能跳過工作這個主題,因此了解自己的工作使命及人生定位可說是30歲轉捩點的關鍵思考點。

許多人職涯書籍都會鼓勵先找到人生使命,工作選擇就會自動浮現了,但我光是在人生使命就先卡關,我沒有太偉大的使命感(至少目前沒有)要降低全球塑膠量之類的,也沒有成為能解決人類問題的創業家的野心,找個社會楷模做榜樣模仿他的路也行不通。我只希望能發揮所長,好好學習並成為有價值的人。

因此,我的第一步決定踏實點,先從了解我的工作使命開始,簡而言之,就是了解自身的特殊長才及所缺乏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找出工作帶給自己的熱情所在,進而找出帶給職場的價值。這看似廢話,其實很不容易,因為當工作變成規律,我們很容易把工作內容直覺化,將意識逐出,用下意識反應。例如,行銷人員辦每季度活動時,會拿出上一季的模板,把目標、族群、預算、日期、時間、地點填上,與固定班底開會討論這次的主題內容,訂定後分配講者、規劃時程…。看似SOP的過程你可以選擇用下意識輕鬆完成,不會有錯;但也可以有意識地跟前幾次的活動比較,思考如何做得更好。

如果你現在還在職,請盡可能「有意識地」去體驗/反省現在所處理的每一件事,然後思考「如果我現在在準備面試,要如何把這件事轉化成我的價值?」

下一步,列出職場上的你的優缺點,也找和你共事過的信任的人聊聊,敞開心胸接納對方給你的任何反饋,當回饋太過攏統時要深入追究,最好可以請對方舉例。例如,「很幽默」可以深究為「某次開會時討論到xxx的議題,好險被你的幽默化解,這可以促進團隊氣氛和諧,化解衝突及負能量」。詢問別人自身缺點的時候,如果用「缺點」這個詞可能多半的人都會怕得罪你而避之不談,建議可以用「有沒有覺得哪裡可以再更好?」的方式詢問對方,同時也可以讓對方感受到你誠心進步的決心。

再來,仔細拆解你的工作成為單項單項的任務,例如:市場研究及消費者資訊分析、撰寫行銷策略、活動規劃與時程掌控、調解跨部門的事情、內容設計、簡報製作…並回想上一次進行這些任務的時候,你是越做越有活力(甚至進入心流),還是一想到就感到精疲力竭?找出你的熱情以及排斥的項目,以此作為下一份工作的檢視標準。

「心流」是指當你全心投入一項活動時,把意識的思考能力與下意識的反射能力完美交融,讓你忘記時間、忘記吃飯,甚至有時連進行好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甚至活力充沛。(看電影、追劇是不用意識思考的活動,不算;但是寫影評、製作劇集人物角色分析圖就算)

到底人為什麼要工作?為何大部分的人談到工作都是負面無奈總是被虧欠,好像為了這一份錢被逼得犧牲了很多自我,工作變成不平等的條件交換?後來我發現,許多類似的痛苦都源自於你的工作內容並不符合你的「工作觀」,以及與「人生觀」的不一致。

假設,我希望工作是能將投入的勞力轉換為社會的一點進步,但我卻在一個賣塑膠製品的企業工作;你的人生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積累,與人交流常讓你活力充沛,但你的工作卻是與電腦相處。這些都是工作與人生觀的矛盾。長久下來,會非常消耗心神,每天漫無目的的瞎忙,漸漸找不到自我價值。

你也許不知道人生使命在哪,但到了30歲,你經歷過一輪人類各種基本情感、了解社會如何運作、與他人建立不同程度的關係後,你一定知道你的「人生觀」。也就是你如何處世。

下面這個表格的問題當時幫助混沌的我更了解自己,而且規劃出能夠真實依循自我的工作與人生方向。

(但如果工作於你來說只不過是求一份溫飽,與自我實現、成就感、人生目的無關,也許這表格對你不適用)

出自「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大塊文化,作者 Bill Burnett, Dave Evans

探索自我的命題其實很廣泛,上述只是我眾多嘗試的一部分(笑)。如果有興趣的話,冥想也非常有用喔!

2. 轉職目標設定

目標造就你接下來的職涯會往哪個方向前進。《人生的長尾效應》裡面說道:工作前十五年是厚植實力的階段,如果實力扎穩、累積足夠經驗後,下一個十五年的成就可說是水到渠成。

我將實力分為產業面、技能面、人脈面,並以此作為職缺雷達:

產業面:哪種產業最有興趣?最有前途?訂定產業別前,要怎麼確定你對這個產業的認知是正確的呢?現在的產業分類已不像過去的農林漁牧,科技的出現讓產業類型不斷演變,必須把觸角擴大,盡可能吸收知識,除了了解產業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去研究其成功要素。《圖解商業模式2.0》這本書讓我快速窺見各種新型商業模式,並以一種從未有過的角度去觀察企業;《四騎士主宰的未來》是深度解析市場上的龍頭如何站穩今日到未來的腳步,從中擷取成功精華,找尋擁有類似模式的其他企業(或是直接應徵四騎士!)。

不要追尋你的熱情,追尋你的才能,(趁早)找出自己擅長的事,努力更上一層樓。你不必熱愛那件事,只要不討厭就行。如果勤快就能讓你從 A 到A+,你獲得的讚賞與報酬,就會讓你開始愛上它,到了最後,你將可引導自己的職涯與專長。——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

技能面:針對你想培養的專業,現在還缺乏什麼技能呢?如果想成為管理者,是否已經開始累積帶人經驗?如果想成為行銷專業能手,除了廣告策略之外,是否也具備了足夠的數據洞察能力呢?哪個公司能幫助你培養你所需的技能呢?

人脈面:將自己投身於一個充滿優秀同事的環境中,不僅可以砥礪自己,更可能在未來帶來更多工作機會,畢竟30歲後的工作可能都是透過曾一起共事的人介紹而來。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雖然尚未培養出對特定產業的興趣,但我所累積的經驗及職能造就了能快速適應變化及吸收知識的能力,也樂於享受工作上與不同人交流帶來的火花激盪,而我希望在前景充滿可能性的公司工作,將自己放置在趨勢中每天學習新的事物,被聰明的同事啟發同時貢獻我的所長,因此步調快的科技資訊業似乎就很適合我。後來應徵的公司雖然產業別不一,但是都符合上述條件。

盡可能為自己多爭取選擇是好的,但每一個選擇都必須對自己的人生負責。面試非常累人,亂槍打鳥最後消耗的會是自己。下一篇我將分享準備面試的細節,以及拿到Offer後,該怎麼分析,做出對自己最正確的決定。

--

--

Stephanie Chien

行銷廣告出身,喜愛電影音樂與文學,目標是透過學習與經驗來好好體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