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的「翻譯手冊」:中文母語語感調查報告

翻譯這檔事
8 min readJun 25, 2019

--

臉書的民調結果

半個月前,在臉書對自認母語是中文的網友做了以下調查:

「不同語種之間的翻譯手冊,撰寫的方式可能互異。」

讀此句,我們意會到這涉及多本手冊。請問,以下哪種組合符合
「不同語種之間的翻譯手冊」的描述?

1 三本翻譯手冊:日譯中、中譯英、法譯德。
2 三本都是講解英譯中的翻譯手冊,但内容、作者不同。

結果,共收到246個回答(如圖,但計入在「翻譯這檔事」和「英文學習團」用三種方式投票的所有結果):

1 三本翻譯手冊:日譯中、中譯英、法譯德。——202 人 (82%)
2
三本都是講解英譯中的翻譯手冊,但内容、作者不同。——42 人 (17%)

3 有歧義。——2 人 (1%)

這結果顯示,大多數中文母語者認爲「不同語種之間的翻譯手冊」這句中文的意思,基本上意指「不同語言組合」,所以選項1的「日譯中、中譯英、法譯德」三種不同語言組合的手冊,才符合意思,這人數比例幾乎是另一種意思的五倍(82%),只有17%的人認爲「不同語種之間的翻譯手冊」意指例如三本都是英譯中的翻譯手冊(相同語言組合)

我個人也跟大多數人一樣,選擇1「不同語言組合」,因爲我認爲「不同語種之間」這寫法就表明了「不同語言組合」的意思,沒什麼糾結。

耐人尋味的是,爲什麼還有17%這不算小的比例的網友認爲是另一個意思?這表示「不同語種之間的翻譯手冊」本身的說法有瑕疵、有疑義,如果要表達82%的多數人認爲的那個意思,也就是說,寫這話的人如果他的中文跟大多中文母語者一樣敏感的話,爲何不乾脆說「不同語言組合的翻譯手冊」呢?

細究起來,之所以有人認爲這句中文意思不完全明確,因素如下:

1 選擇「不同」、「語種」這兩個用語,頗爲失敗。

2 「不同」、「語種」兩詞間的修飾關係,以及「不同」、「手冊」之間較疏遠但仍然可能的修飾關係,兩個關係彼此角力、拉扯,讓大多人明顯偏向前者獲勝,卻也有少數人選擇不那樣看。

有一些網友留言提出對這些字眼的看法,可見疑義是存在的。包括「的」字的有無(例如「不同語種的翻譯手冊」vs 「不同語種的翻譯手冊」),可以左右讀者的解讀。

最後要揭露的是,這句話原本是一句翻譯,原文是英文,出自美國哲學家奎因(W. V. Quine)的一本書。這句話的原文是:

manuals for translat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can be set up in divergent ways

文末並羅列這句話多達七種的翻譯。七種翻譯中,前六種都出自中國的譯者/學者之手。明顯可見的是,對一句這麼簡單的原文,他們提出的翻譯一點都不有趣,都是平白的直譯,但也都意思正確,這才是最要緊的,不是嗎?各位一一讀過他們的版本,再回顧調查的兩個選項,應該會有幾乎100%的中文母語者回答:

「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所依據的翻譯手冊」,意思很明確,就是指例如三本都是英譯中的翻譯手冊。也就是說,是指「相同語言組合」的翻譯手冊。例如「英譯中」就是一種語言組合。

唯獨最後一個翻譯「特立獨行」,這也正是想對大家做中文母語語感調查的動機:

不同語種之間的翻譯手冊,撰寫的方式可能互異。

(manuals for translat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can be set up in divergent ways)

這句譯文出自唯一一位台灣譯者/翻譯研究所教授賴慈芸之手,譯文見自她翻譯的《探索翻譯理論》(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 by Anthony Pym)。

不可思議的是,簡單的一句話,賴慈芸選擇用偏離直譯的「翻譯」,譯出的中文證明可以誤導多達82%的中文母語讀者,導致大家對奎因這段英文一開頭的設定無法正確理解,所以我在每一種譯文前面加了〇X標記,認爲前六種正確無誤,第一種(單繼剛譯)我尤其喜歡,多給一個+號(因爲多加了「所依據的」幾個字,讓意思更明確)。唯獨賴的翻譯是錯誤、不及格的。

奎因這一段話赫赫有名,因爲他設計了一個關於「radical translation」(原始/根本翻譯)的思想實驗,鋪陳他所謂「翻譯的不確定性」原則(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奎因的前提是:同一種語言組合的翻譯手冊(例如都是英譯中),編寫方法不同,會指導譯者寫出截然不同的譯文。但是賴慈芸要不是完全誤解這句簡單英文,要不是就是譁衆取寵標新立異而適得其反,別人都忠實直譯寫出「一種語言」、「另一種語言」,賴偏偏要寫「不同語種之間」,讓讀者讀起來以爲在討論「不同」語言組合的翻譯,例如「英翻中」和「英翻日」這兩種組合,這樣的譯文豈不是一句廢話?同一句英文,翻成中文和翻成日文,結果當然不可能一樣!奎因不可能寫了一整段的英文廢話,更不可能全書第二章(翻譯不確定性)都基於一個廢話的前提來呼攏讀者!

這篇文章先到這裡了,因爲只是想公布民調結果。奎因這「翻譯的不確定性」學說在翻譯理論界激起不小的討論,他這整段英文的翻譯,五六位翻譯學者/譯者的版本PK起來,可有得說了。

回到這句誤譯的始作俑者:賴慈芸整本《探索翻譯理論》的翻譯,一如更早的一本譯作《翻譯教程》,毫不羞愧地展現「賴氏風格」,曬出大量的大小翻譯問題,除了黑白倒反的硬傷、加油添醋扭曲原意,還有大量的超額、欠額翻譯,為台灣譯界做了隨意自由譯寫的負面示範,這裡指出單單一句話的失敗翻譯,只是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小小一角。

七種翻譯:六對一錯

manuals for translat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can be set up in divergent ways
— — W. V. Quine, 《Word and Object》, 1960(中國簡體版書名為《語詞與對象》)

〇+ 一種語言翻譯成另外一種語言所依據的翻譯手冊,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編纂(單繼剛)

〇 將一種語言成另一種語言的翻譯手冊,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編寫(朱湘軍)

〇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編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翻譯手冊(方興)
〇 可以
不同的方式編把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翻譯手冊(譚載喜)
〇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編
纂一些把一種語言譯為另一種語言的翻譯手冊(方夢之)

我們可以不同的方式編寫把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的手冊(朱銳譯,陳啟偉審)
我們可以不同的方式編寫把一種語言翻譯為另一種語言的手冊(王克友直接引用朱銳版)

X 不同語種之間的翻譯手冊,可以用許多不同的方式撰寫(賴慈芸)

整段原文

好奇的讀者,不妨參考奎因的整段原文如下。如果賴慈芸的那句中譯是你認識奎因「翻譯的不確定性」的第一道門,腦中一旦置入了「不同語言組合的翻譯手冊」這一錯誤前提,想要讀完奎因的論述,並理解、消化他的原意,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The same point can be put less abstractly and more realistically by switching to translation. The thesis is then this: manuals for translating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can be set up in divergent ways, all compatible with the totality of speech dispositions, yet incompatible with one another. In countless places they will diverge in giving, as their respective translations of a sentence of the one language, sentences of the other language which stand to each other in no plausible sort of equivalence however loose. The firmer the direct links of a sentence with non-verbal stimulation, of course, the less drastically its translations can diverge from one another from manual to manual. It is in this last form, as a principle of 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 that I shall try to make the point plausible in the course of this chapter. But the chapter will run longer than it would if various of the concepts and considerations ancillary to this theme did not seem worthy of treatment also on their own account.

賴慈芸在此所扼殺的,不僅是本文所探討的「翻譯手冊」那句話而已,其實下一句,奎因說 totality of speech dispositions,這幾字是奎因整本書的重要關鍵,在Word and Object書序就出現過,上述六位翻譯學者每個人的譯法也大都老實直譯,意思大致正確(只有一個略遜),唯獨賴慈芸所給的翻譯,又是因不理解又積習成性地藐視直譯,導致亂掰一通。她怎麼譯?這是日後一篇文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