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遺美#1] 桃園神社 — 現存最完整的神社建築

Sumyi
Mar 21, 2018

--

桃園神社建於昭和十年(1935年)至昭和十三年(1938年)六月十日落成。民國三十九年改為桃園忠列祠。

桃園忠烈祠拜殿正面

桃園神社座落於桃園虎山,是台灣現存保存最完整的神社。在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時,「一街庄一社」的口號下落成。當時桃園郡屬新竹州,於昭和十年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赤崛鐵吉,擇址於桃園市區北郊虎頭山。當時的工事設計者為春田直信,監督者為春田直信與幸野千一。桃園神社奉祀和台灣神社相同的造化三神、能久親王外,加祀掌管五穀豐收的豐受大御神以及明治天皇。

民國35年改稱為「新竹忠烈祠」,改祀為中華民國戰死的烈士。在戰後雖有下令拆除所有神社,但桃園神社因改祀殉國烈士而逃過一劫。4年後新竹分治,桃園設縣並改稱為「桃園忠烈祠」於民國73年。當時有拆除、重建水泥結構忠烈祠的計劃,並曾舉辦競圖。重建計劃引起輿論及學 界的反對。最後縣政府決定保留,並呈報內政部列為古蹟,耗資886萬元依原樣整修。其後建築師李重耀主持初步調查及繪製整修圖樣,由縣政府發包施工。

重建後的桃園忠烈祠,在馬路入口已經可見原本為社號標,正面刻有「桃園忠烈祠」,己背面刻上「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日建立。拾級而上後,石燈籠在左右兩旁對稱放置。在直前方的是分隔人類俗世和神域的鳥居,本應有兩層橫樑,現在所見的鳥居已被修改。沿著參道往上走,左邊的是已沒有使用的水手舍。長方形水盤和亭子仍在,裡面已沒有杓子供參拜者洗手漱口清靜身心。水手舍與本殿一樣以「切妻造」方式建成。而右方的是社務所,本來應是神職人員處理工務或賣御守的 地方,現在是忠烈祠管理人員辦公地方,有時還有不定期的展覽活動。在社務所旁的是青銅馬,腹部刻有菊花紋樣,但已遭到破壞。

中門前有一對狛犬,是守護神社的神獸。現存的己非原本的狛犬,我們所見的是民國75年以舊照片樣式重造。在中門上放有刻上「國魂」的牌匾,而面向本殿的一面則放有「萬古綱常」的牌匾。穿過中門過,首先 會看到拜殿,拜殿是供參拜者祭拜的地方。一般神社我 們只能到拜殿,但改建後的桃園神社,賽錢箱在拜殿中間,後面的桌子放有道教式香爐。我們甚至可以走到本殿的地方。一般來說,只有主祭者才可以走進本殿。裡面供奉台灣革命、龍潭抗日之役、黃花崗 72 烈士、開國、討袁、戡亂、陸軍青河七號演習等時期殉難軍民的集體牌位,共 14 面,及鄭成功、丘逢甲、劉永福、金門 823 砲戰陣亡的三個副司令等多人牌位。 拜殿兩側朵殿為「神饌所」及「祭器庫」,目前為供奉抗日、國民革命、反共勦匪等殉難軍民以及因公殉職軍、警、消、民等個人牌位。

桃園神社位於虎山,依山而建,能俯瞰桃園市。周遭環境清幽,仿如隔世,猶如神明居所。在建築樣式方面,主要為模仿唐代佛寺「流造」的建築風格,是日本神社最普遍使用的建築樣式。其特徵為屋頂的斜度較緩慢,曲線明顯。本殿於較高基壇土,周圍以木柱支撐欄木,如佛殿所使用的平座。而且斗拱以海老虹樑,如彎曲的蝦造型一樣。此設計用於兩側高低差的柱頭上,常見於「流造」式神社本殿的向拜柱與本柱之間。在建築材料上,全殿使用台灣生產檜木,木質細密,色澤樸實,並能抵抗蟲蟻破壞。柱樑用入榫結構,不施一根釘。

1972年台日斷交,二百多座神座多數難逃厄運。而桃園神社是全台保留最完整的神社,復修後除了供大眾參觀,還有不定期舉辦展覽、音樂會。而電影《Kano》亦曾在此取景,平時亦有當地居民在這裡休憩,或是拍婚紗照,已經與當地連結。

地址330桃園市桃園區成功路三段200號

銅馬及社務所
中門上的牌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