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科系學生找數據分析實習心得

sungold kiwi
12 min readFeb 8, 2020

--

前言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給大學主修非商管、統計或data相關,但未來當分析師且正在找相關實習的人。由於即將延畢去交換,尚未開始找正職,故無法確定本篇經驗是否也適用於找正職,非找實習的各位還請斟酌參考,謝謝!

在開始之前,先簡述一下個人背景:台大社科院(非經濟系)大四,會說中文英文日文跟一點點德文,目前正在某外商市場研究公司當分析實習生,也是第一份和分析相關的實習。我沒有雙主修或輔系,做過一個非學術性質社團的副會長,歷年GPA不到3.5,大一大二還有兩門課被當——這種背景完全不能稱得上是個良好示範,更不是什麼強者學霸。因此,我想把自己找分析實習的經驗分享給其他人參考,能給目前正在找相關實習的非本科系學生一點信心與方向。

一、修課

我在大學有修過四門量化分析相關的課:本系的初統、量化研究方法和高統,以及商研所的商統。初統和研究方法是系上必修,高統及商統則是額外修習的課程。找分析實習生,微積分和經濟學不一定要會(當然會更好),但統計絕對不能少。初統建議至少要修上下兩學期的課程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修完一年後能熟稔多元迴歸分析和各種檢定尤佳。我當年修初統時常常翹課又念得七零八落,最後低空飛過,導致大四花了很多時間補足漏洞。如果你大一或大二就決定要找分析相關實習,請務必好好修習初統,良好的統計基礎知識,是非本科系轉分析領域的利器。

在修完初統之後,可以開始修研究方法與應用性質的資料分析課程,增加一些實際分析經驗,順便了解業界與學界的分析大概是怎麼樣的運作模式,又有哪些異同。

高統的話,我主要是為了彌補前述所提的初統漏洞,又缺系上選修學分才去修習的。高統並非一定要修,但如果初統學得不好又決心轉領域,個人十分推薦去修一門挑戰自己。修高統的優點是碩班課人數少,有問題可以盡量問老師或助教,同學也通常會互相討論,能有效增進統計知識。當然,風險就是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統計,或是在大三大四這種GPA不太能毀掉成績的時刻炸掉GPA。不過,就我從初統C+修到高統A−的經驗而言,統計是一門只要花時間好好念書反覆練習就會有回報的科目,大家母需太擔心。

二、技能

有修初統的人,至少都會有一種以上的統計軟體技能,如R、SPSS、Stata或SAS等等。但想拿到分析實習生的offer,最需要的技能並非這些統計語言或軟體,而是學校幾乎不教的Excel。我直到開始投遞相關職缺、面試後,才了解到自己的Excel能力糟到不行,也發現Excel不但功能強大,更是大部分公司使用的分析主流工具。建議大家可以自己上一些線上課程,或把平常用其他統計軟體分析的資料丟進Excel分析,以熟悉Excel的介面。若能掌握Pivot Table分析、Vlookup和畫圖表等技能,絕對能在面試時加很多分。

然而,這絕對不是叫大家不要學統計語言或軟體——相反地,這些技能非常重要。在我的經驗裡,即使job requirements只寫精通Excel,但最後會被叫去面試的人,通常還是都會R/Python/SQL/Tableau其中一種,像我會寫R和Stata,在面試時就有被問到相關問題。也就是說,統計語言或軟體加上Excel能力,是應徵分析實習生有利的統計工具技能組合

三、履歷

關於履歷,如果目標設定在大公司或外商公司,建議可以英文履歷為主,中文履歷為輔。網上有非常多的文章可參考,個人最推薦的是Fiona寫的你可能不知道的履歷祕辛,雖然是八年前的文章,但文內所提重點仍然適用於今日。和大部分的人不同的是,一直以來我都習慣先寫英文履歷,再翻成中文履歷,因為這樣能幫助我更有邏輯地精簡列點撰寫。如果你是和我一樣不太會用中文行銷自己的人,不妨試試看這麼做。

我在這份實習前還有做過一份暑期實習,但是是在本土創意產業,實習內容也與資料分析沒有相關,主要是負責文案和翻譯之類的工作。如同背景所提,我的社團也不是學術相關社團,等於我所有的經歷都不是與分析相關。在這種情況下,履歷必須非常強調在課堂上所做的實務成果與技能,像我在研究方法課堂做過一個量化與一個質化專題,在商統做過一個和企業合作的分析個案,就會特別在coursework欄位強調,並在technical skills提到自己會的分析工具。這也是為什麼我前面先寫修課與技能——當你的經驗跟分析毫無關係時,務必要好好在學校把握機會,哪怕是大四或已經延畢,也要盡量修相關課程做出成果(我就一學期一次修完高統與商統),來修補經驗上與分析連結的不足。不過,非分析的社團與實習經驗仍是值得放進履歷的資歷,不需要特別隱藏,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招募者會相中你哪一點——畢竟有時候,你覺得對不加分的經歷,反而是被叫去面試的原因之一。

四、投遞職缺

我使用的找工作平台主要是LinkedIn104人力銀行、臉書的工作與實習 Jobs and Internships社團(限台大學生加入,不過很多會出現在上面的職缺,其實也有在其他平台出現)和實習透視鏡社團,如果想要找新創公司,Blink實習平台Yourator是不錯的選擇,對日本的實習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用Connect Job,裡面有不少外國人向的職缺。如果要在LinkedIn104人力銀行的profile放大頭照,可以選擇正裝照,會看起來正式一點。

如果是職缺JD(job description)用英文寫,基本上我會選擇只寄英文履歷附上cover letter,關於cover letter的撰寫,google搜尋cover letter template就會有非常多實用資訊。職缺JD是中文的話,我會選擇中文自薦信加中英履歷,適情況看要不要附上自傳,不過因為我投遞的以前者居多,沒辦法給予什麼自傳撰寫上的建議。基本上我不太用104投遞履歷,如果聯絡人有email,我習慣直接寄履歷給對方,但如果一定要用104,除了內建的工作經歷要填寫外,建議把中英文履歷放在附件,並在自薦信上註明,才能讓公司看到完整的排版履歷。

我在大三下投了大概十個相關職缺,但因為要等到開學才能上工的關係,沒有得到什麼回音,唯二得到的面試也因為時間和Excel技能不足等關係而無疾而終。在大四上修了兩門統計課、增加了Excel技能後,我在十一月底又開始投履歷,先後投了大概三十個職缺,不限於職稱,只要實習內容有和資料分析有關係,我都有應徵。等了一個月,我在十二月底時只拿到四個面試機會,在這之中只有一間外商市場研究公司給了我offer,很幸運地是我當初最想要的職缺,也就是我現在待的公司。其實在答應這個offer後,一月又陸續接到接到三四通邀請面試的電話,但因為期末考將至,又已經得到最想要的offer,就婉拒面試機會了。

我在找實習期間給了自己非常大的壓力,每天都因為沒接到面試通知而焦慮,老是覺得「明明之前投實習都很快得到面試機會,怎麼這次如此不順利?」甚至因此影響到健康,實在得不償失。現在冷靜一想,其實事情根本沒有這麼糟。一是分析實習缺本來就很競爭,非本科系本來就不太可能輕易拿到面試機會,所以大家就不要想太多,海投職缺吧!二是很多公司會等累積到一定數量的履歷再通知面試,像我在一月接到的幾通電話都是滿大的公司,後來才知道有時只是公司內部作業時間長,不代表履歷被刷掉了。如果你正為了投了一堆履歷但完全沒有回音而喪氣,請別難過,這是很正常的事。無論如何,最後你一定會拿到offer的,不要太焦慮,才能走得遠、走得長久 。

五、面試

曾經聽過一句話:「會來找你面試就是已經對你有興趣了,只是要看看你是不是對的人。」能拿到面試已是一種肯定,因為你的確引起了公司的興趣,只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對公司而言是不是個「對」的人。我覺得面試其實滿像約會(其實找工作也像談戀愛,哈哈),在與面試官的一來一往中,你一邊確認這是不是想要的工作,面試官也一邊確認你是不是公司想要的人。以下我會分享自己的面試經驗,給大家做參考:

<2019/6>

1. FMCG外商的分析實習

一進去先進行了Excel測驗,當時我的Excel能力非常差,四題中只有寫出兩題,口頭面試也沒有表現得很好,又沒辦法配合時間,一結束就知道沒什麼希望,果然最後也不意外地接到感謝信。這個經驗讓我深深明白Excel的重要性,也是我後來開始認真學Excel的契機。

結果:感謝信

2. 外商物流的行銷實習

這個是電話面試,面試就是簡單問一下基本能力,還有會不會html。我只有小時候自學過html,也誠實告知對方會但不是精通,快速結束面試後便無下文。

結果:無聲卡

<2019/12>

1. 知名app的用戶分析實習

由於投遞履歷介面和書信往來是全英文,接到面試信時又先去LinkedIn看了一下面試官的背景,發現其中一個面試我的現任實習生是美國人,就有心理準備是全英文面試。這個面試是視訊面試,內容不外乎是問一下為什麼投遞此職缺、過去經歷、目前科系和職缺的連結等等。我自認為回答得不差,但因為宿舍網路不穩,面試過程不但螢幕模糊,還幾乎聽不清楚面試官的問題,都是靠關鍵字猜,面試結束後回想才發現似乎有錯答問題。奉勸大家,進行視訊或線上面試時一定要確保網速是快的,否則會像我一樣悲劇。

結果:感謝信

2. 外商市場研究公司的研究實習

一進去會先有小測驗,主要是測驗面試者的細心程度。結束後會有主管來面談,針對履歷提問,我因為有做過幾個量化跟質化的專題,面試話題大部分都圍繞在這些相關經驗進行,也有問到大約處理過怎樣sample size的資料等等,和前面相比是最注重分析經驗的面試。這個面試經驗相當愉快,雖然最後沒拿到offer,也與面試官相談甚歡,更重要的是這個面試官有當面肯定我,也算是給之後的面試增加了信心。

結果:感謝信

3. 外商市場研究公司的分析實習

因為公司主要是說英文,所以一開始會先英文面試,確認英文能力。英文面試完之後會用中文問問題,問的問題跟2.差不多。之後就進入Excel測驗,測會不會使用函數,以及能不能畫出圖表和Pivot Table分析。我的Pivot Table其實沒有答得很好,不過主管當時只說「沒想到你是這樣用的呀」,並詳細告訴我他的作法。結束這一輪後,我被帶到老闆的辦公室進行二輪面試,老闆不會講中文,所以這關就是全英文面試。不過老闆倒也沒有問什麼分析相關的問題,反而問我是哪裡人、為什麼選擇這個major、為什麼想來實習等等,基本上比起面試,更像是在聊天。最後要結束時,老闆問我為什麼想得到這份實習,我很真誠地告訴他「我在學校學了很多分析相關的課程,而market research一直是我的嚮往,所以我想要在畢業前,把所學實際應用在這個我想進入的產業。」老實說我不知道是不是個好的答案,不過我在一天後就接到了主管打來的電話offer,所以姑且算是一個還可以的回答吧!

結果:offer

4. 科技公司的廣告優化實習

在參加這場面試前已經確定了3.的offer,所以我主要是抱著輕鬆心態去的。和前面比較不一樣的是,面試官沒怎麼問我分析相關知識,反而對當社團和廠商洽談的經驗很感興趣,可見除了JD提到的數據分析外,與不同的管道洽談也和這份工作的業務頗有關係。結束面試後有個excel take-home test,要在一個週末內將這份工作實際會遇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個人認為需要用到的excel功能不難,難的部分主要是變項的專業術語和計算邏輯,但因為週末後緊接期末考,實在撥不出時間好好作答,故只有大略做一下就繳交,最後並沒有得到回覆。

結果:無聲卡

以上就是我失敗遠大於成功的面試經驗。即使這樣的成果好像不足以給什麼面試的建議,但還是容我基於如此不出色的成績,給出幾個我認為的面試重點:

(1) 如果要面試外商,英文是必備,基本上要到溝通無礙、不能有卡頓的程度。我不是英文母語者,完全是靠著苦練達到這個程度的。在投遞履歷期,如果沒人可以和你練習口說,可以每天睡前花個二十分鐘,給定自己一個題目,對著手機或電腦用英文講話錄影,假裝自己在錄vlog。這乍看之下是個非常奇怪的行為,但這樣的訓練,能讓你習慣用英文思考,有效減少講話的卡頓。而錄成影片,則是讓你修正口語上的瑕疵,幫助自己英文講得更清楚易懂。我大約持續了這個習慣半年以上,現在的英文不敢說到fluent的程度,但也有full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了。另外,如果平常電腦介面不是英文,面試前建議轉成英文練習,避免去現場時發現公司的電腦介面是英文,而不知道如何操做。

(2) 勤練Excel。這個前面提到了,Pivot Table、重要函數和圖表務必先練習,知道快捷鍵更好。

(3) 服裝的話,如果對方沒有告知該穿什麼,那就穿正式一點。我一般都穿白色襯衫加黑色西裝褲加包鞋,走安全牌。寧願太正式,也不要不正式,反正上工後,想穿得多隨性就多隨性。

(4) 詳讀公司介紹,將公司的官網介紹仔細看過一輪。如果有告知面試官或是面試信有cc其他人,可以上LinkedIn搜尋一下,看看他們的職稱或工作內容。通常面試都會有「你知道我們公司在做什麼嗎?」「你知道我們team主要負責的業務內容嗎?」之類的問題,對公司越了解,越能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熱忱,也能答得更完整。

(5) 誠實。履歷和面試,都是誠實為上。可以修飾,但絕對不能撒謊。

結語

決定轉分析是2019年初的事,而我拿到offer是2019/12/31,剛好一年。這一年來走了非常多彎路,大多時候都是在迷茫和焦慮中度過的,但回頭來看,這些挫折都是有意義的。當然未來的路還很長,拿到這份實習絕對不是轉領域的結束,不管是繼續留在這個產業,或是申請相關研究所,都是一大挑戰。僅將這段找實習的歷程記錄下來,若能幫助相似背景的同學,那再好不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