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玩遊戲
12 min readJan 13, 2019

--

實境遊戲 : 革樓

玩完今年笨蛋工作室期間限定的主題「革樓」,來發個心得文好了,畢竟當初遊戲的宣傳剛出來,知道這次包下一間背包客棧來做遊戲,而且是跟劇場合作,就一直很期待。

遊戲介紹:
一通來自長安療養院的電話
隱藏在通話中的密語
暗示著病院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面對迫切而來的危機
是否能全身而退?

遊戲時間:130 分鐘 (含 30 分鐘報到解說 + 前半段 50 分鐘互動劇場體驗 + 後半段探索解謎 50 分鐘)
遊戲人數:1–8人一組,每場次只有一組玩家。
遊戲規模:小型
遊戲場地:台北市中山區長安西路 122 號 ( Flip Flop Hostel )

遊戲特色:2017年暑期限定劇場式體驗,玩家可近距離觀賞演員演出及互動,並結合城市探索解謎。

簡單介紹一下,「革樓」是笨蛋工作是跟明日和合一起製作的遊戲,笨蛋工作室是做密室逃脫的,明日和合是做沉浸式劇場的團隊,而明日和合的參與也是當初知道這遊戲之後很期待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一直很想知道,將很多演員放入一個遊戲當中,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之前玩過也聽過幾次密室逃脫將演員放入遊戲當中,但都是不好的評價,這部份自己算是一直保持著保留態度,總覺得這些工作室並沒有真的把演員用好,可能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密室工作室通常不是戲劇專業的導演,無法真的理解自己在使用演員時,戲劇表現上要表現出什麼效果,通常應該只是覺得「我的遊戲有演員,所以我的遊戲很有臨場感」這樣而已吧。而明日和合這團對本身是由三個導演組成的,在加上他們做的東西形式很特別,所以當初在網路上看到笨蛋要跟他們合作,第一時間是很驚訝,也很期待的。

介紹一下沉浸式劇場好了。這東西在美國好像已經做了快10年了,在台灣一直都沒有人在做這東西,好像是這一兩幾年,才有明日和合這團隊在做這東西。簡單來說,沉浸式劇場不同於舞台劇,觀眾坐在觀眾席上看著舞台上的演員表演,沉浸式劇場的演出,會拉到室內,將室內經過裝潢佈置成戲劇場景,演員會在這空間內演戲,而觀眾也同時在這空間內,看著演員在自己的週邊走動、表演、對話,某種程度上,因為觀眾也是戲中角色的一部分,所以可以跟演員互動、講話,也些時候觀眾甚至需要跟演員講話,表演才會繼續下去。這表演形式在紐約最有名的是一部叫做sleep no more的戲,他們的場地是整棟旅館,兩百多間房間,每間房間佈置成不同的主題,觀眾需要跟著演員在不同房間穿梭,參與整齣戲的演出,有興趣的可以自行google。遊戲當天有遇到笨蛋老板,聊了之後才知道,他是去紐約看了這演出,才起了想做「革樓」的念頭。

不過再出發前,在官網上看到了關於「革樓」的遊戲介紹,上面說整個遊戲分成了前面50分鐘沉浸式劇場,以及後面50分鐘的實境解謎,看到這個說明,雖然還沒玩,不過心理大概是有個底了,會將兩個部分切的這麼開,在結合所謂沉浸式劇場以及密室逃脫這兩樣東西的實際執行面上,或許還是有一些困難,才使得這兩樣東西切的這麼開,這似乎跟我一開始想像的有些不同,不過想想沒差,畢竟能夠去體驗看看什麼是沉浸式劇場,以及跟密室逃脫的首次結合,也算是去開個眼界。

前面宣傳的部分,蠻喜歡他們這次的包裝方式。遊戲官網上公佈了五個角色的相關故事,然後分別可以在網站上解開五個角色的相關謎題,並得到個別角色的相關劇情線索,算是吊足了玩家胃口,對於偏重劇情的玩家來說,應該會很吃這套。

換角色會是另一段前導

由於遊戲分成了沉浸式劇場跟實境解謎兩部份,下面大概就記得的部分,條列一些感想。

第一部份,沉浸式劇場

1 沉浸式劇場令人感到驚艷,不同於坐在座位上看舞台區的演出,打破第四道牆的演出方式,是一種很有空間感的戲劇體驗,演員會同時站在玩家的前方、後方、甚至是從二樓跟一樓的演員對話,演員的話語會從不同方向傳來,是看電影、電視、舞台劇感受不到的立體感。

2 由於是專業演員的演出,進去療養院後看到的第一眼,雖然只看第一個病人的背影,但當下就已經感受到她是個精神病人,所以一開始在大廳聽完講解後進入療養院的第一眼,我是有感到震撼的,因為我瞬間就入戲了。

3 一開始有點緊繃,不太曉得該如何跟演員互動,但後來發現是以觀賞為主,就放鬆不少。

4 由於是專業的演員,所以沒有明明不是演員,卻硬要演NPC的生硬跟鱉角感,這對於經歷過一些硬要找自己人演故事中角色的遊戲來說,這算是我第一次不會在心中碎念「你都要演了,可不可以演得認真一點。」或是「你都要演了,可不可以重頭演到尾,別一下演一下不演。」,是一次舒暢的體驗。

5 演員表演的張力很夠,膽子小一點的人,搞不好會被嚇到,但有把演舞台劇需要的那種能量表現出來,不只是幾個人在玩家周圍,像平常講話般講著一些台詞而已。

6 這種形式的故事呈現方式,很具有臨場感,因為演員就在大家面前,所有事情都在大家的周邊發生,像是玩家突然被病人拉到一旁說悄悄話,或是玩家突然被某個病人抓進小房間,而其他人在外面一臉錯愕,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有時後是趁著護士走出去的短暫時間,病人把玩家拉過來很慌張地交代訊息,或是病人要被護士拉走前,死命抓著玩家說著一些奇怪的話……等等。所以在玩的當下,我一直都相信著,我走進了一間精神病院,而且正在目睹這間療養院發生的一些奇怪事情,彷彿身處在電影情節中一般。

7 藉由探訪不同病人;從不同病人的行 為和話語中,慢慢透漏著一些關於療養院的事情,最後解密。故事編排算緊湊,中間沒有冷場的橋段,一直都會有事情發生。

8 雖然使用的場地是小清新風格的背包客棧,但在氛圍上的營造還是頗有心,將比較冷靜型的病人安排在空曠明亮的場景,比較歇斯底里型的病人安排在密閉的客房中,並刻意拉下了所有窗簾,降低客房的亮度,增加了陰沉感。雖然房間內大部分的 擺設都是客房原有的,戲劇道具只有一兩樣,但的確營造出了走進精神病房的緊張感,每當要走進新的病房時,總會緊張等一下會不會遇到比剛剛更瘋的肖ㄟ。

9 故事還不錯,是屬於台灣某個時代下的故事,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雖然台灣依然很不平靜,但我們能生活在現在的台灣,卻是很多前人們所爭取而來的。

10 故事的精神跟歷史有一點關係,雖然不是很難理解的故事,但可能還是會稍微吃玩家年紀,估計如果是國高中生來玩,可能被病人嚇一嚇就過了,不會有什麼感覺。跟笨蛋老闆聊天有聊到,他覺得還是蠻多人對這故事無感的,像他們自己的工讀生玩完,似乎不太理解這故事在講些甚麼XD,不過他想做有深度的東西,這點還是蠻佩服他的態度。

11 遊戲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前50分鐘沉浸式劇場,以及後50分鐘的實境解謎,但我們實際看戲的部分似乎只有30多分鐘,後來想想可能是我們並沒有試著和演員有太多互動的關係,第一次體驗這種形式的劇場,的確某種程度上有點緊張不知該如何跟演員互動,有過這次經驗,之後還有一樣形式的東西我應該也會參加,到時應該會試著跟演員有些互動,畢竟如果走戲只花了半小時,那預計的50分鐘應該是把即興表演跟互動的部份給估進了。

第二部份,實境解謎

1 遊戲架構很簡單,結束劇場後,大家會走到旅店外,依照地圖一一走到指定地點,並在那邊找到謎題,然後用道具解謎。這部分算是中規中矩,算是比較ㄧ般常見的大地遊戲型遊戲結構。

比較有意思的部分是在跑關的過程中,會遇到兩次扮演警官的演員,由於玩家是偽裝成某種身分執行祕密任務,所以要試著乎弄警官,好通過它們的盤查,而警官也會很認真找碴。

依照老闆說法,這部分完全是即興演出,全看玩家跟演員如何互動,有意思的是,玩家不能擺爛不互動或是亂搞,因為玩家是否站在執行任務的角度維護著機密,會影響到警官相不相信你講的話,而警官相不相信你講的話,會關係到任務最後是否成功。至於警官會講甚麼話,就完全看玩家講甚麼話以及態度決定。例如,我們的包包裡有一個軍令牌,如果警官要搜包包大家扭扭捏捏不給,當他打開包包看到軍令,就會嚇得倒退好幾步,後喊大家長官好。但如果玩家一開始就很囂張拿著軍令嚇警官,威脅他說:「我們有令牌!」,警官反而會反嗆:「令牌有甚麼了不起,我也有一個!」。

這部分算是強迫玩家跟演員互動,也是試著在後半段的解謎中,加入互動的安排,可以理解是希望將沉浸式的體驗,繼續拉到戶外解謎的部分。這安排其實蠻有趣的,尤其當警官要搜我們的包包的時候,一群人真的像做壞事的人在藏東西一樣,迅速把機密文件從包包抽出來放背後,然後拿空包包給警官,然後為了被放行,一群人在那邊講著自己都不信的鬼話,其實蠻有趣的。

除了兩個警官之外,還有一個NPC學生被安排在戶外闖關的某一關,學生會在那一關提供玩家某一幅畫作為解謎的關鍵,但學生實在藏得有點好,我直接忽略她了。

2 謎題的部分都不是很難,為了符合故事年代,謎題以文字的謎題為主,以解謎的角度來說,謎題沒有太讓人亮眼的表現,因為遊戲是採流動式的,每隔十五到二十分鐘就會有一組被放進來,為了讓每一組能夠依照時間推進,不會跟後面的組別撞在一起,基本上謎題的提示都算滿明顯的,所以解開後比較不會讓有驚呼的感覺。

不過謎題的包裝是蠻有巧思的。第二部分所有謎題的提示,都散亂寫在一張正方型紙上,而第二部分總共六道謎題,每一題對應一個摺紙步驟,找到一題,要把紙摺到對應的步驟,這樣跟那題相關的謎題提示,才會顯現在摺紙外面,當六題都完成後,紙會摺成一朵百合花,將百合花插入最後一張挖洞的謎題紙上,解得最後的暗號。

之所以說有巧思,是因為整個執行任務的過程,象徵著栽種百合花的過程,為的是最後讓百合花在土地上綻放,而最後百合象徵性的插入土色的紙上,是人們對於任務的期望以及未來的想像,雖然謎題本身難度不高,但這個謎題編排方式有著象徵性,比起謎題本身,謎題的編排更為出色。

3 最後任務結束後,會到達某個場地,並在那邊看一段影片,作為遊戲收尾。這部分由於拍攝地跟第一部分的演員是同一批人,所以不會像一般密室工作室開頭結尾影片,因為是由老闆或工讀生來演,顯得生澀跟尷尬。

4 編劇的自介裡有寫到,故事的靈感是來自某一連環殺人案,但他不會告訴大家是哪個。但在第一部分結束,走出療養院時,不知道位什麼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東方快車謀殺案」。

幾點討論

1 如果活動是辦在10月之後,或許對玩家的體驗會更好。除非是晚上的場次,基本上下午的場次都很熱,跑關的部分,由於外頭太熱,導致有點干擾了遊戲的興致,一邊飆著汗一邊玩遊戲,會有點煩躁。有跟老闆聊到,因為室內可用空間不足,不得已將解謎的部分拉到了戶外,所以第二部分在戶外進行,或許不是工作室的本意,而是不得已而做的選擇,不過還是為活動感到可惜,不被天氣所擾,體驗會更好。

2 由於選用的是很現代感的背包旅店,第一部分場景的時代感比較展現不出來,雖然有感受到演員的服裝,是朝著貼近故事年代設計的,不過療養院內滿滿的現代小清新風格裝潢,如果不是對前導故事感受比較深的玩家,很有可能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在經歷哪個年代的事情,這或許是有人無法了解故事的可能原因之一。

3 第二部分學生NPC的裝扮,稍微現代了點,對照之前幾個演員的服裝,學生的服裝稍微讓人出戲。

4 由於故事設定的年代的關係,遊戲結尾的影片拍攝的方式是採用架設DV,人物輪流對著DV自白的方式拍攝,總覺得這方式有點不太適合故事設定的年代,當下的感覺,這看起來像民國90~100年左右的影片而不是民國50~60年代的東西。

5 第二部分的流程演員安排上是

第一個警官盤查 >> 畫畫學生 >> 第二個警官盤查 >> 完成任務

(和玩家玩互動) (交給玩家一幅畫) (和玩家玩互動)

這部分有幾點想法:

相較於第一部分,這部分的安排,在故事進程或是說事件進程上的感受比較沒那麼高,像是連續三個不相干事件的感覺,如果三個事件是有前因後果關聯性的,或許第二部分的故事性會在更強一些,跑大地的感受或許能在低一些。

第二個警官盤查後遊戲就結束了,這部分總覺得收尾收得稍趕,畢竟玩家執行的是冒險偷渡機密的任務,總覺得這部分,要有一個遊戲小高潮或是故事小高潮,讓最後玩家有種終於好不容易完成任務的感受,以現在的方式收尾,稍微平靜了一些。

關於畫畫的學生,刻意擺了一個NPC在小巷子裡,覺得除了把畫給玩家外,可以有其他的作用,如果以交代劇情來說,應該還能夠讓她說更事,例如安排一個轉折或是更多故事細節之類的。

6 以一個遊戲的完整性來看,革樓玩起來感覺上,有點把演戲及遊戲兩部份切得太開,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純演戲,二部分基本上是純解謎,由於不是製作方,所以並不能體會到要把兩者融在一起,執行面上的困難是什麼,不過在我想像中,這種結合沉浸式劇場的遊戲,應該至少會有部分遊戲是跟劇場結合在一起的。

以革樓為例的話,我或許會想整體謎題設計為7題,其中第二部分有五題,另外兩題出現在第一部分的劇場中,這兩題均為很容易的解謎或是翻找,甚至只是找到密碼轉開寶箱之類的,然後利用病人被護士帶走,護士回來找玩家的這段空檔,讓玩家探索病人想傳遞給玩家的訊息,其實革樓在樓主房有出現過一次這種橋段,但以玩家的角度來說,稍嫌少了些玩家可能才剛感覺到遊戲的部分來了,但很快便結束了,感覺上有些隔靴搔癢,使的第一階段看戲很過癮,但玩家跟故事的互動相較下薄弱了很多。

由於閣樓是由笨蛋工作室和明日和合劇團一起製作的,笨蛋的專長是遊戲,第一部分的沉浸式劇場是明日和合平常就在做的東西,感覺上明日和合在劇的部分有不錯發揮,而笨蛋在遊戲的部分稍微就沒那麼搶眼,會給人笨蛋這次似 乎沒發揮好的感覺。因為跟老闆聊過,所以知道整個遊戲的發想是來自笨蛋工作室,策畫也是笨蛋工作室,但不知道的人,可能很容易會對工作室有所批評。

7 遊戲中為玩家設定了同的身份,不過實際的遊戲流程上,比較感受不出玩家扮演不同職業的腳色,會對遊戲進行有何重要的影響,雖然病人們會cue不同職業的人並跟他講話,不過若是隨機cue人 似乎也不會影響遊戲的進行,這是我比較不理解的部分,不過應該也能歸類跟第6點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玩家跟故事的互動性尚嫌不足

8 在玩之前,看過一些網路上心得,許多資深玩家會不習慣閣樓謎題過於簡單,或是覺得以密室逃脫來看,革樓是令人失望的。實際玩完之後,的確覺得革樓可能會有兩極的評價,對於想要解謎的玩家,革樓可能不足以滿足這類玩家,而對於喜歡故事,劇情派的玩家來說,第一部分的戲劇,應該能讓這類玩家感到滿足。

以整體的體驗來看的話,我個人是覺得沒有許多網友講得如此不佳,也許解謎派的玩家想玩密室逃脫,但我是覺得笨蛋想做的已經不是密室逃脫,而是在為密室逃脫這種遊戲尋找其他的可能性,我是還蠻期待這種組合能變得更成熟,放開心胸來看,與其稱之為密室逃脫或實境解謎,倒覺得稱之為沉浸式遊戲體驗會更恰當,以一個遊戲設計者的角度,是很欣賞這種嘗試,對於任一個設計者來說,跳出自己習慣做的東西,是相當不容易的。雖然大家都是折紙苦手,最後還是完成任務了。

--

--

蝦玩遊戲

想遊戲,說故事,尋找感動 /遊戲設計師/聯絡我:beebzz92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