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F《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當今的危機與明日的災難

SustainabilityVoyager永續飛船
12 min readJan 19, 2023

--

2033年是怎麼樣的一年?國際情勢如何變化?經濟情況如何發展?COVID-19疫情帶來何種危機?WEF這樣說…

全球風險報告;WEF;global risks
圖片來源:WEF《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WEF《Global Risks Report 2023》下載連結

自首版報告於2005年發布以來,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簡稱WEF)於2023年 1月,集結了上千位專業先知對全球風險進評估,發布第18版之《2023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該報告顯示,2023年將會是地緣經濟衝突(Geoeconomic confrontation)與生活成本危機(Cost-of-living crisis)更加劇烈的一年,不僅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食品與能源戰爭武器化,將對政府、企業以及人民產生巨大的衝擊,甚至加劇國家內部及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

2023年世界正處於多項風險議題之轉折點,全球背景在COVID-19與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伴隨著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原2022年提出的韌性策略(resilience strategies),在今年的效果也打了折扣,不斷受到低度投資與合作之影響而削弱效果;且決策者須同時關注起自然生態系統與自然資源短缺等議題,並呼籲人民是時候該採取行動,加強風險識別和預測能力是關鍵性因素,共同為世界面臨下一波潛在危機做好因應的準備!

以下,便針對《2023全球風險報告》中,所提出的時間框架:2年期(短期)與10年期(長期)進行評估簡述。

《全球風險報告》方法論概述(The Global Risks Reports)

2023年度的全球風險報告,以全球風險認知調查(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 GRPS)為基礎,調查了近1,200位的專業先知,對象涵蓋政府、企業、學界和民間社會專家,在熟知全球風險定義後,對不斷變化的全球風險格局(Global Risks Landscape)提出預測與見解。

「全球風險(Global risk)」一詞被定義為,某項事件或條件發生之可能性,且如果發生時,將對全世界大部分的GDP、人口或自然資源,造成負面衝擊。2022–2023年的全球風險認知調查 (GRPS)包括以下組成部分:

• 未來展望(Outlook):受訪者預測全球不確定性,為全球風險格局的演變提供資訊與內容。

• 嚴重度(Severity):受訪者根據在1年、2年和10年內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進行評估與排序,以說明各個全球風險隨時間的潛在發展與危害。

• 後果(Consequences):要求受訪者考慮風險產生的潛在影響,並強調全球風險非單一發生,也需要考量到復合危機發生的可能性與關聯性。

• Risk preparedness and governance(風險準備與治理):此為更新後的評估構面。透過受訪者評估當前全球風險管理的有效性,並思考哪些利害關係人最適合有效管理的風險類別,從而在全球行動和合作尋找機會。

• 質性風險問題(Qualitative questions on risks):質性問題來自於專家知識與見解,藉此有效識別新興風險。

有關2021–2022年的GRPS組成部分,請參考:世界經濟論壇(WEF)《2022全球風險報告》重點整理

全球風險調查方法學;global risks 2023;methodology
資料來源:WEF《Global Risks Report 2023》;自行繪製

2023年度全球風險報告中,除了以專家為主的GRPS調查外,同時也包括調查於2022 年 7 月至 11 月舉行的社區會議、私人訪談和專題研討會,從來自學術界、商界、政府、國際社會和民間社會的 50 多位專家的質性見解。

《2023 全球風險感知調查排名》10大風險更新

關於全球普遍不願意面對日漸加劇的風險,「全球風險感知調查排名」(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 Ranks)顯示,分別條列出了2023年的2年間與10年間十大風險:

living crisis; natural disaster; top 10 global risks; climate action failure
資料來源:WEF《Global Risks Report 2023》;自行繪製

有關2年期(短期)的全球10大風險依序為:

(1) 生活成本危機(社會):因必需品的成本增加與實際家庭收入的增加不相符,廣大人口明顯無法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

(2) 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環境):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人民生命、生態系統、財產和經濟損失。包括地震、森林野火、洪水、熱浪,以及彗星撞擊和地磁風暴等。

(3) 地緣經濟衝突(地理):全球或區域國家的經濟槓桿失衡,使國家間的經濟脫鉤,導致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知識、服務或技術,以期獲得地緣政治上的優勢,並鞏固勢力範圍。包含但不限於:貨幣政策、投資管制、經濟制裁、國家援助和補貼,以及對能源、礦產和技術的貿易限制。

(4) 氣候變遷減緩失敗(環境):政府、企業和個人未能執行、制定或投資於有效的氣候變化減緩措施,例如:經濟活動的脫碳行動。

(5) 社會凝聚力侵蝕與社會兩極分化(環境):社會資本的損失和社區分裂,導致社會穩定性、個體和集體福祉以及經濟生產力下降。如:持續的和潛在的暴力內亂;以及跨年齡、收入階層、民族和種族、學歷、人口特徵和政治派別等的實際或感知不平等。

(6) 大規模環境破壞事件(環境):由於人類活動未能與動物生態系統共存,進而造成的生命損失、經濟損失和生態系統破壞。包括對工業事故、石油洩漏和放射性污染的放鬆管制。

(7) 氣候變遷調適失敗(環境):政府、企業和人民未能執行、制定或投資有效的因應氣候變化措施,藉以適應氣候變化,例如:缺乏氣候適應性基礎設施。

(8) 廣泛的網路犯罪與不安全(科技):日益複雜的網絡間諜活動或網絡犯罪。包括但不限於:喪失隱私權、數據詐欺或盜竊資料等活動。

(9) 自然資源危機(環境):由於人類活動對關鍵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管理不當,導致全球商品和自然資源供應嚴重短缺,包含但不限於:化學品、食品、礦物質和水。

(10)大規模的非自願性移民(社會):大規模的跨境或境內非自願移民和流離失所,原因來自於:持續受到歧視和迫害、缺乏經濟發展機會、自然或人為災害,以及國內或州際衝突。

小結

在短期的全球風險變化中,可以清楚看見包含了社會面、環境面、地理面向上的三種風險。由於氣候風險盤據前5大風險數年,如:極端氣候的風險,森林大火、洪患、乾旱等,氣候惡化速度超乎想像,更因COP26的減碳協議低於期望,氣候目標與行動仍遠不足以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 1.5 度[1],也導致氣候變遷減緩行動失敗之風險躍升。且2022年2月俄烏戰爭正式開打持續至今,導致歐洲與其他地區的能源危機,如:天然氣的價格飆升,影響致生計、產業的供應,讓生活成本危機成為第一。

延伸閱讀:【COP26系列】聯合國氣候大會落幕,結果如何?減碳協議是成功還是失敗?

有關10年期(長期)的全球10大風險依序為:

(1) 氣候變遷減緩失敗(環境):政府、企業和個人未能執行、制定或投資於有效的氣候變化減緩措施,例如:經濟活動的脫碳行動。

(2) 氣候變遷調適失敗(環境):政府、企業和人民未能執行、制定或投資有效的因應氣候變化措施,藉以適應氣候變化,例如:缺乏氣候適應性基礎設施。

(3) 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環境):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人民生命、生態系統、財產和經濟損失。包括地震、森林野火、洪水、熱浪,以及彗星撞擊和地磁風暴等。

(4) 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生態系崩塌(環境):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物種減少或滅絕,導致自然資本遭到破壞,對環境、人類和經濟活動造成嚴重後果。

(5) 大規模的非自願性移民(社會):大規模的跨境或境內非自願移民和流離失所,原因來自於:持續的歧視和迫害、缺乏經濟發展機會、自然或人為災害,以及國內或州際衝突。

(6) 自然資源危機(環境):由於人類活動對關鍵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管理不當,導致全球商品和自然資源供應嚴重短缺,包含但不限於:化學品、食品、礦物質和水。

(7) 社會凝聚力侵蝕與社會兩極分化(社會):社會資本的損失和社區分裂,導致社會穩定性、個體和集體福祉以及經濟生產力下降。如:持續的和潛在的暴力內亂;以及跨年齡、收入階層、民族和種族、學歷、人口特徵和政治派別等的實際或感知不平等。

(8) 廣泛的網路犯罪與不安全(科技):日益複雜的網絡間諜活動或網絡犯罪。包括但不限於:喪失隱私權、數據詐欺或盜竊資料等活動。

(9) 地緣經濟衝突(地理):全球或區域國家的經濟槓桿失衡,使國家間的經濟脫鉤,導致限制其他地區的商品、知識、服務或技術,以期獲得地緣政治上的優勢,並鞏固勢力範圍。包含但不限於:貨幣政策、投資管制、經濟制裁、國家援助和補貼,以及對能源、礦產和技術的貿易限制。

(10)大規模環境破壞事件(環境):由於人類活動未能與動物生態系統共存,進而造成的生命損失、經濟損失和生態系統破壞。包括對工業事故、石油洩漏和放射性污染的放鬆管制。

小結

在長期的全球風險變化的前五名,有趣的是第一到第四名皆以環境面的風險為主,第五名則為社會面。顯然,在長期風險中,氣候危機的挑戰仍是人類必續面對的問題,且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生態系的崩塌,更成為新型需要面對的挑戰。尤其現今企業的營運,產生的碳排與汙染,對於在地生態圈造成的損壞,更是企業需要去面對的議題。此也醞釀了國際對於自然風險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的看重,未來將能看到在企業的報告書中,揭露其營運中和自然相關的衝擊(impact)以及依賴(dependency),以及其所衍伸的風險和對財務的影響[2]

於2023年1月初,玉山金控響應TNFD框架,首度發布氣候暨自然環境報告書,列出營運與投資造成的自然相關衝擊與機會。延伸閱讀:玉山金控 氣候暨自然環境報告書

《2023 全球風險感知調查排名》排名更迭

「生活成本危機」躍升第一名;「廣泛的網路犯罪與不安全」與「大規模的非自願性移民」首次上榜!

2023年的 《全球風險報告》於「全球風險感知調查排名」(Global Risks Perception Survey Ranks)顯示,生活成本危機(Cost-of-living crisis)超越了「氣候行動失敗」(Climate action failure),從第五名躍升至第一名。連帶影響的是,地緣經濟衝突(Geoeconomic confrontation)今年躍升至第三名。除此之外,大規模環境破壞事件(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damage incidents)更成為了第六名。

WEF(2023)指出在未來2年中,生活成本危機躍升第一的主因,為「能源供應危機」、「通貨膨脹」和「食品供應危機」的顯現,此舉會造成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讓許多低收入國家陷入複合式危機,如:債務危機、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

且又伴隨著地緣經濟衝突之局勢緊張,其中包括可能導致重要供應鏈短缺與崩壞,將可能持續出現兩對立大國間的經濟戰與軍備競賽,與多處區域性的經濟限制與衝突,此類危機將破壞人類應對長期風險的努力,特別是有關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等地相關作為。

延伸閱讀:WEF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Key Findings.

climate action failure; extreme weather; biodiversity loss; 2023 global risks
資料來源:WEF《Global Risks Report 2022》;WEF《Global Risks Report 2023》;自行繪製

參考資料

World Economic Forum Official Site (2023a).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Retrieved 2023, 1, 19.

World Economic Forum Official Site (2023b).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3 Key Findings. Retrieved 2023, 1, 19.

張睿寧(2022)。世界經濟論壇(WEF)《2022全球風險報告》重點整理,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取自 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trans/en-news/1668-wef2022.html

網路資料

[1] 資料來源:Greenpeace綠色和平(2021年11月19日)。【COP26系列】聯合國氣候大會落幕,結果如何?減碳協議是成功還是失敗?。

[2] 資料來源:蕭彗岑、郭雅婷(2022年6月24日)。你不可不知的自然相關財務揭露,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本文章歡迎轉載,但請遵守引用原則,避免抄襲:
1.非商業性用途 2.禁止改作。註明文章來源轉載或引用自永續飛船,並使用APA引用格式,附上資料來源,連結本文。
若僅引用部分資料、圖片和數據,務必在上架前來信確認相關內容,若有合作需求,同請來信聯繫。

--

--

SustainabilityVoyager永續飛船

1968 年,美國哲學家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曾撰寫過一本 《宇宙飛船地球號的操作手冊。將地球比喻為一艘飛船,承載著有限資源,因此地球想要永續發展,人類需要學習在獲得與享受利益的同時,又可為下一世代負起責任。 希望延續飛船的理念,帶領一起奮鬥的永續夥伴,以及想要踏入永續領域的朋友,接收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