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了,然後呢?身心障礙者的就業現況與反思

Photo by Josh Appel on Unsplash

文/洪靖雅(台灣人權促進會志工)

曾買過庇護工場商品的你,知道庇護工場裡的身心障礙者是要被篩選過的嗎?在政府要求庇護工場自負盈虧後,工場不再提供足夠「庇護」,那麼身心障礙者的就業議題又該何去何從?

針對這個問題,法律扶助基金會3月22日、23日兩日在台灣大學舉辦了「UNCRPD的國際與台灣經驗:法律適用與社會政策改善」國際研討會,聘請德國、韓國、日本學者與台灣專家學者交流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在各國的實踐情況。

台灣推動落實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歷程

1980年代,從慈善救助觀點出發的殘障福利法在台灣施行,直至2007年,政府參採當年度生效的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人權保障精神,制訂了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4年,立法院審查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CRPD所揭示之相關規定,開始具有國內法律效力。

回顧台灣將CRPD國內法的歷程後,在22日研討會中,特別針對教育與工作現況與CRPD第24條教育權、第27條的工作和就業權再深入探討,並藉韓國及日本學者經驗分享以相互對照學習。本文以身心障礙者就業相關內容為記錄主題。

台灣身心障礙者的就業現況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周怡君教授依衛福部105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調查、勞動部105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1]指出,台灣身心障礙者的勞動參與率僅約20.4%,低於國際、甚至東亞國家的數值。換句話說,在台灣整體就業環境欠缺身心障礙者權利的意識下,無法進入職場的障礙者比例是較高的。縱使在《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中存在就業權益的規範,障礙者在就業上仍多依賴自己的網絡。多數障礙者並不理解就業支持是權利,再加上政府的障礙者就業服務與職業重建能量事實上的不足,障礙者多只能從事低專業勞動,更遑論障別嚴重者、女性障礙者在就業上更是困難重重。

定額進用:用就好了嗎?

在現行法規定額進用制度下,台灣身心障礙者的實際進用人數其實是超過法定應進用人數的[2]。然而相較於漂亮的統計數據,身心障礙者在職場中的處境就不一定如此理想了。無論是比起一般員工缺乏升遷機會、工作天數少,到職務沒有經過再設計、遭受同事歧視等,甚至是部分企業寧願繳納差額補助費,也不願僱用障礙者的案例都在所多聞。

當庇護工場變成職場

原先作為封閉式就業環境的庇護工場,在政府要求自負應虧下,漸漸地提高了對員工能力的要求。這使得許多年輕障礙者不但進不去一般職場,也進不了庇護工場。甚至,庇護工場亦不再提供訓練與職業能力強化,作為職業重建的場所,變相成了廉價勞力職場(僅約5.4%的庇護員工高於《勞基法》規範的基本工資)。

日本訴求身心障礙權利經驗

1970年代,日本原住民族障礙權運動興起。為求與聯合國、世界行動計畫接軌,日本政府在1980年代,始接受對於身心障礙者權利的訴求,並在2007年接觸CRPD,2014年也加入批准國家的行列。

日本的法定僱佣與「壞雇主」

日本首都大學東京社會科學系杉野昭博(Akihiro Sugino)教授分享道,日本身心障礙人士的僱佣人數正穩定的上升。自1980年代起,縱使法定僱佣率逐漸提高標準,僱佣障礙者的比例與其之差距卻不斷地縮小。而這要歸功於日本身心障礙者組織自2001年起積極要求日本勞動部公布「壞雇主」名單。最終,日本政府在2002年至2003年間,公布了位於東京的9040間未達成法定僱用率的雇主,並開始每年公布「最差勁」雇主。在此之前,只有25%的企業達到法定標準,然而在2017年,已經有一半的企業符合進用比例[3]。

數字不是問題

但是,正如同台灣的現況,杉野教授也提醒,數據的增加並不會保證工作品質的提升,且工作可及性與可能面對的歧視、虐待仍因障別嚴重程度、年齡、性別等而有所不同。對此,日本在2011年通過了《身心障礙者虐待防治條例(Japanese Abuse Prevention Act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要求地方勞動部門負起預防障礙者遭受暴力對待的責任。 定額進用制度固然可以增加障礙者的就業率,然而重點仍應放在是否落實如CRPD所要求不歧視原則,或是達成身心障礙者的權利保障。

CRPD初次國際審查後的今天

2017年,我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初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後,國際審查委員會共提出85點結論性意見。不只是在就業、就學方面,其他身心障礙者的權利,委員均對其「無障礙/可及性」、「合理調整」與「通用設計」表達了重點關切,並建議政府應進行統計資料數據的收集。在結論性意見公布一年多後的今天,縱看政策法規的修正、實施以及我國人民對於障礙者的權利認識,似乎距離CRPD的理想,還有一段漫長的路途要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