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盛力(4931 TT)短評

LightHouse
Sep 19, 2022

--

公司介紹

新盛力前身為Sony成立的電子代工廠,後來Sony退出台灣,由旭電繼續營運,仍生產筆電模組,之後邀請金山工業投資成立新盛力,目前主要是往生產非 IT 之產品方向發展,生產基地位在高雄,在海外也有研發中心。

產品介紹做動力工具及儲能設備

新盛力產品主要以動力工具占比最大,其次是儲能備援系統(Battery Backup Unit, BBU),再來是電動自行車(LEV)

動力工具看起來就是電鑽類產品,據多份報告(因官方沒有公開比例),在2021業務佔比超過50%,雖佔比較大但成長動力有限。

而BBU是新盛力未來重要成長動能,佔比可能達到1/5。新盛力提供的BBU主要是取代傳統的不斷電系統 (UPS),因過往UPS是以鉛酸電池為主,雖然便宜但體積比較大效率較差,因此出現了鋰電池的儲能系統所取代,這裡可能有人會問,那怎麼不直接用鋰電池,是因為之前鋰電池價格較高,現在鋰電池價格下來,使用起來比較划算;另外,之前UPS是需要一個大機房去放一整個系統,但鋰電池版本的可以在伺服器旁邊,在維護起來相對方便,但也要看伺服器總類去調整,因此會比較需要客製化服務。

新盛力主要提供BBU給 CSP 大廠,因此其主要成長動能就是跟著資料中心走(包含新建置及汰換舊有UPS)。

第三是LEV,LEV種類跟需求很多,有些電池是要放在中自行車中間,有些是要放在後面,另外有些還要防雨防水,很多廠商要求的規範要遵循,這些都需要客製化服務。

競爭對手為電池模組廠

一般來講競爭對手會是電池模組廠,包含順達(3211 TT)、加百裕(3323 TT)等等。

但據他們的年報多是做IT產品為主,我們應該聚焦在非IT產品公司,像是AES-KY (6781 TT),為新普業務分離上市之公司,主要業務為 LEV (佔比3/4) 及儲能業務 (佔比1/4),據財報觀察,AES的毛利(2Q22達37%)相對新盛力高(2Q22只有14%),但我沒有找到其原因,有可能是產品組合問題,但據我研究,若只比LEV及BBU,AES毛利可能還是比較高。

資料中心帶動業績成長

成長動能相當明確,主要仍是以資料中心成長為主,據消息,在2H22還會有新的資料中心客戶,能夠挹注其營收,在未來應該仍是以資料中心的儲能業務為主,LEV相對來講成長較慢,LEV比較有展望的地區,像是歐洲近期面臨到通膨及經濟問題,但據了解,在此問題下,對中低階LEV衝擊較大,高階則衝擊較小,經濟問題讓中產階級減少購買意願,在未來若歐洲政策補助減少更會讓人民不想去買LEV,這將對LEV市場產生衝擊。

順達想藉由收購新盛力來踏入非IT?

新盛力另一個有趣的地方與順達關係,順達在2022年上半年購買約11%的股權。其實這樣買相當合理,畢竟在原有IT電池產業已經殺紅了眼,毛利成長不大,順達想要進入非IT產業來獲得新的成長動能,但於7月消息(新聞),順達把新盛力持股賣了,在極大化近期利潤是合理,但如果要長期發展非IT電池,因為股價漲了就賣了沒有那麼有道理,有可能新盛力就一漲不回頭,那順達賣了之後想要在併新盛力就沒那麼容易。

事實上,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端倪。

一、 新盛力的股票在順達是以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而非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投資之金融資產認列,因此以損益認列多半是短期投資目的為主(持有供交易),並在再賣出時可以影響EPS,綜合損益多是以長期投資為主,在賣出股票的利益會直接到權益裡,不會影響到損益表,因此可能打從一開始,順達就沒有想要長期持有新盛力,可能藉由買賣影響其損益表。

二、從財報也可以看出一些所以然,過去因為筆電需求旺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但近期因為疫情趨緩,不會天天都換電腦,電腦需求下降,也影響相關產業之業務狀況。據順達的財報2Q22的營業利益沒有2Q21的好,有可能順達想要去美化他的EPS,賣出順達後2Q22 EPS達2.34而1Q22為1.52,是成功拉高的EPS。此外,如果我們倒回去看第一季,會發現與去年同期比較是相對差很多,為了讓2022上半年與2021上半年不要差太多,那現在把股票賣出是一種方法。

總體而言,我認為順達買新盛力是一個跨入非IT領域的合適選項,但只為了一時的損益處分掉,我認為對長期投資不會是好選項,雖然一開始順達就沒有想要長期持有新盛力股票。

關於評價?

我沒有對新盛力進行財務建模,只有對他的同業有做財模,但我是很看好他在伺服器的發展,未來資料量越來越大,資料中心基本上只會越建越多,因此會需要更多的儲能設備,同時傳統的鉛酸電池會被鋰電池所取代,為另一個營收成長的動能。

但如果直接看他的本益比,在9/21收盤價所推算的歷史本益比約78.6x,這是相當高的數字,公司在未來業務容錯的空間相當小,一不小心評價下修就頭破血流,但如果用未來盈餘來推算或許不會那麼高,但這也只是猜想,因為給他未來的盈餘可能也要很高才能讓本益比評價下來,或許在未來有空我就建一個財務模型。

目前全球的景氣也是十分不明確,若以總體經濟來看,升息大趨勢下成長股被下修也是合情合理,當然投資人也可以趁這個機會去撿便宜成長股,但問題是我們不知道現在景氣會不會衰退,有可能會越撿越低,結果最後順達用一個甜甜價收購也說不定,總之,我會建議現在可以觀望,等股價確定回穩再來撿,畢竟我們不是只有這支標的可以買。

附註

  • 這篇有部分資料是券商報告及公司資料,資料可能不一定很準確
  • 此篇不具有投資建議,僅供參考,投資應自行負責
  • 更新時間: 2022/9/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