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那麼大第一次去歐洲
(原文撰於2019/01/10於我個人臉書)
習慣還是用文字記錄一些事情。雖然台灣人都不讀書也不讀長文了只看Youtube (咦咦咦),還是先打一篇 Introduction to travel in Europe好惹。
我不喜歡歐洲,或者說我不習慣歐洲。不管是去之前或者當下或者回到台灣,這點都還沒改觀。先說明一下,這次去了荷蘭跟挪威兩個國家(順便附帶幾個晚上在芬蘭XD),以及冬天出遊。或許換個季節換個國家,我又會對歐洲改觀吧。從小在台灣吃美國人口水長大的我,對於北美再熟悉不過(明明沒住過北美),卻對歐陸非常的陌生。阿不都是西方國家是有差多大?就真的差很大。不習慣荷蘭的食物,覺得荷蘭最好吃的食物是麥當勞。不習慣挪威的物價,世界上推行社會主義最成功的國家,which means什麼都加稅什麼都貴。不習慣天黑後就沒什麼夜生活的歐洲,只有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與酒吧讓夜晚稍添燈火。所有的價值觀跟台灣都相反。怎麼說呢?在台灣覺得不要錢的一切,在歐洲都要錢。從公共廁所到車站的人工售票處都要錢。但歐洲美麗的風景卻是無價之寶,挪威的風景與家家戶戶裝飾漂亮的房屋構成的北歐雪國,成了我這輩子看過最漂亮的國家。
原本的主題是北歐挪威極光團,但因緣際會看到了荷蘭航空便宜的台北到阿姆斯特丹機票(之後再慢慢談與荷航的愛恨情仇),就讓這趟旅程變成了三明治行程(台灣->荷蘭->挪威->荷蘭->台灣)。但老實說這是去挪威玩非常省錢的方法,因為挪威物價實在太貴了,從荷蘭帶食物去挪威煮真的可以省很多錢XD,滿推薦用這種方法去挪威玩,甚至可以從荷蘭帶肉類進挪威是沒有問題的。前後順便遊歷了一下荷蘭,也讓整趟旅途多了點風貌。
在台灣生活很愜意的我,自然很不習慣歐洲的不方便。但仔細想想這一切的不方便,不正是讓歐洲人更有生活品質的原因嗎?稍貴的食物吃了不會拉肚子、付錢的公廁不至於髒亂、早早下班關門不營業的歐洲人更可以享受家庭生活與自己的時間。在講求效率與方便的台北來看簡直不可思議,讓我思考了許久,究竟是歐洲人不正常?還是我不正常?台北的方便是否建立在某些人的不方便上?在台灣想要買什麼東西,上PCHome馬上就到貨了(也許你還沒下單,送貨員就在你家門口準備按電鈴吧?),慢活的歐洲步調讓我更能體會「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是什麼意思。 Well, sometimes you just need to wait.
至於會不會有下一篇介紹荷蘭或挪威? Well, just wait and s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