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舊媒體為什麼失效?有救嗎?

這是「新舊媒體的新出路:從讀者角度的思考」系列文章的第一篇,我們先來探討所謂舊媒體的快速崩落,並且從不同角度來探究原因和解方。

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老兵不死,只是日漸凋零」;這句話頗能用來形容我對所謂「舊媒體」現況和未來的看法。一句話:舊媒體不會死透,但想再起,非常非常困難。

新舊媒體的定義和區別:有那麼重要嗎?

在繼續寫下去之前,恐怕得先定義一下什麼是我這裡所說的「舊媒體」,「新媒體」又是什麼東西。坦白講我覺得各種定義的說法都非常模糊,其中一種主流的認知,只要印在紙上或透過電波傳遞的就叫舊媒體,而透過網路傳遞的就叫新媒體。

那我就要問了:Email Newsletter (電子報)要算新媒體還是舊媒體?從紙媒的角度來看,它很新;從數位媒體的角度看,它舊到不行。所以我真的覺得用載體來區別新舊媒體,真的只是方便而已,不能算是什麼嚴謹的定義。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開場第一句,就講了一句至理名言,我把它引申到媒體界:「所有成功的媒體都是類似的,每個不幸的媒體有它自己的不幸」。不過,媒體雖然各有不幸,但這些不幸是有共通點的。

大家各自有各自的不幸,而這些不幸又有共通點;這系列的文章就專注在研究這些共通的不幸,並且找到那個「類似」的成功點。

先別太在意誰新誰舊。

舊媒體的三大收入都在下滑

1998年,我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寫電腦書;電腦書寫了十幾本後開始編電腦雜誌,然後一編雜誌就是七八年,一直到2009年離開出版社為止,在所謂「舊媒體」圈待了十年。

這十年之間,頭五年,紙書和雜誌依然很好賣,我們甚至做過不少首刷四五萬本的電腦書;雜誌上市頭一天在小七就能賣個兩三千本也是家常便飯。

後五年,整個市況就開始大幅下滑,一直到今天都沒有起色。

哪些東西下滑了?以紙媒來說,收入有三塊:訂戶、零售、廣告,而這三塊收入通通都在走下坡。電子媒體沒有訂戶,但廣告和收視/收聽率一直掉,也是大家聽到流耳油的舊聞了。各位可以自己問問自己,你還有訂雜誌,或沒事在誠品或小七買本雜誌回去讀嗎?你是否花更多時間看YouTube或線上影音,更少看家中的第四台?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紙媒的衰落,或許大家會更有感。我過去曾經參與過的某本雜誌,在我編的時候一期都會做到兩百多頁,甚至還有一本比較薄的「副刊」;十年之後這本雜誌還在,售價不變,但每期頁數已經常常不足一百頁,副刊也早早就不做了。有時翻開雜誌,過去廣告賣最貴的封面裡跨頁版面,或騎馬釘裝釘本中間的那一跨,現在要嘛拆成兩張單頁廣告,要嘛是內部活動廣告或交換來的廣告,換句話說就是連黃金版位都沒有賣掉,實在令人唏噓。

--

--

施典志 Tenz Shih
Tenz的媒體、網路、科技觀察思考誌

資深編輯、譯者、社群經營者、講師、自由部落客。曾任PC home雜誌副總編輯、T客邦創辦人、博客來總經理特助、Yahoo奇摩社群經理、Rocket.cafe火箭科技評論編輯總監、ETtoday 資深副總編輯、方格子平台營運總監,現為專業 L10N 編輯/譯者。各種合作請來信 tenz122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