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令人又愛又恨的網路廣告

數位媒體多半以網路廣告當成主要營收來源之一,然而網路廣告先天存在的問題,卻也為媒體和讀者帶來各種困擾。本文是「新舊媒體的新出路:從讀者角度出發的思考」系列第三篇,同樣限 Medium 付費會員閱讀。

--

很少線上媒體敢不把網路廣告當成收入來源之一。然而媒體現今遇到的各種困境,很難不歸咎於網路廣告。更糟的是,由於網路廣告的本質,使得媒體營收過度依賴廣告的問題,變成難解的惡性循環。

網路廣告的本質,一脈相承於傳統媒體廣告

網路廣告的本質,其實和傳統媒體的廣告邏輯是相同的,也就是透過攔截讀者注意力的方式,將廣告訊息呈現在讀者眼前,期望影響讀者對其宣傳對象的認知形象或採購行為。

在這樣的運作架構下,成功的廣告必須先在目標讀者的眼前大量曝光,其次得利用各種手段獲取目標讀者的注意力;廣告主最在乎的轉換,也才有機會發生。

所以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下,廣告要嘛得盡可能鎖定目標讀者,要嘛就得想辦法多多曝光在不特定讀者眼前;二者兼得當然是最好的。

在傳統依賴物理媒介的媒體世界,第一點不太容易,因為傳統媒體的分眾比較粗放,以報紙來說就是用版面來分,雜誌則清楚一點,電視廣播就要看時段和節目屬性。

由於傳統媒體很難追蹤廣告轉換的成效,只能從受眾的數量來估計;所以,大量灑廣告就變成一種確保閱讀率的策略。傳統媒體廣告的各種指標,不管是電視的收視率,還是報紙、雜誌的閱讀率、實銷量等等,都是在估算受眾的數量。

重量不重質的網路廣告績效指標,造成各種媒體亂象

有了網路媒體和網路廣告之後,儘管在技術面上有了各種定位與追蹤技術,能夠更精準地鎖定目標讀者,也能更準確地計算轉換率,但如果檢視網路廣告的各種績效指標,不管是PV、CPM、點按次數、互動率等等,本質上和傳統媒體的廣告並沒有差別,也一樣著重在閱讀量上。

這些重量不重質的網路廣告指標,實際上造成了很多惡果:

  1. 由於廣告的遊戲規則是量愈多,就有機會拿到較高的利潤,這就鼓勵網路媒體盡力產生更多的內容;但若用來生產內容的總資源不變,想生產出更多內容,分配給每篇內容的單位生產成本就得下降。這往往也意味著內容品質的下降。
  2. 要生產更多內容,又不能因而增加成本,所以內容生產者工作量大增,得到的單位酬勞反而下降,媒體基層工作者的勞動條件因而惡化。
  3. 為了取得低成本的內容,媒體開始來者不拒,拿來就好。例如台灣科技媒體大量使用中國網站文章、綜合性新聞媒體大量轉載臉書爆料公社與 YouTube…

--

--

施典志 Tenz Shih
Tenz的媒體、網路、科技觀察思考誌

資深編輯、譯者、社群經營者、講師、自由部落客。曾任PC home雜誌副總編輯、T客邦創辦人、博客來總經理特助、Yahoo奇摩社群經理、Rocket.cafe火箭科技評論編輯總監、ETtoday 資深副總編輯、方格子平台營運總監,現為專業 L10N 編輯/譯者。各種合作請來信 tenz1225@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