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的是鬱金香,還是東印度公司?

Terence Lam
Forbole 中文平台
2 min readDec 8, 2017
“A bouquet of fiery tulips on a desk near a laptop” by Alexander Filonchik on Unsplash

(English here) 幾百年前,只有非常少量而最前瞻的人夠膽參與當時在一條橋上面開始的股票交易所。資助航海去東方未知國度?誰夠膽投?另外,大部份人都只​是​教育水平低的群眾​​,根本不知​手執​一紙股票代表甚麽,他們只懂面包​代表甚麽​​​。

用鬱金香泡沫來形容比特幣 (Bitcoin),或許是一個錯誤:兩個情況的買家徹底不一樣。過去 24 小時,比特幣交投金額 180 億美元,大家問問​身邊朋友誰真正​買​了比特幣?​目前為止,莫說泡沬,我根本連泡沬的影子都看不到,比特幣升到多少並不代表泡沬,真正代表泡沬的是當你媽媽都買比特幣之時。

​比特幣現象不只代表比特幣自身,甚至不只是代表加密代幣 (cryptocurrency) 的巿場,而是整個互聯網世界。大家只看到比特幣,因為傳媒每天講,好吧,你或許亦已開始留意到以太幣 (Ether),因為現在有以太貓。但大家更應該關注的是區塊鏈技術的興起:​懂技術的人已知目前的加密代幣的技術瓶頸在哪。比特幣就像 80 年代的水壼大哥大,以太幣就像初期的諾基亞。加密代幣的時代才剛開始。

而且,現在才剛開始有一兩家交易所出比特幣期貨,​全球有多少交易所?有多少風險資本?比特幣以外又有多少越來越優質的區塊鏈初創已誕生或即​將誕生?

​加密代幣是一個全新的巿場,​你參不參與根本無傷大雅,當時的普羅群眾投不投,都不會阻止創業家探索遠東的黃金島。

(鳴謝 Alexa Cheung 協助本文英語版本的翻譯及修飾工作。Alexa 是一名學生記者,目前正在香港大學修讀。)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www.forbole.com on December 8, 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