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之上還有霧計算!? 霧計算(fog computing)的入門和用例

Tommy
IT+Digital@互聯網
9 min readFeb 3, 2019

--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 aka 雲端運算) 已經流行了很多年,就算你有沒有IT 的背景,都很大可能聽過雲計算。簡單來說,雲計算就是計算設備共享, 使用者(user) 可以透過互聯網隨時時地(anywhere and any time) 按需(on demand)使用數據中心的設備,例如數據庫、CPU等等,進行開發和計算。

而雲計算已經發展了十多年(由2006年亞馬遜提供雲端服務開始計),當中衍生出不少新技術, 霧計算(fog computing) 就是其中之一。下文將會介紹霧計算的由來和應用。

為什麼是霧計算(fog computing)? 名字背後有什麼意思?

雲計算(cloud computing)名字的由來,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聯想到。簡單來說, 就是服務在很遠很遠的地方(i.e. 雲端),用戶能夠遠距離存取。

雲計算的比喻:對於一名用戶,由提供者提供的服務所代表的網絡元素都是看不見的,仿佛被雲端掩蓋。(Wikipedia, 2019)

但說到霧計算(fog computing),名字背後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代表服務像霧一樣虛無縹緲? 還是代表服務就如霧一樣無處不在? 其實霧計算的命名,是來自一名句:

霧是更貼近地面的雲

這一句句子正正反映了霧計算的兩個特點:

  1. 霧計算是雲計算的延伸(雲與霧 — 反正都是水的聚合物)
  2. 霧計算更接近終端用戶 (End User)

霧計算其實和雲計算一樣,都是在空氣中飄浮,從遠距提供服務。但霧又不像雲一高到遙不可及,反而十分貼近地面,是圍繞着生活周圍性能較弱又更為分散的服務器。

霧計算的優勢和用例(Use Case)

霧計算既然又分散又弱,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其實霧計算有一個絕對的優勢, 就是:

霧計算能提供超低延遲

霧計算所採用的架構更接近網絡邊緣,因此,存取速度就能非常之快。

用例1 — 智能停車場

以智能停車場為例(下圖),這裡有三層的架構,當中包括1) 最底層的感應器,用作感知汽車有否在泊車位1 中停泊,2) 中層的霧計算服務器,用作數據的初步處理,3) 最上層的雲服務器,用作分析汽車影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