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清大服科推甄/ 考試入學研所申請、面試心得

Sally Chou
24 min readSep 21, 2021

這是一個推甄清華大學服務科學所失利,但在考試入學意外錄取的囉唆心得文。

嗨大家好,這是時隔好久好久才開始寫文章,有點陌生又有點興奮。由於正值推甄申請季,且這一路上真的受到太多想得到想不到的幫助,因此決定寫文分享,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對有意申請清大服科所的你有所幫助。

你也可以參考優秀同學 June 的推甄文章:2021 清大服科/政大科智 推甄研所心得

與優秀學姊兼大學團隊夥伴旅行鴨的推甄文章:清大服科所推甄過程與畢業回顧

想知道我讀了服科後的感想,可以參考這篇:成為清大服科所碩一新生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戰友 J+ 恭喜我的聊天截圖(模擬面試時被罵到臭頭說到底有沒有認真準備,嗚嗚嗚嗚謝謝 J+ 的認真督促才讓我能順利錄取)

由於我文風囉唆文一定很長,因此以下文章大綱供你參考(順便借用同學的分享文格式 XD):

一、讀研動機

二、背景

三、資料審查準備

四、面試準備與面試問題

五、心得

六、致謝

七、聯絡我

閱讀時間大約 15~20 分鐘,抱歉我真的太囉唆了...(大家直接跳轉到所需片段就好...)

一、讀研動機

說來也是蠻荒謬的,其實我本來是想 DIY 申請美國人機互動 HCI 相關領域研究所的 XDDDDD

由於之前工作的關係,在執行軟體專案管理與行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非常渴望再增進自己的知識擁有更多技能,也對於軟體相關使用者研究這領域很有興趣,因此才知道 HCI/ UX 這領域的相關資訊。而從小就有個美國夢,又與這領域的發展不謀而合,也因此曾經很嚮往能申請相關研究所。

在過往工作之餘,兩年的期間我其實考了幾次 GRE 跟 TOEFL,也有足夠申請可用的成績了,也寫了幾版的 SOP,甚至還諮詢了很多前輩與 UX Pacer…(即使沒有用到,但真的很謝謝網路上許多大神的分享,這些過程中的準備與資料其實在申請服科時都能夠相互呼應運用的,台灣美國都受用!)

但因為總總個人因素與疫情關係,後來沒有投遞出去。😢(這是壞示範,大家如果覺得自己有準備好,還是值得投遞出去看看結果再決定啊!!不要像我戰死在半路上啊!)

後來投遞出申請後感謝戰友叫我跟他一起申請服科

當時準備申請期間,我的戰友 J+ 推薦我一起申請台灣的研究所,既然都要鑽研相關知識,不管有沒有出國讀書,最後能夠學到知識才是最重要的,於是我也就這麼準備了清大服科所的相關申請,最後我也只申請了這麼一間 XDDDD (雞蛋真的不要放在同個籃子,還是推薦大家找到自己有興趣的研究所多準備幾間,讓自己有退路)

由於之前認識的大學團隊夥伴是服科學姊,也因此很早就知道服科所的存在,對於這個神奇的系所有初步的了解。就我所知的服科,很強調跨領域的合作,以往錄取的學長姐,也都來自各式各樣的背景。(我的同學裡面就有餐旅管理、傳播、設計、企管、資工、資管或財金等等的背景)

在服科的四個模組底下,我主要選定服務行銷與管理和服務創新與設計作為我的切入點,來去撰寫相關資料,同時也是我未來想要朝向的方向。

二、背景

2.1 個人背景

  • 大學:中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大一讀過一年政治,後來大二平轉)
  • 成績:GPA 3.52 / 4.3 系排 68% (痾,你沒看錯我真的系排很低…QAQ)
  • 英文制式化成績:GRE 316、TOEFL MyBest scores 112 (R30 L30 S24 W28)(因為花了很多錢考試所以放一下)
  • 在學活動:在學期間參加過很多奇奇怪怪的活動,例如什麼偏鄉創意營隊、去韓國比過創業競賽、TEDxChungChengU、柬埔寨國際志工等等
  • 交換:德國交換一年
  • 在學三份實習:新媒體編輯實習、公益平台行銷實習、新創行銷實習
  • 正職工作:在軟體開發新創工作三年,主要做行銷與軟體專案管理相關事務(在工作中有接觸到一些使用者研究、訪談與易用性測試等等的)
個人背景僅能作為參考而已,但在整理出個人背景時,可以幫助你再之後架構自己的申請文件時有更好的脈絡。除此之外,如果還是在學生想要拼推甄的話,真的要顧好自己成績不要像我一樣...真的很慘...

2.2 申請結果

  • 甄試入學一階被刷
  • 考試入學正取(書審 88、面試 91)
*2021/11/16 更新補充
近期有收到信問說當初推甄沒過之後是否有調整申請資料?
我並沒有大調整申請資料,只有一點點微調而已,但我有針對「申請組別」進行調整。將我認為我最有優勢的「行銷管理」組別放為第一志願,以期增加錄取機率。(一種我相信我在行銷組別中實務經驗絕對非常有優勢,而在設計組別中應該會有其他比我更有優勢的人,交給他們去廝殺的概念 XD)

在我甄試入學被刷掉之後,朋友與學姊便勸我可以再投一次考試入學看看,畢竟機會成本很小,都已經準備了何不讓自己多一次機會試試。而且有很多人都是投遞兩次申請才成功的,真的不要放棄!!!!

甄試失利別害怕,考試入學再投一次!!!有試有機會!!!

📌 110 級的推甄與考試入學所需資料其實基本是一樣的,都是需要繳交個人資料表+面試而已。

以下拿 111 學年度資料來看,甄試入學在每年的 10~11 月進行,而考試入學則在每年 2~3 月進行。

甄試入學與考試入學所需資料差別

2.3 時程

2020.10.1x 在甄試入學截止前一週才最終決定要投遞申請,最後用了大概四天把所有申請資料生出來(這真的是壞示範,不要學我…)但這也告訴我們:

只要開始動起來,就來得及!!!

不要逃避、不要懶惰,一定有辦法在時限內生出資料的!!!!

一起申請的戰友兼提前入學的同學 J+ 當時極力推薦我申請清大服科

2020. 11.1x 甄試入學第一階段被刷掉(據我知道當時認識的人的在校成績,很多系排 1% 甚至是全系第一名的人申請,我這系排 68% 被刷也是應該嗚嗚,在校生要好好顧好成績喔!)

2020.12.1x 決定再次投遞考試入學,因此重新填寫了一次申請資料再次請推薦人幫我寄送推薦函(當時因為有些事情耽擱到,我是在截止前一小時才填完所有資料的,拜託真的不要像我一樣,凡事先做先好!!!)

2021.02.0x 由於一些個人健康因素,從前公司離職休養。一邊休養一邊人生陷入低潮與徬徨 XD

2021.03.05 意外收到考試入學複試通知,我當時其實已經忘記這件事情準備重新找工作了

讓我的人生重燃希望的一封信

2021.03.05~03.13 找了兩位相關系所的朋友模擬面試與準備面試

2021.03.13 考試入學第二階段面試

2021.03.25 我永生不會忘記的一天,我在我 26 歲生日當天收到了正取通知嗚嗚嗚嗚嗚!一掃陰霾!!!🎉🎉🎉😭😭

三、資料審查準備

資料審查分為以下三樣成績單推薦函個人資料表,以及考試入學會多需要的額外審查資料

由於我有準備過一點點美國申請的資料,因此申請上的撰寫方式與思考方向跟美國申請有點像,但個人淺見申請文件都是同樣的邏輯,怎樣透過多樣的方式去向教授呈現你的優勢與你的個人特質才是最重要的。

3.1 成績單

成績單這個就是制式化的東西,這邊建議大家要儘早跟學校申請,避免時間上來不及。

我當初的申請時間非常急迫,而且又在連假前,因此有直接打電話至原大學教務處詢問相關解法,先行拿到 PDF 檔,真的非常感謝中正大學承辦人員的協助與幫忙。

(大家真的不要學我,不只讓自己緊張也造成相關處室承辦人員的麻煩,真的是不好)

3.2 推薦函*2

我分別找了三位推薦人作為預備人選,分別是大學系上教授、大學團隊創辦人與前公司合作已久的一位工程師同事。這三位推薦人,比起什麼更赫赫有名的人,是更熟識我且與我共事都有一段時間的人。

邏輯上來說希望他們幫我驗證:學業上的表現、課外活動的表現與進入職場上的合作表現,多樣化的呈現我這個人。

📌 準備方向

讓推薦人放心,壓好相關日期有禮貌的詢問,並按時做好相關步驟準備!

  1. 事前邀請:邀請時我會闡述與這位邀請人的關係(例如曾修過什麼課獲得怎樣成績等等的,喚起推薦人的記憶),並告知為何想申請這個系所,以及為何想特別請這位推薦人撰寫推薦函,跟這位推薦人所推薦事項之間的連結,再詢問意願。
  2. 確認邀請:邀請人確認完成後,我會再次先告知我的後續規劃與步驟讓推薦人放心。這邊我有告知推薦人我會在幾號之前寄出推薦函擬搞給他們過目,並且附上我的個人申請表初稿,讓他們更清楚我為什麼要申請與相關內容,之後再讓他們自由發揮。

3. 寄出推薦函擬搞:寄出推薦函擬搞之後,會告知推薦人在幾號之前我會在系統輸入他們的信箱,請他們寄送出正式的推薦函。

(我有自己操作過相關的步驟,去模擬推薦人怎樣幫我輸入推薦函在系統上,總之就是站在他們角度想,讓他們無障礙的幫我填好推薦函就對了 XDD)

4. 最後最終確認推薦函有被系統收到即可!!

系統寄信確認推薦人完成推薦函

推薦函大致內容:

  1. 開頭講推薦人與我的關係、共事多久等等的作為引言。
  2. 中間段落部分,每段落講 1~2 個我想強調的重點 / 特質,然後用實際的例子佐證。(例如我很能站在用戶角度出發,為用戶著想等等的,帶入工作中合作到什麼案子,做出什麼事情因此讓推薦人印象深刻)。
  3. 最後結語為什麼要推薦我等等的。
配合好推薦人時間真的很重要,推薦人真的沒有義務要幫我!所以能更好的配合好對方,幫對方解決麻煩更重要!!!我找的推薦人都是跟我很熟識的推薦人,真的非常感謝他們的協助,甚至與我通話或是文字詢問,有沒有什麼他們沒想到但是想要特別提出的內容!嗚嗚嗚嗚嗚!!真的超級無敵感心!!!!

3.3 個人資料表

個人資料表除了一些制式化需要填入的申請基本資料外,其實只有三題開放式問題,需要中英填寫。

英文的部分其實我有用我之前申請美國的文件改,因此有請母語人士潤稿過。(因為沒朋友(?),我是使用 The Writing Center 這個潤稿機構的付費服務我覺得蠻貴的,大家可以自行斟酌參考,如果有外國朋友可以幫忙也行!)

📌 準備方向

  1. 我覺得有個很重要的心態就是:

跨領域就是跨領域,沒有人特別厲害或是不厲害,找出自己獨特的特質,說好你的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並且要把自己作為一個角色,把你過去的所有經歷以及你未來想做的事情串起來,把這些點都連接在一起,知道自己為何而做,與如何去做~~

很推薦我自己在簡報或是在思考撰寫申請資料時很常用的 Simon Sinek 黃金圈法則,可以更好的幫助你去架構出令人信服的故事: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2. 研究系所官網

這算是申請美國研究所必用的招數(?),同理去研究所上官網,理解課程模組,然後收集一些我覺得會常用且跟我個人經歷相符以及接下來申請資料有所重合的關鍵字放入。

例如:科技與人文跨領域結合、用戶研究、商業思維等等的

📌 問題

▶️ 動機題:What are your career goals? How do you see our program supporting your career goals?Which optional classes do you see as being important to achieving your goals? (Please answe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eparately, each version within 500 words)

我主要說我想要朝向哪個職務前進,而這是奠基於我以前的什麼經歷串起去講的。

我想成為一位具備用戶洞察力、持續打造具有社會創新精神的產品與服務的 xxx,深入社會公益化領域。這樣的啟蒙來自於大學時,xxxx 認知到藉由「釐清他人所需、定義問題、提出解法」的模式,真能對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長遠且良好的改變。而後工作中 xxxxx

而由於我有過工作經歷,因此裡面也有放入一些,在工作中我發現 xxxx,因此我希望透過學術訓練,強化我的 xxx 技能之類的,這也是我為什麼需要回來唸研究所。(而我所講到的東西其實在我接下來的申請資料中都會提到)

例如:我想藉由服務科學所「科技與人文」跨領域的學習,能夠讓我具備商業思維與扎實的用戶研究功底。將人本設計的思想,貫徹於產品與組織之中,理解所有流程、接觸點甚至是文化。從執行面切出,挖掘使用者需求,並運用創新能力,替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並且在未來的系所課程中,想要朝向哪個模組的什麼課程,簡易列點去說,來顯示出自己有研究過系上的課程。

▶️ 經歷題:How will your past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ject and/or work experience(s) contribute to your studies in our program? (Please answe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eparately, each version within 500 words)

相信大家都有蠻多自己的特色經歷,建議主要選 3~4 個想說的重要經歷,並且給予一些大小標,輔以數據佐證,來說明這些經歷帶給你的成長。

我自己是這樣亂下標的 XD例如:
1. 開創性專案執行能力:從 0 到 1 不斷的創新嘗試,加強策劃能力
然後後續放了我做了什麼事,扮演什麼角色,帶來的成果等等的。

(由於我自己已經有工作經歷,因此在放經歷比重部分,我是大概學校與工作放 50/50。)

▶️ 能力題:What are your core competences and skills? How have you developed them? (Please answe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separately, each version within 500 words)

如果我的同學 June 一樣,我也是分軟硬技能去講,然後做了什麼等等的。(其實我覺得有點像是自傳的加長版,只是換句話說而已 XD)

例如:
1. 社會科學與文學訓練,讓我更好的與世界溝通
後面就說我參與了什麼,獲得什麼訓練,然後將這些技能發揮在哪裡!

🤝 文件寫一寫其實自己會有盲點,我有請幾位申請過研所的朋友與學長姐幫我看文件,進行修改,所以也是在短短幾天內改了超多版的 QAQQQQQ

由於學長姐或別人時間都很忙很寶貴,每個人可能只有一次有空的機會幫你進行校閱或是內容建議,因此最好是能夠每個版本有個 80~90% 的完成度再請別人幫你看,這樣也比較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

📌 以上的申請資料,最後會填入一個線上表單內,因此教授們會看到的是滿滿的純文字,記得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善用大小標與標點符號做出差異,除了方便自己撰寫之外,也利於讀者閱讀很重要!!!

3.4 額外審查資料

目前好像只有入學考試會需要,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個「作品集」,也是一個讓教授多認識你的地方。

(由於當初時間很趕,所以我是用 Canva 來製作的!這邊我之前看了很多申請國外 HCI 大神的網站作品集,思路都很清晰,啊我真的是門外漢就先不獻醜了)

可以參照之前學長姐所說的「圖像化、視覺化呈現」裡面內容包含:

  1. 封面
  2. 簡易履歷(就是個人資料表填不下但我硬要放,也不知道對不對 XD)
  3. 以前所做事情的一些成果(我有選大概 3~4 個專案放),裡面有說明我的角色、做的事情與最後呈現的一些成果圖、照片等等的
由於我不是設計專長,因此我的思路是:寧願放幾個比較重要的專案,也不要大大小小專案亂放很混亂,就以統一整齊的規格或格式來看就好。我裡面有放一些工作中辦實體活動專案、行銷專案、社群文案、App 活動專案等等。

4. 一些額外放的:以前實習的撰寫的文章、我曾經做過的一些繪圖練習、能呈現我這個人的照片還有放上一些活動競賽證明跟語言檢定。

四、面試準備與面試問題

面試準備方向

我自己覺得跟工作面試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就是不會才要回來學,除了要表現出你會了什麼與這個系所有什麼關聯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你為什麼想要回來唸書!!!!!

📌 自我介紹 1.5 分鐘(中英文皆有)

我有準備了一個 1.5 分鐘~3 分鐘長的自我介紹,並搭配著板板去講,想要以「主動出擊」方式,向教授介紹我這個人。

我是把自己想像成一個🌟角色🌟,闡述人格特質 > 專案跟服務科學的關聯 >為什麼想來念服科所,講完這個故事。

我自己最後的整體架構是說,我覺得我是個探險家,喜歡在行銷與專案的領域中探索,從 0 到 1 創建專案 > 帶入一些經歷與在這之中我發現了什麼、探索了什麼 ,為什麼是服科 > 希望接下來繼續在這個領域繼續探險

在古老文具店買到一個少女漫畫版版快笑死,然後夾上我準備的 A3 面試相關資料,放入一些介紹自己的關鍵字
但板板這個東西真的可有可無,不要因為板板而把自己侷限住,反而喧賓奪主或是本末倒置了!!!!如果要使用的話要建議附上中英文,然後字體要大以利教授觀看。(我的拙劣的排版能力讓大家見笑了 xd)假如使用板板,要記得你最後面所講的東西,其實會最讓人印象深刻,因此要記得放最重要的東西,也要小心很可能會被問。也有同學沒有準備版版,只準備個人基本資料,或是就直接口頭面試也是被錄取了,因此更重要的是「內容中如何好好地傳達與闡述你這個人與你為何而來的理念!!」

模擬面試

因為我很久沒面試了,所以我做了兩件事:

  1. 先自己去猜教授可能會問我的問題(結果只中一題 XDD)進行擬搞,畢竟有些話我用中文說都要想了,非母語人士用英文也是很困難啊!!!
  2. 跟兩個相關系所的朋友約好一小時的模擬面試時間,幫我面試,並且給我不留情面的打臉!!!!!
在模擬面試前甚至當下都非常淒慘的我

我其實一開始的準備非常不充足,朋友甚至直接對我說:「你確定你有想要被錄取嗎?你確定你想念清大服科所嗎?」😭😭😭😭

我最基本的三題都沒有答的很好,以下三題真的非常值得好好思考,並再次審視自己:

1、為什麼是服科所?
2、為什麼是服務設計?
3、為什麼要讀研究所?

後來就再次釐清好自己的自我介紹,重新架構好每個問題的答案,把「自己跟服科的連結再次串接起來」。

(說來好像容易,但其實到面試前一天都還在大改,嗚嗚嗚嗚嗚!!!!)

練習練習練習!!!還有多擬搞!!一定要找人聽你說的答案!!!

在我最後最焦慮與緊張的時候,我的朋友跟我說:「面試的時候被電是正常,有時候老師也不一定是想問出正確答案(甚至有些東西也沒有正確答案),只是想要問考你的應變能力而已。」

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做好你能做的所有準備,相信自己,不要逃避與害怕,不要放棄!!!勇敢的不卑不亢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就好。

🚨 清大服科當天面試問題

當天面試時,我除了一直狂背自我介紹之外,因為很緊張我就搭訕人聊天 XDDD
剛好認識了兩位同學,然後也真的成為同學了!這兩位同學也都有工作經驗 1~2 年不等,分別是行銷與資料分析相關的。其實在面試當下能做的不多,不如多認識點人,講講話幫助自己放輕鬆!
  • 面試日期:2021/03/13
  • 面試時間:8 分鐘(我是倒數第 3 還第 4 個的樣子)
  • 使用語言:全英文(即使該場次沒有外籍老師)
  • 教授:3 位(王貞雅老師、林福仁老師、郭佩宜老師)

(我那天其實很緊張,有些問題跟東西講完真的有點忘記記憶稀薄…我盡量…而且我當下真的覺得我好像沒有面試的很好,但我有盡力每題都有講出來我想講的東西…)

教授很親切的跟你問好,也認真在聽你講話,但我覺得真的不是單純聊天,是真的在面試 XDDD(講什麼廢話)

(👨‍🏫 為教授,🐷為我,以下為全英文

👨‍🏫:「請簡單自我介紹」

🐷:「開始自我介紹,看著板板講好像超過三分鐘」(教授們一邊點頭一邊在看申請文件,其中王貞雅教授從頭到尾盯著我跟板子看,讓我覺得殺氣很重但還是裝鎮定微笑繼續講 xddd)

(其實我覺得接下來的面試問題,很像我的自我介紹的延伸版,因為有些答案我自我介紹中有稍微提到,算是已經把老師想問的問題先點出來了。)

👨‍🏫:「你的職涯目標是什麼呢?」

🐷:「我想要成為一個 User-Centric 的 Product Marketing Manger,打造出符合用戶使用需求的產品,並能妥善傳遞產品價值給用戶之類的。」

👨‍🏫:「喔~這不就跟你目前在做的事情跟工作很像嗎?」

🐷:「喔,沒有,我目前在做的事情其實比較是在掌管專案進度,處理一些測試事項什麼 3@$#Z%$U 講了一些工作的項目給教授聽。」

(這裡有個記憶斷層,我有點忘記是我自己有說在服務科學裡面的行銷是什麼???還是老師有問????但我有提到說我覺得在服科中所強調,能夠「與所有利益關係人共創價值」這件事情,對我來說非常迷人,而不單只是廣告或是單純傳遞產品訊息而已。我記得我有講這句 It fascinates me that xxxx lol)

👨‍🏫:「(邊聽邊看申請文件)那你之後還想要找哪種公司的工作呢?」

🐷:「還是希望朝向科技公司的工作,尤其是軟體業的部分。」

👨‍🏫:「例如?」

🐷:「痾… Microsoft 」(因為我之前看過 June 的申請文,她說 Microsoft,我一時情急就說 Microsoft,超瞎 XDDD)

👨‍🏫:「喔~Microsoft,不錯的公司」

🐷:「嗯嗯!微笑以對:))」

👨‍🏫:「噢,你 2018 畢業,你現在已經工作了三年,為什麼還想要回來呢?」

🐷:「(把自己背好的那套拿出來,有點忘詞不是完全背的東西,但有表達到我想講的意思 XD)在執行專案的過程中其實發現缺少了嚴謹的學術訓練,有時候會沒辦法很確切知道用戶背後的需求、他們怎麼想,有時候會沒辦法很好的做出決策,因此才想要來進修,希望自己能夠理解用戶所思所想,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那這樣的話你有看過我們所上的課程了吧?想要修什麼課呢?」

🐷:「服務行銷模組部分,我想要修跨文化行銷溝通還有(我忘了我講什麼但就是行銷模組的課程)。創新服務與設計模組部分,我想要修行為改變設計與服務設計等等的。」

🔔🔔🔔🔔 叮叮叮叮,第一聲鈴聲響~

👨‍🏫:「OK 時間到,很高興今天你來,可以出去了」

🐷:「好,謝謝教授」(但內心一片問號,因為前面的人都兩聲鈴響才出去,害我一直以為我被趕出門了 QAQQQQQQQQQ)

後來結束後看似淡定的喝了所上提供的黑糖珍奶,但我其實回家之後爆哭,因為以為自己沒有表現好教授不喜歡我被趕出來 XDDDDD(超瞎)

📌 面試心態

  1. 你已經做好最萬全的準備,就好好的上場去把你所準備的東西講出來吧。
  2. 保持謙虛誠懇,不要妄自菲薄,然後好好的盡力的把自己想要講的東西說出來
  3. 專注在當下,別人與你無關,不管其他人看起來正裝多厲害或是什麼的,保持好自己的特色,跟老師講好你的故事就好。(補充一下我當天是穿 Smart Casual 也不是純正裝)

五、心得

今年的申請人數真的超多(尤其疫情影響應該很多本來跟我一樣想申請國外的人也都跑來申請了 XD),也因此在錄取服科的當下,真的是不敢置信,我還記得當天朋友幫我慶生走進餐廳前接到這個消息,我整個人都在顫抖。很幸運的能夠順利錄取,在這路上真的是受到太多人的幫助,如果沒有他們我真的是做不到。

如果是跟我一樣有工作經驗的人真的不要怕,所上很多工作 1~2 年甚至是工作 5 年才回來的人,想要唸書真的永遠不嫌晚!而且我相信有過工作經驗會更知道自己想要或是缺少什麼,也有一定程度的吃香(嗎?)!當然也是有應屆的人來念書,因此我自己真的覺得大家都是跨領域而來,只要想清楚為什麼是服科,只要有辦法跟教授們證明自己跟服科真的很 match,是有希望的!!! 💪💪💪

在我很焦慮很害怕的時候,我也很喜歡上網看別人的分享文,幻想自己有天也能成為一員。但看歸看,更重要的是要去行動!!!不管是要寫申請資料表,或是練習面試!看完文章最重要的是,開始行動才是王道啊!!!!祝福大家都能勇敢踏出第一步,接下來慢慢一步一腳印地完成目標。

在心得的最後,想小小的紀錄一下,2020 的年末一直到 2021 年錄取清大服科前後,其實我經歷了人生中最長一段從未想像過的低潮,也曾經小小的失去健康過,在這期間真的受到太多幫助,並因此對於人生有很多的感悟。

沒有什麼真的不可以,凡事也沒有絕對,要保持彈性並持續當個善良的人,也要多跟身旁的人們好好學習。除此之外,不知道在哪裡看到這句話,想送給自己也想送給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 保持心裡的光,因為有人會因此走出黑暗 🌟

未來的道路依舊可能曲折漫長,期許自己能繼續慢慢學習,能變得更加成熟柔軟,也要繼續健康快樂。並像朋友曾說的:「向知識保持謙卑,因為沒有人能全部擁有。」

六、致謝

  • 謝謝媽媽、爸爸、弟弟對我無限的愛與包容,謝謝大阿姨、二阿姨、四阿姨、小阿姨、外婆、在天上的外公及所有詹家人的愛,沒有你們就沒有現在的我,謝謝你們一直都在。
  • 謝謝我的推薦人中正外文系的 Gina 教授、TEDxChungChengU 的祐任、前同事 Ben,謝謝你們義不容辭的幫我寫推薦函,謝謝你們身為前輩的無私。
  • 謝謝大學時代的好友,直屬蟲魚跟阿笨、施施、謝苡G、陳佩、HHS、斑馬,謝謝不成熟的我總是被成熟的你們帶領著。
  • 謝謝幫我看文件、提供我建議的 +0、宇葶,沒有你們就沒有最後的申請文件。
  • 謝謝我最棒的戰友 J+,謝謝你叫我申請服科、幫我看申請資料陪我模擬面試,衷心的希望你也能再次達成你的目標,沒有你就沒有在服科的我!
  • 謝謝忙到爆的小薇抽空幫我模擬面試,幫我一起重新架構自我介紹還有板板,愛你一萬年。
  • 謝謝遠在荷蘭、西班牙、丹麥的 Lily、晴晴、還有小楊隔海給予的鼓勵與關懷。
  • 謝謝台中 Squad 最愛的姐妹偷君跟樺樺,謝謝你們給予我的關照,愛你們永遠不嫌多嗚嗚。也謝謝遠在紐約的姐妹胡修,我愛妳。
  • 謝謝台校幫的龍哥、巫霖、蘿拉、維尼、Karie、哈比、阿采、熊仔、阿梅、科特、伊索還有許多人的支持,謝謝你們,願我有天也能成為你們的心靈支持。
  • 謝謝心靈導師暨我的青梅竹馬宋胖、粉紅芬阿姨、楊老師,謝謝你們給予的關懷與幫助,也謝謝你們幫我代禱!
  • 謝謝德國交換時期認識的 Elly, 錢錢和 Jack,謝謝你們的支持,祝願你們生活與學業、工作一切順利!
  • 謝謝前同事趙老師、Delphine、Frieda、Serena、David、徐爸,謝謝你們在此期間給予的鼓勵與幫助!也謝謝面試期間的神奇校友 Stanley Liao,以及很多可能間接幫助過我的人,真誠的希望你們都能健康、平安與快樂!!!

我真的何德何能能受到這麼多人的幫助,也期盼有天,我也能夠如同你們一般,成為能給予其他人很多幫助的人。💛

七、最後

最後的最後,感謝看完這麼長文章的你,也希望文章分享對你有幫助。如果有什麼想要問或交流的問題,或是希望我補在文章上的,歡迎 Email 給我:sally.chou@iss.nthu.edu.tw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列點問問題,這樣比較好完整回覆 XDD)

假如真的有更近一步想要討論的,建議參考看看我的諮詢服務

同場加映

祝福你的申請之路順利,也願所有善的循環都能持續下去!:)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按讚打賞我,請我喝杯奶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