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科技實習心得|成為時刻科技行銷營運實習生的那五個月

我花了五個月的時間,跟著 Forest & SleepTown App 一起成長,發現自己的一無所知。

Sally Chou
30 min readApr 4, 2019

好久沒有寫文章了,大概從今年農曆過年後,因為一些個人計畫以及工作開始進入忙碌的幾個月份,懶癌發作,越來越懶得用文字紀錄生活與工作了(汗顏)。

但最近又到各個公司招募季了,又要招募新一波實習生了!免不了想幫公司與過往的自己做點紀錄,記錄一下在轉正前,人生中最後一段實習期間的故事與心得,就讓時光回到 2017 年末……

這篇文章原本刊登在個人臉書上,當初希望能藉由分享經驗,多讓一些臉書上的學弟妹們知道時刻科技,甚至是進一步投遞履歷才寫下。原文寫於 2018 年 6 月,後來個人覺得很害羞,就鎖起來了,2019 年 4 月全部重新改寫。這篇實習心得因爲本人文風偏囉唆又很多小劇場,所以篇幅很長,真的非常長,慎入慎入 ,建議閱讀時間 15~20 分鐘。雖然是微葉配招募文,但裡面的字字句句真的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時刻科技標準藍牆 XD

在時刻科技的那五個月:

  1. 我是怎麼遇上時刻科技的?
  2. 連新手村都要自己蓋的實習生,那五個月中我所負責的專案!
  3. 結語:怎麼看待時刻科技實習?優缺點在哪裡?

我是怎麼遇上時刻科技的?

其實也是在 Blink 實習資訊佈告欄上看到的,當時共同創辦人 Marcus 在上面 Po 文徵實習生。當時延畢一學期的我,看了實習內容包括經營社群、籌辦活動等等工作之後,覺得符合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時薪不錯,就這麼報名、面試,之後在 2017 年 11 月時與其他三位實習夥伴,正式成為時刻科技第 0.5 屆實習生的一員啦!

很多人應該都沒有聽過時刻科技(就跟我當初一樣 XD,但是聽過時刻科技開發的產品 Forest SleepTown。)聽到時刻科技之前,其實很久以前我就已經知道 Forest 了(但是沒用過 XD),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原來團隊在台中(其實是因為團隊創始成員大部分都是台中人),也因為地緣關係覺得太適合自己了,我一定要報名(握拳)。

SleepTown & Forest

Forest 與 SleepTown 都是運用遊戲化機制,幫助使用者「放下手機」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 App,目前在全球有超過三千萬用戶。只要在 Forest 內種下樹苗,調整專注時間,保持在種樹畫面,讓小樹慢慢長大,就可以獲得多重獎勵與累積金幣在非洲種下真樹!但如果你離開了 App,小樹就會很可憐的枯死。SleepTown同理,也是一樣每天睡前蓋房子,只要不玩手機,乖乖睡覺,隔天起來就能蓋出可愛的小屋,自己建設專屬城鎮!

(不多說了再說下去就像在介紹產品了 XD 總之,雖然是自家產品,但也因為實習變成忠實使用者,甚至後來用 Forest 跟 SleepTown 幫助減重了 15 公斤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而成為時刻科技實習生之後,最主要負責的業務都是與 Forest 相關的行銷營運專案,也因此開啟了為期五個月的探索之旅。

連新手村都要自己蓋的實習生

實習的五個月期間,因為算是公司第一次比較認真招募的行銷實習生,雖然老闆們會給予方向,但因為過往也沒有專職的正職(當初都是兩位共同創辦人自己嘗試的)或是行銷實習生,也因此實際上很多東西都是大家一起從頭開始摸索,甚至連新手村都要自己蓋,不過也因為這樣才能從實戰中學習。。(當時公司的成員人也很少 XD)

這對於以往參與的實習計畫都較為成熟的我來說,其實是與想像中有很大的不同,這也就是為何會說當初我們是第 0.5 屆實習生的緣故。不過我個人是很喜歡也蠻習慣這種從無到有執行專案的模式,所以算是痛並快樂的工作著(?)

因為是學期間實習,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遠端實習,一週固定兩天進辦公室。由於個人之前的經驗比較多是大型線下策展、活動企劃等等,覺得自己對於社群行銷並沒有那麼熟練,因此我同時還有報名錄取另外一個完全遠端的社群行銷實習(主要協助一個公益平台經營粉專)。

藉由這個遠端社群實習能夠馬上互相使用所學,雖然有段期間比較忙碌,但剛學到或是稍微摸索出雛形的東西與知識就能馬上運用操作(例如追蹤成效、抓受眾、發想貼文、簡易操作 chatbot 、基礎臉書 / Instagram 指標與知識等等)、測試成效並且優化,個人覺得蠻好的 。

2017 年時的小辦公室,還有我的鮭魚坐墊哈哈,辦公室裡面所有座位加起來大概只有 10 個 XDDD

實習期間我負責過的專案其實一直不斷快速變動與轉換,而且很多想法提出來與老闆跟夥伴們討論之後,進行細部規劃就能直接負責做下去了,這應該也算是實習中第一次感到很不可思議也覺得很棒的時刻!而且透過不斷跟老闆、夥伴們討論,才能一直持續優化許多專案!((就像是直接提槍上戰場,不死的都能讓我們更強大的概念,喂~XD)

專案內容最基本的有包括產品的競品分析、App Store 相關數據優化研究(在實習期間也算是 ASO 應用商店優化的一環,另一位夥伴負責的是關鍵字的部分。後來其實有更多進展不過都是後話了)、產品相關優化提案、市場拓展與相關社群經營、第一次 App 內專為用戶舉行的活動,也因為這個活動獲得超出意料之外的成效,讓銷量有卓越的成長,當然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支線任務。

在執行這些專案的過程中,每天都在解決全新的問題,當專案真正上線的一刻,真的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對於 Growth Hacking Marketing、Marketing Analytics 、Social Media Markting 、 App 相關知識也越瞭解越多。在這之中,越接觸越摸索就覺得所謂的互聯網或是網路行銷、App 成長與行銷,背後真的有太深的大海與學問了啊……

以下分享在這五個月內我個人負責程度比較高的 Instagram 經營、破百萬閱讀量的「給 Forest 一封情書」App 與社群活動與一部分的 ASO 相關專案。

我主要所負責的三大類專案

Studygramer 接洽與 Instagram 相關經營

實習開始的一週後,我所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其實就是我當初在面試題目時所遇到的問題:發想讓「 Forest 在現有用戶族群中達成口耳相傳的效果」相關活動、企劃提案。

當初其實也提了一些活動相關的提案(很多現階段還蠻不可行的,例如打公車廣告、跟補習班合作等等),但遇到最大的難關就是 Forest 其實是付費 App,跟常見的免費 App 相比行銷方式上有許多侷限。而且產品本身的商業模式就是一次性下載,不像有些手遊有更高的 Life Time Value,為了要吸引玩家氪金,也擁有足夠的資本可以廣投廣告或是舉行成本較高的行銷活動。

App 產品與其他產品最大的不同就是,聽過選定發佈之後,就能面向全球發售,也會因為各個地區文化不同,而有不同的消費習慣。假如要從台灣市場出發的話,台灣的用戶又比較不習慣付費下載這件事情(應該很多人看到 App 要付費,就不想用轉而找免費 App 了 XD)。

也因為這樣的天生缺陷(?),我們認為從現有用戶的角度切入,想辦法以一傳十、以十傳百打入潛在客群,或許會是比較好的一個方向。(想想要是今天你非常信任的人跟你推薦一個愛用產品,你一定會相信並且接受他的推薦。)

苦惱了兩三天,觀察與研究了潛在學生客群的習性之後,有天突然靈光一閃,想出了一個簡單(?)可以切入的角度,那就是——「微業配 XD」。

目前在 Instagram 或是 YouTube 等平台上,其實在學生族群中(尤其是歐美國家蔚為盛行)有一系列叫做 #Studygram、#StudyWithMe 的貼文或是影片、直播等等。

Studygram 合作

許多學生會將自己整理好的筆記、手帳或是讀書心得,上傳到相關的社群平台上,吸引許多人追蹤與分享。也因此我們認為如果可以邀請這些大 V 試用 Forest,並分享相關使用心得,應該有辦法在學生族群中擴散。(一種假如學霸也用這種方式讀書,他們的粉絲也會因為這樣的背書,相信這個東西也很值得信任的概念。)

既然要展開邀請,那就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想他們怎麼樣才會接受邀約。討論出來後採取的方式是提供一些免費兌換碼給這些學生大 V,讓他們為自己的粉絲辦抽獎活動,除了能夠讓大 V 們有跟粉絲互動的機會之外,也讓產品能夠以較低成本的宣傳方式,增加曝光度打入潛在客群。

想好規劃好後,那就剩做下去啦!於是後來有一段時間,我就開始負責找尋各國的學習類大 V(用社群工具去評估這個大 V 是否真的有真實粉絲,不是假的僵屍粉、並且持續跟粉絲有互動)、大概找了各國約 30~50 個Instagramer、學習直播主等等、老闆們與公司設計師也協助設計邀請用相關簡介海報、撰寫邀請信與文案、翻譯、持續往來聯絡、溝通合作內容,並追蹤最終成效中度過,對我們來說這真的是次非常好且效果還不錯的新手嘗試。

當初的相關介紹海報

而為了要進行上述的合作與進入 Instagram 這個平台,與當時比較有經驗且開始規劃經營臉書的實習夥伴還有老闆們討論之後,我們就正式開始經營許多年輕學生族群愛用的 Instagram 啦!

從一開始定位 Instagram 的經營模式、風格,我們依舊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將之定位為與歐美用戶們溝通的社群(台灣用戶我們使用臉書、中國大陸用戶則以微博作為最主要的溝通管道)。

官方 IG 的史上第一篇發文(現在看起來好感人 XD),這個樹種是假的不是 App 內樹種,有發現有個小巧思是 Instagram 的特別配色嗎?

一開始嘗試經營的過程中,我們有提出許多種設想,包括新產品功能簡介、粉絲互動社群活動,也可以不時發出些幕後花絮,讓對團隊好奇的用戶能夠有一窺神秘面紗(?)的機會。後來追蹤成效後發現,其實對於用戶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與產品還有自己有關的訊息,也因此經過不斷的調整後,我們後續也為用戶辦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社群活動、並且發出用戶最關心的產品更新文等等,讓社群始終能保持互動。

復活節找彩蛋小互動~

經營過程中前期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其實是協作端上的建立,從一開始還有點混亂,沒辦法準備好相關發文的時期,甚至在文案或是與設計師協作過程中,一直都沒辦法確立好彼此的時間進度,後來 Marcus 看不過去(?)之下,便帶著我們開始認真討論建立發文流程。

當初使用 Trello 在管理社群上的發文規劃(目前已經封存沒在用了 XD)

當初規劃的專案工具還是使用 Trello 的年代,用看板式的協作工具,可以很方便的管理每次發文的進度規劃。一開始我們會定好每個月預計的發文提案、將一些想法納入靈感庫之後 ➡ 定位受眾與溝通訊息寫出草稿 ➡ 撰寫文案 ➡ 發文附圖發想 ➡ 交付設計 ➡ 審核 ➡ 翻譯 ➡排程等等。透過這樣的形式,大家可以更加了解彼此進度,且在安排上能夠更有餘裕。

每一篇看似簡單的發文背後,其實都經過了一整串的安排規劃與協作。當然發文不是發出去就結束了,我們也開始從每周的成效進行追蹤,後來建立起月報的習慣,透過不斷的分析成效,持續優化,才能讓社群持續經營下去啊!

其中也使用了使多工具的幫忙,像是利用 Buffer 協助排程、社群數據分析工具分析成效、或是連 Trello 都加上日曆擴充讓安排更清楚,可以節省時間更聰明的工作。不過隨著後續的發文與社群活動相結合提升複雜度,流程上的變動,還有看板式協作工具的侷限,Trello 已經不敷使用,目前都是用 Asana 進行專案管理。

即使現在個人的重心已經不在 Instagram 經營上了,但與所有實習夥伴一起從無到有創建,一開始一個粉絲都沒有,到現在是個擁有 1.5 萬 Followers 的官方帳號,雖然還有努力的空間,但真的是一段依舊持續不斷往前的過程!(現在想想覺得好感人嗚嗚)

破百萬閱讀量的 App 與社群行銷活動:給 Forest 的一封情書

剛剛說的主要都是社群上的經營,現在想分享的是我實習生涯中辦過最大且最難忘結合社群與 App 內的活動——給 Forest 的一封情書

活動舉行平台依據語言區分主要有臉書(繁中、英文)跟微博(簡中),而因為 Forest 有蠻大的用戶群體都在對岸,因此這邊特別以微博角度,分享這方面的規劃。

此活動前期詳細發想規劃,可以看看我很久以前在公司部落格寫的這篇文章《我如何在實習的第三個月,辦出話題閱讀量 161 萬的微博活動?(上)》(目前只有上篇,因為一直寫不出來下篇,而且被逐漸遺忘了... XD)
活動主視覺海報

這個活動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結合情人節與農曆新年的 UGC(用戶生產內容)活動,用戶只要在活動期間,根據指示在社群平台上公開發文,分享與 Forest 相遇的故事,並加上相關 Hashtag(也就是 #給 Forest 的一封情書#),獲得貼文連結之後,即可在 App 內解鎖用戶最喜歡的限定樹種。參與活動的貼文,我們還會從中選出優選文章,替用戶種下真樹,並且送出實體的紅包袋還有貼紙獎品(甚至還一張張手寫他們名字在真樹小卡上~)

早在前期發想時,我們就一直有在經營資深用戶群組,在群組內跟用戶喝咖啡聊是非(?)的過程中(有些用戶還會瘋狂發表情包,真的很好笑而且很療癒 XD),發現他們真的很認真讀書,對於 App 的黏著度很高之外,非常喜歡一些類似貼紙、手帳之類的物品還有 App 內的新樹種。

找出他們的特性之後,在後期的活動發想中,也以這項特點作為吸引他們參與活動的誘因。並且在社群上持續互動(包括在用戶群組中有點不一樣的小彩蛋、在微博上很用心的回覆用戶貼文等等),也為了讓活動在社群上持續維持熱度,我們也陸續釋出獎品幕後花絮,特別請書法家設計紅包封面等等,讓用戶感受到我們的用心,製造另一波話題。

當初在微博上持續釋出的相關貼文

我們認為這個活動雖然簡單,但因為用戶從來沒有玩過對他們來說很新奇的東西(App 內首次活動),又抓住了他們喜愛事物的心理,才能透過他們一封封感人的情書,將這個活動以及產品快速擴散在用戶的朋友周遭,也因此才能夠在微博上帶來超過百萬閱讀量!

有用戶分享過他因為使用 Forest 從班排倒數,到順利進步 20 個名次的勵志故事,也有用戶分享因為 Forest 遇到另外一個性別同樣的他的故事,這些小小的故事,讓虛擬產品跟用戶實際的生活加以連結,也讓我們能從手機上跟用戶更靠近一步。當初跟實習夥伴們請工程師爬下全球近 3000 封情書,花了 6 個小時從中選出優選,雖然覺得眼睛看到快脫窗,但其實看到這些真實分享,真的覺得異常感動!

一些用戶在微博上用語很真誠可愛的情書

一個活動,看似簡單但其實從頭到尾可能會經過以下的流程:活動發想 ➡ 社群 / App 活動企劃 ➡ 活動前期製作 ➡ 活動執行 ➡ 活動監控 ➡ 成效追蹤與覆盤。從活動發想如何能夠打中用戶,找到適合的題目,到在社群上最基本的文案,甚至是附圖如何讓用戶理解,在 App 內的活動流程,又如何能讓用戶順利參與,每個小小的細節,背後都有太多的學問了。

在社群上雖然有遇到點困難,但其實最大的困難點在於第一次舉行與 App 連動的活動,一切都是全新沒嘗試過的事物,也因此碰到不少前所未有的挑戰,甚至在很多異想不道的地方踩了坑。

就以最簡單的活動時間來說好了,以 App 的全球性來說,到底是要依照團隊所在地的舉行時間,或是依照所有全球用戶的當地時間來舉行,其實都會影響到背後機制,以及用戶是否能在活動的時間點,看到正確跳出的活動跳窗(Dialog)等等。(最基本的也要告知用戶要更新到哪個版本,才能夠參與活動。)

而在活動跳窗內,顯示的語言是否正確,甚至是上面的設計與文案是否能讓用戶清楚了解活動說明,知道如何參與活動(活動辦法與相關文案都要再三確認,才能避免爭議),這都是要不斷與團隊、工程師、設計師進行溝通,並且站在用戶的角度設想,這個活動是否都能讓所有人清楚理解,才能順利舉行。

在微博上的活動參與流程,告訴用戶在社群端、以及 App 內如何參與兌獎

活動兌換的機制其實更要仔細考慮清楚,並且多加測試。而且參與活動的用戶可能是達到上萬的量級,要怎樣透過自動化的機制,讓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缺少。甚至是事前要測試社群平台拿到的連結,是否會有多種不同的可能(例如微博就有海外版跟專用版、臉書本身的限制與其他社群平台又不一樣),要是一次性大量兌換,後台機制是否會有問題,會不會突然發生什麼事,結果用戶不能兌換,大量湧入客服系統?客服又要如何應對?

除了最好的情況之外,也要想到最壞的情況。假如真的有問題的話,有沒有什麼備案或是立即的解決辦法等等。每次不斷的討論再討論,好多個與夥伴燒破腦袋,跟團隊激盪想法的過程真的是又煎熬但又充滿著想解決問題的迫切。

以上講到的事情,其實都是當初活動上線那天所遇到的真實問題(苦笑)過程中真的遇到很多當初沒有想到的突發狀況,關關難過關關過,也幸好當天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斷來回討論與激盪,緊急處理應變,最終才能順利解決所有問題,這些都是踩過坑才能得到的教訓啊。

而在協作過程中,除了以用戶角度發想企劃之外,更要懂的從工程師、界面設計師的角度去思考,該如何溝通才能夠讓每個人都清楚這次活動的主旨、裡面想要帶給用戶的,甚至是讓彼此清楚負責的任務,怎樣才能順利協作。

也因此比起社群行銷,我更認為這次的活動整體更趨近產品 / 專案管理的範疇。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之下,不管是利用甘特圖或其他專案管理工具,保持協作順利,將所有的細節推演到極致、掌控風險,使活動順利進行,都是千金買不回的經驗。

也因為這次活動舉行,深入了發現更多不知道的大大小小知識(踩坑)點,後續在復盤整理時,也針對活動營運寫了萬字的 SOP 以及防踩坑秘笈(?),打不死的都能讓我們更加強大(握拳)!

當初的萬字覆盤文,培養起把工作 Know-How 記錄起來的習慣,防止自己再次踩坑,也能把經驗傳承下去~

萬幸的是,這次活動的成效真的非常好,雖然無法透露具體數字,但只能説不光是產品的曝光度,就連 App 下載量都在那個月份達成了數個月以來的最高巔峰,真是超出團隊意料之外的好,也讓我們對於舉行活動為之振奮!

雖然期間一直踩了許多坑,花了許多心力(例如後續寄送實體物品時,跟夥伴們光是包裝就花了好幾天,我自己就準備了快一百份禮物,寫信封寫到想哭 QQ),但也更讓我們明確我們真的可以為用戶辦出更多好玩的活動,辦活動的過程真的是痛並快樂著!

活動順利進行後,也要當當包裝工包禮物~

也因此在實習結束之後,接連著舉行了複雜度更高的地球日 In-app 活動。讓用戶們運用 App 中一起種的功能,與來自全球的樹友一起種樹(同時間甚至有 200 人一起保持專注),解鎖專屬地球樹、共同種下真樹,過程中雖然也是驚險不斷,但用戶們玩的開心,自己真的也超開心!一直到今日,嘗試過更多大大小小不同的活動,這邊礙於篇幅就不多說活動舉行過程啦~

ASO(App Store Optimaization)應用商店優化

這部分是實習接近中晚期時開始接觸負責的專案,也是一直到之前都還有陸續在進行的部份。ASO 全名是 App Store Optimization 應用商店優化,也是所有 App 開發商都非常重視的要點,假如自己沒有開發 App 的話,平常應該很少有機會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與業務。

概念跟 SEO 有些許的相似,假如 SEO 的主要作法除了改變網站結構、做關鍵字優化等等事項,讓你的網站被搜尋時能夠顯示在搜尋引擎的前方,另外如果不是做架構上的改動,你也可以用做出好的內容方式,吸引你的讀者,讓你的部落格或網站排序能夠名列前茅。

在 Google Play(左) 與 App Store(右) 上的 App Page,也是你的 App 吸引所有人下載的門面!(應該可以稍微看出兩邊有不一樣的呈現方式~)

就如同 SEO 一樣,要打造好內容,做 ASO 首先得將你的產品打造好,但只有打造好產品是不夠的。ASO 同理也是想辦法在兩大主要應用市場中,透過一些做法,讓你的 App 能在 200 萬 App 海中脫穎而出,不要躲在角落積灰塵 QQ 。

從 App Name/ 副標題優化、螢幕截圖優化、商城影片、關鍵字優化、商城敘述優化(怎樣講好一個故事,讓用戶能夠得到他所想要的資訊也非常重要)、用戶評分與評論、是否被 Feature(被編輯精選之類的)、類別排名,其實都會影響到你的 App 在商城中被搜尋與看見的可能性,最直接的就會影響下載量。

而且 Google Play 與 App Store 這兩大應用商城,各自著重的點又不同,甚至後台操作介面更是完全不一樣。例如 App Store 的後台其實有專門放置 App 關鍵字的地方,而 Google Play 放關鍵字的地方其實就是你的商城敘述內,怎樣找到關鍵字、搶佔關鍵字或是運用長尾關鍵字,又不過度堆疊關鍵字,讓你的 App 更有機會被搜尋到,其實背後都有很深的學問,真的是一片知識的大海(嗚嗚)

小知識時間:一個 App Page 上最基本的包含這幾個部分。App Page 上的名稱、副標題、評分/評價、螢幕截圖、商城敘述與關鍵字,都會大大影響一個 App 在商城上的可見度~

雖然現在看似好像能很順利的打出我目前所知道的東西,但其實一開始也真的像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的上網找最新的資訊、看看別人分享的作法,做筆記、做紀錄,跟實習夥伴還有老闆一起開會討論,作出假設、定義問題,並且透過 A/B Test 實際測試、不斷的測試、追蹤成效、進一步優化,又再次開啟新一輪的 ASO 實驗,又或是做一些質性的用戶研究,了解各國使用者的差異。當然也有一些現成的工具(像是 Sensor Tower、Mobile Action 等 ASO 關鍵字與優化工具)能夠協助應用,但只有自己實際操作,最終才能找出最佳解。

螢幕截圖優化的部分,根據不同商城用戶的習性,或是每個國家著重的設計甚至是風格都有可能不太一樣(例如日本人可能更喜歡卡通式的形象、德國人更喜歡穩重自然的風格),近一步又要如何透過本地化(localization)讓你的 App 能夠符合該國人的需求,吸引他們轉化下載,背後其實也有很多可以有趣的作法與分享,由於已經講了太多活動專案相關,就不多展開啦!(希望未來能夠更系統性的整理 ASO 這邊的相關知識。)

呼,總之打了好久,終於打到這裡了,以上就是三大類我在實習期間所負責的專案分享。用一句話小總結的話,這五個月真的是一段不斷實作,不斷研究,每當覺得自己有點小進展時,又發現自己一無所知的時刻。

怎麼看待時刻科技實習?

應該不難看出我在時刻科技實習的五個月內所負責的專案,其實每項都是全新的挑戰,很多專案甚至公司先前也沒運作過(甚至原先也沒有行銷部門),個人先前可能也都沒有碰過相關實作,越實習就越發現自己的一無所知,也充滿著很多辛酸血淚(QQ),有看起來非常成功的活動,當然更多的是許多大大小小失敗的專案哈哈哈哈。上面的每一項專案都不是可以自完成的,都是靠著團隊合作,才能迎來最終的結果!

但打不死的都能讓自己更加強大,也因為這樣更能夠從失敗與實戰中學習,最後跟夥伴一起完成當初都想不到的成果,並且持續進步。

我一直認為,實習其實是一段能發現自己擅長 / 不擅長甚至是喜歡什麼事情的時候,在這段期間可以盡情探索自己的興趣、適合的工作、能力的邊界,也能藉由實習的期間去學習跟不同部門之前溝通、相處的方式,甚至稍微去思考未來假如自己進入職場的話,會希望從事怎樣的業務或是職涯發展。

假如有機會的話,在學生期間真的要實習一次,才能明白想像與現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每個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專案 / 活動 / 產品的背後,都是透過不斷克服難關、解決問題才能達成的成果。

過往我可能會將行銷錯誤連結為「公關、曝光或是以怎樣的手法誘使消費者購買產品而已。」現在的我會認為,行銷其實就是一段跟潛在消費者溝通,讓你的潛在消費者能夠進一步信任你,並且轉化的過程。如果不是這段在時刻科技實習的期間,碰觸摸索各式各樣的專案,我想我也不會對產品相關的工作這麼感興趣,而且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

不小心又扯遠了,下面講一下個人認為在時刻科技實習的優缺點:

優點

1自主負責專案的可能性

實習期間不只是我,其他三位夥伴也都各自負責許多專案。只要與老闆跟夥伴們開會討論過後,大家都會很真誠的分享自己的看法一起討論,並且分享經驗還有評估看看有沒有什麼更好的作法可以實際執行。

跟著這一群優秀的人一起共事的時光,一開始可能會很害怕自己有沒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但透過持續改進優化,真的能感覺到自己的實力在快速進步。很幸運的能在這五個月中能夠遇到不吝給予資源的老闆,不管在日常開會或是專案指導上,都會給予方向並且精闢的點出盲點,引領我們前進。

我很喜歡當初開會的時光,可以聽聽實習夥伴們的提案,還能夠從別人給的評價之中找出當初策劃或是思考上的盲點與漏洞。只要是可行的,你都可以提起專案甚至從頭開始發想負責專案,雖然從頭開始很痛苦,但看著自己負責的專案慢慢的從初步的草案,一步步細項規劃起來,擔起責任執行到最後上線的那天,真的就像照顧一個小寶寶,一直到他能夠走路的那天,專案完成的那天,真的會感動的想痛哭流涕啊 XD

最重要的是時刻科技的產品,目前都已經上線持續成長中。在這裡所負責的專案如果真的順利上線的話,不管是活動或是其他優化事項,所遇到的用戶量都是萬級起跳的量級。你的想法與專案的執行,真能在數千萬用戶的手機上跑,並且能夠影響更多用戶,這是在線下活動中所不能遇到的。在這其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但如果能夠獨立解決的話,這些都是自己能帶得走的經驗(甚至是能放在履歷上的證明),不只是協助上級指派的任務,而是從無到有全權負責一項專案,箇中滋味只有自己能夠深刻體會啊!

負責專案的感覺,就像在新辦公室細心呵護這些小盆栽一樣

2真誠的溝通與跨部門合作

不管在什麼部門,其實與專案有關你都有機會與許多很有經驗的人一起共事工作。就比如在執行活動期間,也因此更加理解工程師們在說上版本、送審、測試是什麼,或是介面設計師負責的業務與使用者體驗相關的小知識,也因為這樣更加對產品工作更感興趣。我個人真的很喜歡這樣想法激盪的過程,透過分享、透過不同人的眼光,可以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而且有時候會很訝異原來一件事物還可以用這樣的觀點去分析 XD

而且團隊夥伴們真的人很好(發好人卡?),可以很真誠溝通彼此的想法,也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一起想辦法解決,每次順利跨過難關時,都感動到想哭哈哈。

除此之外,公司的人都是 90 後,年紀很相近、話題自然也比較相近,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玩樂的時候也是很愛一起到處吃吃喝喝、玩 Switch 或是桌遊、看 Netflix 百看不膩。我以前就常常跟實習夥伴一起挑公司零食、中午在冥想室,帶著抱枕跟棉被一起睡午覺,甚至在辦公室追逐玩耍(?)哈哈哈哈哈

當初在舊辦公室玩卡比之星,還有在新辦公室跟小夥伴每次都訂一大箱公司零食 XD

3有許多學習資源可以運用

雖然公司還很新,且有些領域不管是自己或是老闆們可能並沒有這麼熟悉,但不熟悉就是要一起成長啊!相關的書籍或是線上課程補助真的不會手軟。我跟實習夥伴們就常常因為要研究某一些新東西,透過線上課程獲取知識。不管是一些指定讀物(例如瘋潮行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等),或是 Lynda 上的課程、互聯網教育平台三節課的課程,即使是價值上萬塊,只要對成長有用,大家都可以一起上課~(內容涵蓋社群經營、產品管理、程式開發、數據分析等等,想得到、想不到的都有,只要有心學習,不愁沒課可上(?))

也因為這三個對我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優點,在 2018 年四月的時候,Marcus 與我提及了有沒有興趣轉正,繼續負責 Marketing 這塊的業務。經過了幾天的思考與沈澱之後,我決定接受 Offer,從元祖(?)實習生畢業,正式加入了時刻科技,成為第 9 號員工,也成為行銷部門的第一位正職。 XD

還有第四個優點或許是你可以感受到跟著公司一步步慢慢成長的感覺(?)。從當初很紊亂的實習計畫,協作端還沒那麼完善,開創了很多新專案,一群人窩在小小的辦公室了開展很多可能性、不斷的逼迫(?)老闆們針對協作端還有實習計畫優化。到後來搬到了更大的辦公室,重新規劃主辦了自己也很羨慕、覺得當初有機會參加一定很好的 2018 暑期實習計劃(自己說 XD),跟著部門慢慢成長,也迎來更多可靠的小夥伴們。這段旅程中雖然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心酸,但更多的是改善了許多專案的成就感。

當初 2018 年暑期實習的招募海報,也是第一屆有完整規劃的實習計畫。(點擊圖片可以看到老闆寫的實習心得,還有當初被我們逼迫的過程 XD)

缺點

如果在一間公司實習,所寫出來的文章只有描述這間公司或是實習的優點,或是只有紀錄在公司中所經歷、學習的一切,我想這一定是被公司端改過的實習心得 XD 而且也太不真實,這世界上哪有什麼完美的實習或工作,只有用什麼心態面對這些事物與挑戰的自己。(個人個性比較耿直,不習慣說假話 XD)

我必須非常老實地承認,因為時刻科技很新,所以當初(2017 年時)包括行銷專案、部門運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摸索中的階段,很多事情必須得自己負起責任去找資訊、資料,自己實際操作、偶爾踩踩坑,跟團隊夥伴抱在一起哭(喂~)

在新創團隊實習或是工作最大的感想應該就是,很多時候你覺得你還不熟練,但你其實已經是團隊中最熟悉這項業務的人了,一定會有很多徬徨或是覺得還不夠熟練的時刻。覺得不足的時候,只能主動想辦法解決、多多討教業界前輩、找資源、想辦法透過線上課程補足它。自學的、偷學的、問別人的,只有自己願意去找問題的解法,這些才會是最終不管到哪都帶得走的能力。

我個人蠻喜歡挑戰的,而且個性有點反骨(?),對於覺得不夠好或是看不下去的地方,會很想要改變它,加以優化。喜歡嘗試新的東西,所以覺得這樣的工作模式或是方式,非常適合自己,也因此算是又痛苦又快樂。

但如果是什麼都期望有前輩帶著做、凡事都想著有別人可以教,或是只抱著純粹想學習,而沒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話,那你可能會感到失望,或是認為這裡會非常不適合你 XD

我想在這裡的前輩最多的能分享許多踩坑的經驗給你,大家也都會很樂意幫忙,給你不同觀點的建議,但有許多事情一定要有能力自己想辦法解決。假如也是喜歡這樣工作的狀態的話,或許這對你來說就不是就不是個缺點了,反而是能讓你有很大自由度發揮的地方,而且從中實戰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學習!!!!(握拳)

2018 年 9 月時,剛好也歡送跟我共事最久的 0.5 屆元老實習夥伴——嬌小可愛的喬喬~祝喬喬早日完成英國行銷碩士學位!!

最後,謝謝當初一起進來第 0.5 屆實習計畫的其他三位夥伴(不知道你們會不會看到這篇文章 XD)真的真的非常真心的說一句,喬喬、HuaYi、Owen ,謝謝你們一路上給予我的幫助,而且常常跟我分享有趣的東西、實用的知識,跟你們一起實習玩耍、一起因為專案糾集的幾個月、抱頭痛哭(?)一起想解決辦法、互相 Cover 的那段子,真的非常痛苦快樂又難忘,與你們共事的幾個月,真的是我最大的榮幸!:)

後記:關於實習計畫

終於寫到後記的地方了,花了好幾個小時把自己當初實習五個月的經歷整理下來真的覺得很不可思議,啊,原來我也這麼走過來了啊。

正因為當初在實習時期,前期經歷了很長的摸索、開創新的專案等等比較徬徨的時段。所以在協助舉辦下一屆實習招募計畫(2018 年暑期實習計劃)的時候,一直不斷的跟團隊夥伴討論,也一直不斷的問自己,假如再次回到那年暑假,我們自己想要的實習計畫應該是長怎樣,怎樣的安排才能讓我們彼此都能夠滿意,能夠有一段更愉快的共事時間。

(一種實在太看不慣我們當初不段摸索的實習狀態或是計畫,改變從自己開始的概念哈哈哈哈 XDD)

2018 年 9 月時,與時刻科技第一屆正式暑期實習 Marketing 小夥伴們的合照(真心羨慕這屆的各位有完善的實習計畫,喂~)

也因為我們自己經歷過了那段不斷重新開始嘗試的階段,當然也會希望未來進來的實習生們能夠在一開始實習時有更好的體驗,希望我們已經把地基(?)打好了,後續進來的小夥伴們都能在這之上,發揮自己的力量慢慢把磚塊疊起來,一起蓋出更不同的建築,有足夠的能量與空間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不敢說經驗是最多的,一直到現在都還是不斷的試錯、快速迭代,從錯誤中學習。雖然我不是今年 2019 暑期實習計畫的負責人,但敢掛保證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逐漸的從各個實習小夥伴的反饋中檢討、一直走在持續優化實習計畫的路上。

真的很真心的希望不只是帶給團隊,也能帶給所有實習生一次很充實又很棒的實習體驗,就一如再次回到那個暑假,我們也希望能這與這樣的實習計畫。

假如看完之後對於時刻科技實習計畫有點好奇的話,對於軟體開發新創有興趣的話,也歡迎參考看看 ➡️ 時刻科技 2019 暑期實習招募計畫!

(你也可以參考 2018 暑期行銷營運實習生的實習心得,裡面的文字可是一字不改完全由小夥伴們自己寫下的第一手札記喔!)

點擊圖片也能了解更多 2019 時刻科技暑期實習計劃

(這次的實習計畫再次升級,開出包括前後端開發、iOS / Android 開發 、資料分析、產品 / 專案經理、介面 / 美術設計以及行銷和市場拓展實習的職缺。有興趣且認為自己也適合這樣的實習的話,真的推薦可以參考看看~)

謝謝將這篇冗長實習心得看完的你,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帶給你點什麼那就夠了,如果對你有點幫助的話,也歡迎拍拍手給我點鼓勵。相信剛好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有一部分可能正在搜尋時刻科技實習心得,或是準備投遞申請(?),祝你能夠發揮自己最好的準備,一切順利!

可能對你有用的延伸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