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壓力下的突破:探索台灣「綠電採購平台」

--

在全球綠能浪潮的推動下,越來越多企業被要求使用綠電,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然而,這也給供應鏈各個環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針對這些挑戰,thingnario 的「綠電採購平台」應運而生,提供了一套全面解決方案,幫助售電業發電業順利轉型,達成淨零目標。這篇文章將簡單介紹綠電轉供的基本概念、台灣的憑證制度、2023 年綠電轉供的現狀,以及售電業和發電業所面臨的難題,最後則是為什麼需要使用軟體平台來管理所有售電合約、達到最佳化效益。

慧景科技獲邀演講台灣綠電轉供的挑戰與機運

全球供應鏈的綠電壓力

隨著國際品牌和大型企業紛紛宣告加入 RE100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倡議),供應鏈上的企業也被要求採用綠電,再加上用電大戶條款與環評承諾,這使得購買綠電成為企業達成 RE 目標的重要手段。台灣企業在這股趨勢中面臨更大壓力,需要在短時間內轉向使用綠電,對售電業和發電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台灣的電證合一憑證制度

目前台灣的綠電憑證制度實行「電證合一」,即綠電的發電和使用必須同時發生,才能買到綠電。這一制度的實施大大增加了契約的複雜性,需要發電業者和用電戶在同一時間段內完成綠電的供應與消費,才能確保綠電的有效性,因此企業用戶在簽訂 PPA 合約時,需要更多的資料與計算,才能做出最佳評估。

台灣的憑證制度符合國際趨勢,是電證合一制度,同個時間段必須要有發電與用電,是為購得憑證。

2023 年台灣綠電轉供的現狀

根據 2023 年統計數據,台灣的光電綠電轉供總量達到 5.7 億度,比 2022 年增長了 196%。然而,發電業的綠電轉供量僅占 5%,其餘 95% 仍是躉售,顯示出發電業在綠電轉供上的挑戰。這些數據,台灣的綠電市場正在快速成長,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需求。

售電業和發電業的挑戰

售電業和發電業在實現綠電轉供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

  1. 契約容量的簽訂:過高的契約容量會導致餘電浪費,而過少則難以達成 RE 目標。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大難題。
  2. 契約調度的複雜性:每月因為有一次配比與二次配比的規則,每月轉供上限需要靈活調整,以應對用電需求和發電量的波動。這需要精密的計算和調度策略,目前各家售電業者都是以人工經驗處理,易出錯同時也非常耗時耗力。
  3. 電費單管理的繁瑣:傳統的手工操作容易出錯,極需自動化工具來生成和管理發電與用電帳單。
  4. 可視化報表追蹤目標:越來越多企業會向售電業要求提供即時的綠電採購資訊,避免達標風險過高,無法提供的業者將面臨到每月手工製作報表提供給用戶,無法加速擴張。

綠電採購平台:全面解決方案

我們的「綠電採購平台」針對以上挑戰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1. 最佳化契約簽訂:利用 AI 基因演算法和大數據分析,快速找到最佳契約容量,確保用戶達成綠電目標且最小化餘電。平台可處理多電號並提供不同配比模式,以滿足用戶的多樣需求。
  2. 自動化帳單系統:用戶只需上傳轉供費用清單,系統會自動辨識並生成綠電和發電帳單,簡化帳單管理,避免手工操作的錯誤。
  3. 契約管理與調度建議:根據一次配比和二次配比規則,平台會提供契約調度建議,確保用戶能夠達標。這包括即時的用電與發電數據模擬最佳化,以及系統上可一鍵修改契約,提供模擬數值售電業與台電申請修改「月轉供上限」。
  4. 用電分析和追蹤:平台提供詳細的用電數據分析,生成每日、每月和每年的用電報表,幫助用戶達成 ISO50001 認證及碳排放報告。用戶還可以查看即時綠能成就儀表板,隨時了解自身的綠電使用狀況。
  5. 風險預警系統:透過大數據分析,平台提供風險燈號,幫助售電業及早修改契約,避免罰則,確保企業能夠持續達成綠能目標。

總結

隨著全球綠電需求的增長,台灣的綠電市場也在快速擴展。通過 thingnario 的「綠電採購平台」,企業可以有效解決契約簽訂、調度和管理中的各種難題,實現最佳的綠電轉供解決方案。平台結合 AI 技術和大數據分析,不僅優化了綠電轉供流程,還為企業的淨零目標和碳排查奠定了堅實基礎。

--

--

慧景科技 thingnario
慧景科技 thingnario

Written by 慧景科技 thingnario

【 致力在工控領域中,消弭資訊科技落差】慧景科技成立於2017年,透過暸解產業的實際需求,分析能源產業結構,打造出可高度擴張的監控中心軟體平台;同年推出第一個SaaS產品 — PHOTON智能太陽能維運監控系統,以單一平台結合「監控、報警、維運、財報」面向,實現資訊科技與產業知識的高度整合軟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