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刻意練習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6 min readMar 18, 2018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這本書討論度很高,相關書籍互相引用度更是 — 《異數》、《深度工作力》、《斜槓青年》、《恆毅力》,這些都是陸續分享的內容。

在人人都想成為「高手」的時代,如何透過不斷的練習來習得技能,縱橫職業生涯、交友圈,豐富自己的能力值。然而,現在誘惑越來越多,只要一個風頭,跟風學習的人一堆,淺薄學習者多深度學習者少。想當然爾,時間也被瓜分的所剩無幾,總是有諸多藉口與更高順位的休閒活動與飯局,讓你的所學程度不及想像,造成壓力或挫折,這樣的負面循環讓很多人對於「進步」這件事情,駐足不前。

在我們稱羨他人的成就(錢賺得多、職位很高、交友廣闊等等)之時,也曾想過是否有一蹴可幾的方法,又或是以為天賦使然。反過來看自己本身,又做了多少努力?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

這本書網路上書摘很多,就不贅述,針對以下的幾個重點做整理與個人經驗分享。

刻意練習的主要目的是發展有效的「心智表徵」,關鍵在於協助處理資訊:理解、詮釋、存入記憶、組織、分析、作出決定。當然,身體活動也可以適用於心智活動。

誰適合看這本書

如何更有效培養技能、更正確的學習

在職場與生活上如何運用練習的力量讓自己進步

教育業者與為人父母如何用正確的觀念引導小孩發揮與創造自己的潛能

必須要起身而行,有所行動,不要看完就好棒棒,以為自己已會,做過一遍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

重點整理

關於學習的各種迷思

*不是說過「一萬小時練習」即可成為專家嘛

天阿~這根本是從古到今一直被灌輸的概念,但這卻有幾個思考謬誤 —難道每天跑步30分鐘,跑了一萬小時就可以變成長跑達人?難道每天聽英文廣播,聽了一萬小時就可以聽力嚇嚇叫然後說出流利的英文?累積足夠的「練習時數」不該是關鍵指標。

其實這滿足人對於簡單因果關係的偏好,應該解讀成優秀的專家,是「至少」且「平均」訓練一萬個小時,而且成為專家更需要的是訓練的方法要「正確」。

*聽說只要經驗夠多一定會進步、想求進步只需努力

如同大部分的認為聽了各種講座、參加各種人脈聚會,自我的能力一定會提升,但可曾想過要若只是聽課就能夠成為達人,那上完課後應該就會變成完全不一定的自我。

一成不變的方式重複做某事,不但無法進步,還會因為停滯而退步。「正確」的學習才是累積經驗的最佳方法。

*欸可是我沒有天份,怎麼可能達到這種境界

大部分的人在注意該人成功的「天賦」之前,可有想過他花了多少時間練習。非凡的能力都是需要大量練習和訓練。真有人能夠事先發現「天賦」?或是哪些基因能造就某個領域的頂尖表現?也許是基因上的因素,鼓勵不斷的練習,然後培養更優秀的能力,讓自己更有信心,再投入更多的練習,正向的循環。

學習不該被貼上標籤,因為他智商比較高,所以數學比較好,但也有可能是學習的方式不正確,或是未被鼓勵和有正確的動機。

科學證實人的大腦神經元重要性

(引用書中的敘述) 大腦剛進入青春期灰質量最大,灰質這種組織含有神經元、連結神經元的神經纖維,以及神經元的支援細胞,之後大腦中的灰質逐漸減少。而突觸(神經細胞之間的接點)再生面早期達到最大量

大腦中的神經網路,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在學習扮演重要的角色。即使大腦訓練成年人不比幼年時來得優秀,但透過刻意練習,運用不同的學習機制,仍可改變神經迴路。刻意練習重點非發揮潛能,還要打造潛能,迫使大腦或是身體去適應。

若想要知道大腦神經元更多的有趣科學介紹,可以看這本書 — 《打敗基因決定論》。其實電腦科學的類神經網路,與近期火紅的議題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都有些關聯。

什麼技能適用

有所謂的「領域限定性」,不會因為只訓練一種技能,就通用所有的相關領域,以這個例子-我想成為優秀的運動員,那是要想要網球?游泳?短跑?馬拉松?或是我想成為優秀的音樂家,那是小提琴?鋼琴?二胡?鼓手?還要對於好壞有無客觀認定標準,才會是刻意練習的主要技能方向

正面:小提琴、網球、溜冰

反面:企業經理人、教師、工程師

動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以及怎麼重複灌溉動機增強信心。是社會動機?還是情感動機?就如同共組團體學習可以創造額外動機,但本質而言,多數的進步還是得靠獨自練習

如何開始刻意練習

step1: 先找出頂尖專家,弄清楚做了什麼才成功 (客觀的認定標準)

這是為了進行有目標練習時,能掌握更多的資訊,往正確的方向學習,有用就繼續,沒用則停止。當然要隨著本身的進步尋找不同時期的專家,這樣有效的意見回饋才能持續進步。

step2:專注投入有目標的練習

開始分心覺得輕鬆好玩時,思考力與吸收力即開始下滑。可以漸漸的拉長訓練時數,並有效地在該時間真真正正的投入。這邊可以參考《深度工作力》這本書。還有,睡眠充足,保持身體健康,這也是必要元素,才能夠保持一定的專注力。

個人經驗

自己本身熱愛網球與小提琴,剛好這本書舉出不少運動與音樂的案例,尤其兩個技能都有特別斟酌,非常有感。

以前曾經覺得網球已經學到一個程度,這樣玩玩就好,打得時數越多總會進步吧!殊不知不只沒進步,還退步。一再訓練已經會的姿勢與律動,也未跟更專業的朋友對打交流,並加以修正自己的技能,只會不進則退。當然學小提琴也一樣,要達到悠然自得的境界還有很大的差距,可不是一在找譜練習,或是拿著卡農這曲練得滾瓜爛熟,不知道自己到底細節哪裡做得不好,或是詮釋的正確與否,練習的再多也是枉然。

直到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心智表徵之前,不要停止學習與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需要意見回饋,知道方法是對還是錯,用錯的方式學習一萬年也是枉然。這是與目標學習最大的差異之一,掌握了資訊輸入的正向循環,不斷修正個人的心智表徵

刻意練習,需要跨出舒適圈,嘗試去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要比過去更進步一點、一點、再一點,已經會的技能練習一萬年只是不讓你退步。

刻意練習,需要全神貫注,是刻意且又意識的行動,不能只是照著指導,還要有具體目標並隨時調整。

這邊做個小實驗,希望知道大家的想法。未來持續不定期分享書籍與產業相關。
1. [1~3個拍手]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或單純來簽到
2. [3個拍手以上] — 如果你認同這篇文章的內容

--

--

Mr.T
Mr.T • 塵思產品人

Someone who loves technology, design, business trend. To be a well-rounded person. Mail: tianchen.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