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矽谷找工作: 使用者經驗研究員(part 4)-我的第一個onsite interview

Tiffany Liu Haha
4 min readMay 2, 2019

--

以前在趨勢科技,使用者經研究員的現場面試關卡大概是兩個小時,第一個小時跟各部門的研究員們面試,第二個小時跟主管們面試。但是在美國,現場面試的時間至少要半天或一整天,也會有和設計部門以及跨部門各團隊代表(stakeholders)一同參與和評估。

不好意思,先說結果好了,這次還是一個失敗的經驗分享。

我的第一間on-site面試公司叫做ServiceNow,是一間做IT資訊流程系統與服務自動化的公司(IT process automation)。由於我過去做的研究著重在資訊安全管理流程,ServiceNow算是高度相關的產業,電話面試算是相當順利,一個禮拜後到了Santa Clara的分公司面試。

[準備]

為了準備,也再度騷擾一些朋友詢問現場面試的經驗。

  • 要不要印履歷和作品集?
  • 要穿什麼? 我什麼正式衣服都沒有怎麼辦?
  • 中午吃飯的時候要聊什麼?
  • 現場面試的重點或注意事項?

於是我帶著極度開心又恐懼的心,前往第一次的on-site面試。

我沒有印履歷跟作品集,因為平時在忙著吼小孩,根本沒有什麼時間準備作品集,因此我弄到前一晚深夜才把要簡報準備好,也沒有時間拿去印製精美作品集。

我並沒有帶正式的套裝來美國,強者我朋友也說美國面試穿著比較偏向自由Business casual風格,因此我穿的是白襯衫加深色牛仔褲。

[現場面試]

一早到了公司,先在櫃台報到。原來ServiceNow是一個這麼有規模的公司,有兩個漂亮的櫃台小姐坐在前台,而拉著行李箱和穿西裝的人士來來往往。

當初電話面試的主管來門口迎接我,原來他也剛下飛機,從San Diego總部飛過來進行這次的面試! 我整個驚訝到不行,以前只有聽過面試者坐飛機去面試,這次居然還有面試官坐飛機幫人進行面試。

在面試開始前趁著一些空檔和面試主管聊天,才知道很多人都是剛進公司不久,CEO為了加強IT系統的使用者經驗,半年起才擴大成立設計以及使用者研究團隊。而設計研究團隊分布在San Diego、San Francisco、以及Santa Clara三處,像他們的大主管,今天參與面試後就要前往San Francisco出公差了,很多研究員也是三地跑。

於是就這樣開始一連串的行程了。

第一關: 研究簡報。面試之前,有建議挑選兩個專案,一個是初期探索型(exploratory research);而另一個是概念驗證型(evaluation research)。

第二關: 研究方法。由遠端的三位使用者研究員進行面試,使用過什麼量化研究? 如何歸納收集的大量資料?

第三關: 設計主管面試。了解研究員如何跟設計師合作,例如設計主管問: 如果我希望一個禮拜就有結果,面對有限的時間跟資源如何調整研究方法?

第四關: 白板面試。設定一個假設的情境,透過訪談不同跨部門(由不同研究員角色扮演)然後在白板畫出研究方法以及專案時程規劃。

第五關: 產品經理面試。了解研究員如何跟PM合作,面對技術和商業的問題如何分析與建議。例如PM問: 我想要知道AI怎麼設計到產品中,使用者研究可以怎麼幫助我?

午餐 & Culture fit: 面試主管帶我和幾位研究員一起去外面餐廳吃飯,聊聊生活跟工作的瑣事,也聊聊他們目前的專案內容和挑戰。

其實要和美國人閒談有的沒的對我來說真的有點困難,平常就是帶小孩,說真的沒有什麼興趣跟專長,看的是日劇、韓劇、還有最紅的與惡的距離,我相信他們應該都沒看過。我只好講講台灣有哪裡好玩,介紹他們試試夜市小吃,終於了解,平常去參加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鍛練搭話的能力有多麼重要。

[失敗的回饋與學習]

過了一個禮拜我收到主管的信,他說他想跟我約時間談一談,除了禮貌地電話告知我這次面試的結果,也提供我一些反饋。最大的失誤在於: 簡報用了太多複雜的流程架構與圖表,不易理解。

這個反饋真的相當重要,雖然錯失了這次的機會,但是我的簡報的確沒有站在聽眾的角度做設計,單純剪剪貼貼是會被看出來的。因此,等到有第二次的on-site機會,我把整份簡報檔重做了,要做到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的人也看得懂,這是我的目標。

「恭喜你有了第一次on-site的經驗,成就解鎖了」面試完和強者朋友聊天時,她這麼的恭喜我。

(快寫完了,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