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人生(Billy Elliot)從子宮跳進墳墓

菲林跳舞/Dance with Film
4 min readNov 17, 2018

「你跳舞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不知道,感覺很好。剛開始有點僵硬,但一跳起來,就好像什麼都拋在腦後,好像都消失了,消失不見。感覺整個身體都變了。像身體裡有一團火,就像是飛了起來。像一隻鳥,像一道電流。」

《舞動人生》劇情並不創新、敘事也並非毫無瑕疵,甚至是觀眾一看到電影海報就能輕易臆想到的結尾 — 一個男孩成功的追尋了芭蕾夢的勵志片。但一回神我們卻會發覺,自己正如同Billy正襟危坐的家人一般,僵硬、繃直著身體凝神等待著皇家芭蕾學院的信被拆開,急切的閱讀著那將發話時微啟的唇形。

Billy Elliot便是那個命運會讓我們深深在乎的角色。

電影設定在1984年英國礦業史上大規模的罷工。英國電影自50到50年代的「自由電影」(Free Cinema)帶給我們像《Look Back in Anger》這樣探討勞工階級和現實生活的電影後,工人運動和社會訴求一直是英國電影不可或缺的一環。當暴亂做為一個抹殺個體性的全景,Billy的父親和哥哥便是那些漫天叫囂中無可分化的臉孔,憤怒、絕望,影子和命運一樣被釘在小鎮破敗的街上。然而Billy是唯一一個擎著自己命運行走的人,他還沒內化成小鎮、或是任何階級的一部份,正如電影片名僅僅以一個名字、自信到不需要任何預設陳述的向觀眾靠攏,Billy Elliot永遠只是他自己。而Billy的純真更鬆綁了自由電影以來刻畫工人階級的片普遍背負的「憤怒青年」(angry young man)意識形態,如同那段Mrs. Wilkinson說願意課後教他芭蕾,Billy則認真的回問「老師,妳不會是喜歡我吧?」句句直球都打中觀眾滿懷,讓我們在小品的溫馨裡還沒流淚便被逗笑,社會性的基調也不致流於批判或控訴。

當政治對峙、家庭衝突都充斥著父性的陽剛威權標誌,芭蕾是眾多堅硬裡唯一陰柔、不帶立場的事物。Billy Elliot放下拳擊手套的那一刻便扔棄了刻板男性的價值觀,他跳舞因為他「有話要說」,他的肢體只能在無盡的舞蹈裡安頓。電影讓Billy初萌的性向保持曖昧和遐想,他向同性戀朋友Michael說著「我喜歡芭蕾並不代表我就是同志。」卻又在離開小鎮時親吻了Michael的臉頰;而導演更讓Billy的芭蕾充滿暗喻意味的浸在七零年代英倫的華麗搖滾(Glam Rock)裡,開場時一首〈Cosmic Dancer〉預示著如同T. Rex主唱身穿閃光和緞紋、雌雄莫辨的扮裝風潮,和電影裡偷穿蓬蓬裙的Michael、性向模糊的Billy形成音樂和意象完美的往返與回歸。

電影最後主支線雙軌岔開,Billy成功的錄取了皇家芭蕾學院,然而罷工運動卻如史實的以失敗告終。《舞動人生》的敘事便是這樣,誠實而不濫情,芭蕾並沒有被過度渲染得能拯救或者療癒一切,階級的傷口仍橫亙在那裏,但這些政治的無力並不影響到以人為主體傳記性陳述的節奏。

而那金色頭髮的男孩彷彿從未長大,他踮著腳,沿街賣夢。跳出母親的子宮,一路將自己跳進墳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舞動人生》(Billy Elliot),由 Stephen Daldry導演的2000年英國電影。 2004年被《Total Film》電影雜誌選出《舞動人生》為英國史上最偉大電影排名第39位,更被改編為舞台音樂劇。

Ps. 挺荒謬的是,《Billy Elliot》儘管只含有少量的暴力、更沒有性,在英國仍被 MPAA分級為R-rated movies(限制級電影),主因是太多 “F-word” — 雖然這些粗話在礦工間出現本來就是常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