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欣:愛是淡定不轟烈 |二月號封面人物

TV Drama Queen
6 min readFeb 1, 2019

林嘉欣、女神、在巴黎。

這個專訪分了兩次做,在Jardin des Tuileries的一次,天氣有點不似預期,陽光缺席,感覺有點肅殺。林嘉欣談到巴黎的城市風景,從羅浮宮到Georges Seurat到無名的屋頂,見證時光的流逝,熟悉的感覺讓她很有歸屬感;回到香港,繼續談對藝術、對電影及對家人的愛,淡淡然卻很篤定,就像今時今日的她對愛的體會:淡定而不轟烈。

在二月,不談情說愛好像說不過去,坐在Tuileries花園的小鐵凳上,話題很自然地談到對巴黎、對藝術的感情。五年前當上「法國五月」大使,每年林嘉欣都會隨團返回巴黎「求學」,拜訪不同的畫室、藝術家、策展人,當中真正留學的半年,林嘉欣為自己定下任務:每天到訪一家美術館或畫廊,風雨不改。

巴黎很浪漫這些「行貨」答案,林嘉欣不想說,「巴黎給我的感覺,是保育工作做得非常好。走在街上看大廈的屋頂,看Seurat畫的塞納河畔,同一個位置,百多年前後都沒有多大變化,看着感受着時間的流逝,熟悉又有歸屬感。

Earrings $3,600
Dress $92,500
Sneakers $11,400
All by Louis Vuitton

「我發現巴黎人對藝術的看法好日常,沒有高低之分,不會因為不懂就不入美術館。對我的審美影響,實在太多了,例如Caravaggio 對光的運用,他畫的皮膚質感,叫我驚奇;又如Piero (della Francesca) 這位意大利畫家,專畫好多壁畫,他怎樣去剪裁、去crop幅畫的手法,今日看仍然好當代。我又鍾意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有好多不同的narration,像Caravaggio畫兩個人的profile,有若現在及未來,看着畫好像有預知能力一樣,很神奇。」

林嘉欣也說藝術的療癒作用,更多的是抒發,「藝術就是你有一個好大的urge,去講一些東西,不一定要給人看的,其實純粹想表達、想發聲、想顛覆……有沒有療癒的作用,不是由畫家自己說。我們常說美不美,其實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由觀賞的人透過欣賞藝術,在當中找到一個位置,跟畫作發生感應。」

對藝術的感情,林嘉欣斬釘截鐵地說一定是愛,因為喜歡只是普通程度,「愛或恨都強烈好多,其實這是一體兩面:得不着愛,無法釋懷無法放手,有些人會跟自己過意不去,所以就變恨了,其實這些都是愛。」

Earrings $3,550
Dress $37,000
Thigh-high boots $17,300
Twist buckle bag $22,900
All by Louis Vuitton

回到香港。

人生行到一定階段,經歷了拍拖、結婚、建立家庭,問林嘉欣如今對愛的體會,她說愛情真的不是大家想像中那種轟烈、戲劇性。「2010年結婚,至今9年,現在我覺得愛情就是在生活上一起經歷好多難關及煎熬,從而建立的理解及默契,是一份淡定。無論屋企發生多大事情,看到對方一個眼神我的心就能定下來,這是如今我對愛情的看法,而不是那種曖昧你猜我度的愛戀階段。真正的愛情會令人成長、勇敢及更加包容。」

年輕時的林嘉欣(當然她現在也不老)給觀眾的感覺,是美得帶點任性,現在的她有了家庭及女兒,是否沉澱了,不能再任意率性而為?

「說我任性,我覺得是純粹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忠於自己。就算現在已經成家立室,這種任性對我來說其實都是一種沉澱,是我性格中一個重要組成。我跟女兒說,做人應該去尋找自己的夢想,可以與人不同,可以有自己的樣子,我不可能一方面鼓勵女兒追夢,而自己就停下來不再追尋,如果阿囡長大了要自己去尋找夢想,我都會支持她,所以,繼續任性吧。」

這些年林嘉欣可說超額完成,事業家庭兼備,個人愛好如藝術上亦多作嘗試,坦言做人沒有遺憾。即使遇上逆境,都會叫她有反思,成為鍛鍊自己的機會,令她更加堅強。反而人世間有些事情卻非一己之力能扭轉,「即是可能有朋友不在了,我會想,如果當時把握機會上前給他一個擁抱,跟他說很掛念,讓他知道我當他是好朋友,那樣多好……這種遺憾卻總會有。」

以往很多專訪中,林嘉欣都說自己是個不會計劃的人,她相信直覺,當然也有懷疑及否定自己的時候,每接一部新戲、一個新角色,都會經歷一次「自己夠不夠好或做不做得到的過程」。

「我不是一個太容易放過自己的人,所以每次準備角色,都會經歷這種高高低低起伏。(怎樣從低潮中走出來),幽默感很重要,不是嘲笑自己,而是經歷一些不好事情的時候,都需要保持幽默感來渡過難關。你可以揀不出街不見人來逃避,十日、二十日、三十日……可以選擇匿埋,但不要太過沉溺。人生有高低起跌,適時逃避,懂得走出來就可以了。」

Earrings $3,600
Dress $55,500
Thigh-high boots $17,300
All by Louis Vuitton

從影多年,林嘉欣慨歎很少機會接拍喜劇角色,很多類型都未有機會嘗試,最近她接了她先生袁劍偉一部驚慄片,報道說電影中要她扮醜,林嘉欣卻說沒有扮醜那麼嚴重,「角色是一個平凡中年婦女,隱沒在人群之中。一般做演員的都是想突出自己,但這個角色卻是相反,這是挑戰性之一;之二是因為今次導演是自己老公,他太了解我了,因此深明他會利用這次機會來挑戰我,打破我一些常規,我很樂意接受挑戰。」

在中港台三地觀眾心目中,林嘉欣是公認女神,對女神的要求當然很高,那種要「滿足他人期望」的感覺,有時也頗累人。「我不覺得自己要live up to其他人的期望,我做的都是自己熱愛的事情,如果能夠滿足到觀眾期望當然開心,但不會鑽進牛角尖日思夜想怎樣令更多人喜歡我,這樣會很易迷失,也會有太多顧慮,無法自由自在演繹角色。」

今日香港的年輕一代,很多都有種「頹」及「佛系」心態,社會向上流動的階梯已斷,積不積極都無用。作為母親及過來人的身份,林嘉欣會怎樣開解有這類消極想法的年輕人?

「有這種消極心態是正常的,可能眼前看不到希望,或者整體好多因素令到自己覺得不安穩、不安定,千祈不要忘記這種感覺,因為這是告訴自己仍活着。但這種狀態最好不要維持太久,因為世界不會因你而停轉,時間仍然是向前,不會因為個人消極不滿而停下來,最終受苦的仍是自己。」

林嘉欣寄語及祝福年輕人,每一天都是一個禮物,沒有事情是必然的,也沒有東西一定屬於自己,懷着虛懷若谷的心,面對每一天。

photography/ RORO, styling/ Daniel Cheung, styling assistant/ Kevin Kim, hair/ Hin Wan, make up/ Sheun

原文刊於Ming’s

--

--

TV Drama Queen

煲劇經年,開始學人寫劇評,仲要有人肯登,希望有人肯睇,多多指教。同時為雜誌小薯仔編輯一名,誤打誤撞亂入時裝beat多年,愛時裝作為創作的一面,憎時裝的snob及離地。FB: tvdramaqu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