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媒體公民素養的課堂探究與反思:站在後事時邊緣地帶,找尋內在之聲

撰文│方雅慧

自大學主修傳播系起,多年媒體課程教學經驗以來,從來沒有過如同二○二一年秋學季面對媒體與公民素養的開課,感覺那麼得不知所措,內心甚至是無助!

數位環境對於社會與群己關係的影響,線下人生和線上人生的邊界消融,生活和自我樣貌的模糊與碎片化,令我深感焦慮。新聞傳播系科訓練加上社會工作實務,無法讓我面對海量的線上資訊,無孔不入的社交訊息完全免疫,每天上演處在成癮和意識清醒的邊緣。近幾年來,另類事實常態化,媒體現象更為變本加厲,鏡射出政客的良知淪喪,財團追逐私利和社群巨頭們放任用戶隱私權受侵害,也令我在準備課程的過程,莫名地沉重,擔心這些媒體與社會現象攤開之後,同學們心靈不知會受到什麼衝擊……..

顛仆中找光

另一方面,我也期待進入高中的主課。和高中同學們進行主課,最有意思的,就是觀察課前所帶的教學意識,和課堂中師生實際經驗間的變化與距離。為了課程備課和安排,我慣常地以傳播系科的訓練來看教學,在課程設計討論時,嘗試聚焦在: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學習什麼,環繞關注重點不外乎是學生如何從中培養出媒體與公民素養?更能意識到溝通中的眉角?能批判性地閱讀與拆解資訊真偽?或者進一步善用媒體工具進行正向善意報導。

課後回顧時,我會回想學生課堂中的反應,試著進入同學們的世界去理解他們的看見,也同時自我提醒,要把在生活中觀察到的(與自己親身經歷到的)媒體接收之使用者觀點帶入。也常自問,今天有看到什麼學生的反應?有什麼教學活動可以再進一步延伸?

在課堂的前台與後台,我處在一個不斷探問的狀態,問自己也問心怡老師,在教學現場,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感知了什麼?在和學生互動時,我持續邀請他們,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對於這些現象和感受,你們認為這意謂著什麼?你們最後會做什麼決定?

回看這門秋學季的主課,原初課程規劃因疫情而翻盤,反而給出了更彈性看待課程可以做什麼的空間。也許是經歷了五月疫情爆發,我和這班同學因教育部臨時發佈停班停課得無預警地終止在部落的服務,深感可預測的無法預測(predictable unpredictability)與無常,唯有保持活在當下,關注到課堂中的自己和師生在意識場中的流動。

記得一次心怡老師給同學們在課程中看《不存在餐廳》影片,觀影時同學們隨著影片中帶荒謬的喜感傳出陣陣小騷動。看著同學們熱烈地交頭接耳和旁邊同學評論著,我隨即跟心怡老師提議,來帶同學進行影片討論,和同學們一起拆解影片內容。

我請一位同學先在黑板上畫下一個側臉的人頭,代表著影片中提到網路上受虛構「杜爾維治小屋」所吸引的網友。隨即請大家回想一下影片中這些顧客的外表可見的行為動作表情,同學們陸續在座位上發表,一位同學在黑板上記錄下來:

看評論、打電話、訂位、詢問、問路、出席、矇眼(預訂限量的用餐,餐廳會要求在定點集合後,然後被矇眼帶到餐廳)

接著,請同學們回想一下影片描述到這些消費者會聽到與看到的訊息有哪些?

隨著同學們此起彼落地回答,黑板上陸續也出現:

看到精美的照片;看到權威網站的評論(「有點小缺陷,但是很棒」);排名一直在上揚、聽到好評(如超好吃的……)

在對話間,織成洞見之網

然後,我邀請同學們就所盤點出來的網友行為,以及他們所聽見看見的資訊,請同學們試著進入他們的心理狀態,揣想影片當事人在全盤接收所聽所見的訊息時,內心裡最可能已經擁抱了哪些價值觀與信念?

這時,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也有些同學邊聽著同學的發言,邊深思著……

美食、感官的享受(重視物質的滿足)

重視社交(別人有、我也要)

在意虛榮、炫耀(在人前可以站得上檯面)

盲目追隨專家說的(權威說的算)

人是從眾的(follow suit)

黑板上再出現了一些描述。我接著問大家,那麼,我們再來試試看,能否同理這些人的心理狀態,試著想像看看,這些人的內在抱著什麼樣的自我圖像?

有一半的同學陷入深思,幾位同學試著感知網友內在世界,邊搜尋可描繪的詞語:

自卑的(害怕自己沒有,別人看不起)、不想脫離同溫層、想擠進上流社會

當黑板陸續列上大家拆解的行為和心理反應,整個教室的氛圍和一開始看影片時的歡笑看戲狀態迥異──一些同學的視線看向我身後寫滿文字的黑板,即便仍有同學眼神別向其他地方,心也像是跟大家同在。從他們的神情看來,有些同學可能為討論後呈現的內容所觸動。隨著課程共同探究前行,我們逐一拆解了原初只看到荒謬離譜的紀實報導,在閱讀影像世界的同時,也窺看自己的內心世界。

一小片刻的靜默。像極了呼喚意識覺醒的前奏。

寧靜之中,有些同學定睛地向內看,進入與自己的內在對質的狀態。此刻的他們,看見了影片所刻劃的世界,同時也反觀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處境何嘗不是影片中的人物呢?宜珈突然碰出一句話劃破靜默,擄獲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那麼,我們要怎麼建立我們的自信?」

霎時間,我心頭一震,當下也感覺到全班同學被這個疑問所共振著。「我們要怎麼建立我們的自信?」收束了當天從影像閱讀與討論中要帶領全班探索的一切一切,把我們都帶回了學習的本質,也將課程帶回到每位同學的生命現場。我意會到此時此刻,同學們不僅看向生活世界中訊息傳播的現象,同時也能穿透這些訊息,從辨析各種傳播元素與路徑的交織關係,回到人類溝通的本質,重新看清自己的模樣。

撐起共同探究的空間

當語言用來呼喚一個想要的世界,我似乎聽見了,同學們呼喚著要做自己主人的圖像與意識。我心裡感動莫名,品味著這個提問,「我們要怎麼建立自信?」喚起了我先前在備課時的內在焦慮,直視並感知的同時,我才意會到,這樣的內在焦慮一直不斷地向我訴說,試圖提醒著我,「面對無所不在的心戰,我如何聽見自己的聲音? 」

牆上的分針已壓過主課下課時間。「嗯,這個好問題,我們可以接下來進一步探究。」想抓住這個時刻,讓這個提問持續迴盪。

--

--

台灣華德福教育運動聯盟 T.W.E.F.

【關於台灣華德教育運動聯盟】106年2月由國內十餘所華德福學校/團體所成立,以人智學「自由」、「平等」、「博愛」的三元社會理念與精神為基礎,推展華德福教育運動,以建立健康和諧與善美真之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