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媒體公民素養的課堂探究與反思(1)穿透濾鏡,尋找真實
探問網路生活中的展演「自我」如何形塑我
撰文|李沛庭,海聲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十一年級學生
媒體是什麼?
媒體是什麼?我想它是一種傳達訊息的媒介,就像畫圖、像文字,又或是音樂和戲劇!以此來定義的話,媒體其實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一說到媒體,最快聯想到的應該就是新聞媒體,因為它符合了用「文字和圖像」傳遞訊息的標準,不論我們是否願意接收。又比如,路上隨處可見有人穿著印了 NIKE 標誌的衣服,雖然那是個人在追求流行的行為,但同時也在為 NIKE 打無聲的廣告。各式各樣類似的圖案經常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不用出聲也可以讓我們看見,成功地刷了存在感,同時建立起我們對它的認知。衣服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相似的例子,隨著媒介不同,這樣無聲的廣告模式不斷以不同型式與我們接觸。
從表達自己到要求回報
媒體的誕生是為了要傳達訊息,比如:一個動作,那是爸爸要向孩子表現愛的方式。 一個圖騰,是象徵著家族的特色。像這樣的媒體,單純只是想要將心中的想法透過不同形式表達出來,沒有要求任何回報。對我來說,這個階段的媒體是比較「向內的」,只是一種自我表現的方式。
然而現在的媒體,在這一點上卻有了極大的不同,它們已經不只是「表達自己」的方式了,其中最氾濫的莫過於商品廣告。沒錯,這樣的媒體形式同樣有它要傳達的事物,但同時它的存在不只是為了要分享,而是一種「徵求」回報的行為。 這個時代好像所有人都在做交易,無處不見商業行為,和以前那個單純的時代實在有很大的不同,因為隨處都可以見到不同商品的廣告。但回頭想想,這樣廣告氾濫的情況是否說明了廣告行為已經變質?
廣告創造「想要」的欲望
現在的我們經常會面臨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到底是需要還是想要」?
大多數人應該都會面臨這個問題,差別只在於是有意識或無意識而已。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環境其實十分富裕,必要的東西都有,甚至擁有更多。但誰又可以抗拒廣告的吸引呢?即使擁有很多衣服,仍然會被衣服的特價廣告吸引,這又是為什麼呢?
因為廣告本身就在創造我們的「想要」,如果沒有它,說不定每個人都會十分知足。因為廣告讓我們知道,自己有著比現在擁有的更好的選擇,是它勾起了我們內心那「非必要」的想要。 廣告就像是這個時代的變質,它不是必要的存在,而是為了我們的想要而存在。
社群媒體中的分享
雖然如此,廣告仍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在這個科技時代,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支手機,裡面一定都裝著社群軟體,LINE、FB、IG 都是我們這個時代所謂「與世界連結」的工具。
拿 IG 為例,我自己也是一個 IG 的使用者,我會為別人的貼文按讚,表示我對他分享的內容感興趣,同時自己也會發文。我一直告訴自己,我是在「記錄」,但捫心自問,我真的只有記錄嗎?難道我完全沒有在意別人的眼光?不!當然不只是記錄,如果只是要記錄,記在腦中就好了啊!何必多此一舉?……說白了,一定是因為想和其他人分享才會放上去。因為我就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會在意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形象。這樣一來,我也是在為自己打廣告,我是否也變質了?
個人媒體的新浪潮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想要表達,想要被看見,想要和其他人有所連 結,這難道錯了嗎?也許我們可以說,這些皆源自於人性需求。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存在就是為了和同類有所交流,這是一直都有的情況。
但也不難發現,現在的人特別會想要博取他人的認同,社交媒體的使用明顯反映出這個狀況。這一切又是為什麼呢?也許因為現代人不知道如何自我定位,才會透過尋求別人認同的方式來定位自己。像這樣為自己打廣告的模式,似乎隨處可見,已經成為理所當然的事。
如今媒體已經不再必須依賴團隊,個人媒體的運作形式像一股新的浪潮,幾乎把舊有的媒體形式吞沒掉,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一個品牌在經營,反映出媒體在現代社會扮演的角色已經在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