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人形機器人

最近有幸與一間開發機器人的公司見面,過程中提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人形機器人?覺得是個很有趣的課題,決定紀錄一下自己的想法。

Verna Gong
4 min readDec 5, 2018

當你問我為什麼喜歡機器人,我會說因為他會學習、會跟人交流,你再問那為什麼不發展AI就好,我又說因為人形更能有互動過程、而非只是無形的「程式」。但其實在這個問題被提出的當下,我也有種語塞跟困惑。

老實說,以前的我一直認為機器人的精髓在於AI,而非他長成什麼型態,因為當他沒辦法與人良好的溝通,長得像人也沒有太大用處的。

我並沒有實際參與過機器人的設計開發,只是嘗試用設計的角度,理解各式型態的機器人適合被用在哪些場景。

讓我們先退回到機器人大約有哪些型態

「人形」

目前有名的人形機器人包含很正的Erica、有脊椎的Kojiro、說要毀滅人類的Sophia,而台灣也有Zenbo、Pepper等,產品定位大多在教育、家庭、服務業,用來與人互動、陪伴、或是減輕人力負擔。

「語音型」

知名的語音助理一定能聯想到Siri跟Google,同時也有很多只存在介面上的聊天機器人,因此開發CUI的工具軟體也是另一個市場 (例如Chatfuel、Chatisfy、BotBonnie等),這類型的機器人偏向幫助人們處理簡單的問題,例如線上客服、個人助理等。

「機器型」

廣義來看,機器手臂、搬運機器人也屬於機器人的範圍,但他們相較之下更侷限在特定任務,即便也有一些能夠導入AI識別,不過更像是協助執行人類無法完成的任務、或增加工作效率的機器。

需不需要人形機器人,應該考量產品的情境及目的

人形機器人的優勢在於他更容易贏得信任,因為人們會覺得他可愛、會對他更有印象,畢竟我們天生對於人臉的記憶大於一般機器。也因此人形機器人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以及產生信賴感。

那麼下一步,是我們要讓機器人進入的產業中,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當機器人的使用情境很需要「情感交流」,那「人形」、「寵物形」會是一大助益

以家庭市場為例,人形的樣貌可能是有幫助的,原因在於機器人若要成為家庭成員,親切可愛的「人類形象」是很重要的吸引力,他能讓小孩、老人更願意接受他、喜歡他,並且相信他能夠幫助自己,因為他「像個人」。

如果是醫院、老人院裡的陪伴機器人,人形也是有潛力的方向,我們有時候害怕把心裡話告訴別人,但如果是「人形機器人」,我們可能因此相信他聽得懂、又同時因為它終究是個機器而感到安心。

日本的CommU、Sota機器人,就是個例子。

但如果把場景轉到餐廳或銀行,人形的型態就值得深思,因為這類的機器人偏向「功能型」。目前機器人無法進入這類市場,我想除了開發上的技術、隱私問題,同時也與機器語音、網路狀態等因素相關,原因在於當機器人應用在銀行或餐廳,服務流程比起陪伴機器人需要相對連貫,一旦中途打斷或受挫,會讓使用者失去耐性而無法達到目的。

例如餐廳機器人如果要幫忙點餐、結帳,卻在過程中因為網路或收音問題而無法正確解析語意、表達語句,甚至客人難以接受機器的聲音,那或許我們只需要一台自助點餐機。

人形機器人是不是要真的長得跟人類一樣

這是個更有趣的延伸問題,當我們說機器長得像人可以得到信任,但面對Erica、Sophia、甚至Google今年五月發表的語音助理,卻因為太擬真而讓部分的人認為很恐怖,恐怖的感覺源自於再也分不出誰是人、誰是機器。

決定再回顧一下Google的語音助理,實在驚人。

因此也有人說,機器人最終的身份只會是奴隸、而不會成為朋友,因為人類既想要機器人解決自己不想做的事、又想要擁有高一等的掌控權,因此當機器人被訓練成真的可以思考的「人」,我們害怕會跟電影一樣失控。

回歸設計,我們必須讓他長得「有人的特質」、又避免讓人害怕,或許Zenbo跟Pepper的外觀設計就有跡可循了。

其實我對機器人還有的小小期待,希望有一天多啦A夢真的可以實現,這樣我們的童年就不會只是童年!

分享我很喜歡的一部機器人與奶奶相處的動畫,希望機器人真的能成為我們的朋友。

以上是自己對機器人的看法及心得,歡迎討論~

HI! 我是Verna,一位致力於運用設計解決問題的UX設計師。

希望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別忘了幫我拍手或Follow我,這會讓我更有動力,也歡迎參觀我的網站喔:http://vernagong.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