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PayPal 研究型實習心得

雪國行僧
Jan 10, 2022

--

【你要不要放棄博士,直接加入我們團隊?】

這篇心得文,主要分享我2021夏天在美國PayPal AI Research Team的實習經歷。我知道不同公司、不同團隊的實習體驗一定有很大的差異,僅此分享自己的體會給同樣在學術界和業界之間猶豫的人參考。

關於在百年大疫中找實習的艱苦、挫折、沮喪、堅持和幸運,還有研究類型的面試經驗,實在可以說個三天三夜,我將另外寫篇文章分享。

以下是我實習的職缺描述:

AI Research PhD Intern https://www.linkedin.com/jobs/view/2840210522/?refId=p3wTmMN3Ty6lG%2BUEAPgnFA%3D%3D

團隊的研究產出介紹:

https://medium.com/paypal-tech/tagged/machine-learning

歡迎加我的LinkedIn交個朋友 :)

https://www.linkedin.com/in/yunshiuanchuang/

【mini PhD program】

研究類型的實習像是個mini PhD program(迷你博士學位)。短短三個月的實習要完成:選定題目、文獻回顧、提研究proposal、搜集資料、寫程式跑模擬、口頭報告、書面報告、專利申請。同時還要熟悉公司的資料庫、開發平台等工具。

我實習所待的研發組,負責主導PayPal的AI研究。全組都是CS/數學/工程類博士,也不乏一等一名校的資工或電機的PhD。和我同時間實習的另一位夥伴,也是某名校CS PhD。我作為中西部偏僻學校的認知科學博士雙主修CS碩士的身份,像隻叢林中的小白兔。我知道自己得花兩倍以上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在實習上工前兩週,我寫信問主管如何可以事先準備。畢竟實習時間只有三個月,我希望一上工就火力全開。主管便請mentor(負責帶我的資深同事)寄給我幾篇papers,以及某個深度學習套件的使用手冊,請我如果上工前有空可以好好研讀(同時也提醒我應該好好享受一下實習前的假期)。於是我在上工的前兩週,從日出到日落,我在享受念papers、上線上課、閱讀說明書的歲月中度過。

【在學界做研究vs. 在業界做研究】

上工後,我深刻體會到研究型實習和念博士班有幾分相似之處。最像的是「獨立自主」,多數時候不會有人告訴你應該怎麼走,該讀哪些文獻、該用哪些方法、該跑哪些模擬、該搜集哪些資料,寫程式遇到的bugs往往只有自己最清楚。主管和mentor很像是研究所中的指導教授和資深博士後的角色,可以交流激盪想法,可以提供一些high-level的建議,但最終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只能由自己判斷怎麼樣的解法最合理。偶爾也要做一些投影片去請教團隊中各個資深的科學家,在報告交流中蒐集不同觀點和釐清自己的思路的合理性。

在學術界和業界做研究有幾個本質上的差別。首先是「步調」,在學術界的研究週期通常很長,可能是因為完美主義和鑽牛角尖的文化,從想法的發想,到最後的發表,往往兩年以上跑不掉。很多時候原本有興趣有熱情的題目,做到最後都只想和它永別,發表之後更一輩子不想再見到它。與之相較,在業界的研究的週期是用「一季」來衡量的。每個季都要有實際的產出和目標。可以同時進行許多的研究專案,突然有新的想法也可以立刻進行嘗試。

再來是「影響力」,在學術界的影響力通常是用發表,還有同行的引用數來衡量。但往往自己認為很有價值的研究結果,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沒什麼人在乎,或是要等待多年才會慢慢有人重視。於是多年的心力,常常像是丟入池中卻不起漣漪的石子。與之相較,在業界的研究,通常會有很明確的目標和要解決的問題。這些需求通常來自公司其他單位,會有明確的「顧客」。因此就算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研究結果,仍然會有具體的影響力。

還有「工作文化」,在學術界因為高度競爭和僧多粥少,博士生和博士後拼了命想要擠進教職的窄門,而助理拼了命想拿到終身聘還有研究經費 (有興趣多了解的可以看看我2018年的系列文章如:https://medium.com/@vimchiz/%E6%85%A2%E6%85%A2%E4%BE%86-%E6%AF%94%E8%BC%83%E5%BF%AB-902ce339af16)。有熱誠的事情,當在壓力下變成「不得不做」的事,反而會變質。甚至有些成功的教授還會鼓吹「當你的熱型興趣變成工作,work life balance就是不存在的假議題」。反之在業界的研究工作,雖然未必是自己最有熱情的題目,但和自己的下班生活會有很明確的界線。主管和同事也會提醒我,假期就該好好享受放鬆,不要煩惱工作的事情。「你不要偷偷加班害我違法喔!」主管開玩笑地在連假前這樣和我說。

下班後慢跑讓大腦沈澱

學術界有個令人苦笑的笑話,「學術工作的好處是它的彈性,你可以自由選擇你要在一週中的哪八十個小時工作。」而教授們也常會抱怨,真正能做研究的時間不到10%,其他時間都是在申請研究經費、處理行政雜事、管理實驗室、教課等等。

我於是很好奇地問了我的同事們他們的工時。某位也在研究組裡的同事和我抱怨,「資料科學研究多數時間都不是在做研究,都是在處理雜事。」我有些驚訝,並追問具體的時間分配。「大概只有兩成的時間真的在做研究吧。其他八成的時間都花在找尋資料、資料清理,還有需要和其他單位的人接洽,討論可能的研究題目。」我心想,在教授的眼中,這些可能都被算進他那10%的研究時間了吧。

最後是「工作待遇」。在學術界博士生年薪大約2–4萬美元左右,博士後大約5–6萬美元,助理教授通常在7–10萬美元上下。以博士生的薪水,付完房租買完生鮮,再買個回台灣的來回機票,可能也沒剩多少錢。在業界的博士實習生的薪水,三個月收入堪比博士生一年的年薪,可以換台不錯的新車。如果是正職員工,那薪水更可觀。雖說對學術研究有興趣的人,通常物質慾望不會太高(不然也不會走上這條路),但財富自由確實會讓人生省去許多煩惱。

【遠端實習】

疫情緣故,公司決定把所有實習都改成遠端進行,從面試、上工受訓、到下工和歸還設備的整段過程沒有見過主管和同事一面。至今雖然沒有真的拜訪過在矽谷的總部。但反而因為遠端工作,工作時間的品質非常高,能不受打擾地專心閱讀文獻、開發程式。也能在一天中塞進許多會議,有和主管、mentor的每週例會,也會安排會議和同組的其他同事互相認識。

公司很鼓勵員工在疫情中遠端互相認識,甚至有類似tinder的社交軟體讓八竿子打不著的員工互相認識。為了鼓勵大家花時間社交,公司還準備獎品當作社交的誘因。我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線上活動建立了許多珍貴的connections,有些甚至在不同國家的分公司的員工。三個月的實習安排大約30場這樣一對一的社交活動。回頭想想,如果今天是實體實習,或許還沒有機會這樣到處認識人呢。

公司送的獵奇禮物,猜猜是什麼?

【放棄博士班?】

實習到了尾聲,主管在和我一對一的每週例會中,話鋒一轉突然問道。「你有沒有考慮master out (以碩士身份畢業並放棄博士)直接加入我們團隊? 我已經和我的上司討論過了,我們願意直接發全職的offer給你。」

我心頭一抖,一方面很激動很欣喜,畢竟這組全都是CS/數學/工程類博士,主管的青睞我很是感動,但令一方面又有所遲疑。「我當然想馬上加入你們團隊!不過master out畢竟是很重大的人生抉擇,我想請問你真實的建議。」

「well…作為你的主管,我當然希望你可以馬上加入我們。不過呢,作為你的朋友,我誠心建議你把博士班念完。」他接著分析博士學位在研究單位的重要性,尤其在職涯發展、升遷、和上層打交道時博士學位扮演的角色。「當然你如果想要馬上賺大錢,這三年(博士剩餘年數)的收入的機會成本也是很可觀的。我也認識一些碩士學位的人,在研究團隊發光發熱。我相信你無論做了什麼決定,都會有很好的結果。」

我臉上或許藏不住心裡的感動,但也透露出我的為難。主管見狀,說到「當然你也可以考慮先加入我們團隊,同時邊工作邊把博士念完。雖然會比較辛苦,但起碼可以兩者兼顧。。。我想不論你怎麼做,我們大家都會支持你的」

「我很感激你的誠實建議,我需要時間好好想想。」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感激自己能遇到這樣打從心底替我著想的主管。

其實我心裡也明白,理智的決定確實是念完博士班。我的mentor 已經在這個研發團隊待了十年左右,職稱一路從Research Scientist爬到資深的Technical Lead of AI Research。他原本是CS碩士學位入職,但入職後決定在職進修,申請了CS博士班,邊工作邊硬著頭皮念完博班。

我私下問過他,如果我最終的目標是在業界的研究團隊工作,是否該把博士班念完。Mentor嘆了口氣,回憶起他那邊工作邊讀書的六年多時光,到最後半年甚至和公司請了長假把論文寫完。「很多親友都會問我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博士學位雖然很有價值,但多數人並不適合,所以我多半會勸阻他們唸博士班。但我知道你的能力和熱情,你如果沒有念完博士,我會很替你難過 (I’d be very sad if you didn’t complete your PhD)。」我有時候都會懷疑,我到底上輩子積了多少陰德,才會遇到一群如此珍惜我、賞賜我的主管和同事。

【非工程類的博士有價值嗎?】

「但我的博士學位是在認知科學領域,畢竟不是CS。你覺得這樣也有念完的價值嗎?」我知道在資工或統計領域,博士學位的價值是被業界所重視的,但如果是其他領域呢?我在思考是否真的要master out時,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我心中。

主管聽了我的問題,笑道「你知道為什麼當時會招你進來嗎?其他申請者有一堆CS PhD的人呢!我相信,一個團隊中,如果所有人都是相同背景的人,那將會是一場災難。有你這樣雙專長,懂人工智慧,又懂人類行為研究的,我老實和你說,我們整個人力資料庫裡面的千百個申請者中就只有你一個人。」我那是第一次深刻體認到,原來我這樣的背景是會被欣賞的。

還記得,當時和學校的國際學生事務處申請工作許可時,還被學校刁難。「AI Research PhD Intern?聽起來和你認知科學的專業沒有關係啊?這樣我們是不會核發許可的。」我試圖解釋我的研究和這實習內容的關係,他們仍然不採納。就連我拜託研究所的指導教授幫我背書,他們仍舊拒絕。在我有些絕望時,公司主管聽聞我的狀況,便決定幫忙客製化我的offer letter (聘書),硬是把認知科學寫進職缺描述裡面,學校最後才放行。我很感激主管的大力協助。當時我還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念錯科系了,為何已經找到工作了,還要被一個在國際事務處的外行人質疑甚至拒絕。

Mentor則提到「在研究單位要升遷的時候,除了工作表現之外,人們會在乎的是你有沒有博士學位,並不會在乎你是哪個領域的博士學位。重要的是你的博士研究題目,能不能讓人覺得有商業的應用價值,能不能鍛鍊你在業界所需要的能力,那才是關鍵。」

【後記:選定博士論文題目】

實習之前,我已對學界的工作失去興趣,但知道自己喜歡研究的我,又不確定業界的工作我是否會喜歡。實習過後,我能很肯定地說,我畢業後想去業界的研究單位闖蕩。我實習過後和指導教授談我的想法,他說他很支持我,也很開心我找到我喜歡的路。還和我一起激盪什麼樣的博士研究題目比較有「有賣點」。後來我毅然決然放棄了已經深耕三年多的神經科學的研究題目,改作和我實習研究有直接關係的題目。

我在最後一次和實習主管的例會和他說,我還是決定把博士念完,所以沒有辦法馬上加入他們。主管說道「很可惜你沒有選擇現在加入我們,但我也很開心你選擇對你最有利的路。我們很歡迎你隔年暑假再回來實習。只要我還在這裡當主管的一天,大門都會為你敞開。」

隔天,我收到PayPal寄來的return intern offer letter,讓我免去所有面試,獲得2022年夏天在同個小組再次實習的機會。

這三個月的奇幻冒險,有太多需要感謝的人。素未謀面、不求回報內推我的好心人,欣賞我獨特背景的主管,傾囊相授毫不保留的mentor,還有全力支持我去業界探索的博士指導教授,以及每個因緣際會的相遇。

最後歡迎加我的LinkedIn交個朋友:) 有什麼問題也歡迎互相交流~

https://www.linkedin.com/in/yunshiuanchua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