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應用社會學】「制度怎麼運作」的四個面向

謝達文
Jul 29, 2022

--

從當員工、主管或顧問,評估一間公司的制度,到當記者或在公部門,思考一個法律或政策的執行,很多時候,我們都必須問「這個制度怎麼運作的?」。那麼,一個制度的運作,可以怎麼觀察呢?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用白話、去除術語的方式,改寫教科書等級的經典討論,W. Richard Scott的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第三、四章(特別是第四章),提供四個可以觀察的面向;在實際分析時,你可以視自己的需要,選取其中幾個面向,組成你的分析架構。

→面向1:制度的「內容」(制度是「什麼」)

這是最直觀、大家一定會想到要觀察的。如果今天是一個關於「賞罰」的制度,我們第一個就一定會問:所以「規則」是什麼?什麼行為會被獎勵,什麼又會被處罰?此外,有沒有明文規定,規則又本身是否清楚,還是有很多需要解釋的地方?要描述、評估,乃至分析一個制度,這件事情一定要先呈現出來。

當然,制度不一定是「賞罰」,有些制度比較像是「對錯」,比如醫院會有醫病關係行為準則、學校會有對老師的一些要求,大家會知道「身為醫生/老師,我該這樣做」,違反的時候未必會被處罰,但大家會覺得「這人做錯事了」。面對這樣的制度,我們也可以嘗試找出:什麼樣的行為會被認為是對的,什麼會被認為是錯的?這邊可以做兩種區分:首先,有的時候這些「對錯」是關於目的(「要以病患福祉為第一考量」),有些則是關於手段(「要隨時保持中立」、「要以客為尊」)。其次,有的時候這些來自「對錯」的期待是一體適用的,但有的時候只適用於特定的「角色」(比如「主管」有責任怎麼對待下屬,在打考績的時候應該怎麼做;「導師」或「指導教授」又對學生有怎樣的責任)。在做觀察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目標vs手段」和「一體適用vs特定角色」這兩個差別。

最後,除了「賞罰」和「對錯」,有一些制度已經運行太久,大家「習以為常」,運作的邏輯甚至是「啊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做呀」。例如,學校裡分成各種處室、處室下面分組,一件事情會很「自然」地被依照處室做區分(這個是屬於「教務」,這又屬於「輔導」的議題,各自要分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公司也會有業務、行銷等等不同的單位,將任務作區分;同樣以學校舉例,過去會有「前段班」、「放牛班」之類的分類,學校裡的大家都會覺得應該在排課、給資源、期待方面有不同對待;又或者「少年犯」、「虞犯」、「非行少年」等不同的分類,都可能導致人們被觀護人、社工等等認為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是這種類型的制度,在觀察的時候,首先當然是看這個「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是什麼;具體來說,就像上面的例子呈現的,這經常是關於「分類」:什麼事情跟什麼會分開來處理?大家又習慣怎麼把人或事做分類?人們怎麼想這些分類,給這些分類不同的意義?

(註:最後這種類型的「習以為常」,經常會變成很多組織共享的「文化」,關於這點,可以參考【白話應用社會學】上一篇〈組織〉所整理的「角度4:文化」中組織間共享的文化)

→面向2:制度所需要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制度需要「誰」)

一個老套的說法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即使最明確的規則,都需要有人執行,因此,制度運作的第二個觀察方向,就是這個制度在執行時,是建立在怎樣的「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上,也就是要問「誰」在讓這個制度運作。

如果是「賞罰」的制度,就意味著一定要有一個單位來負責「管秩序」(不管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因此,下一個問題就會是:「誰」來管秩序,誰被管?同時,如果規則不清楚,誰來詮釋規則?在這個方面,一個經常值得問的問題是:管秩序的人,有沒有自己的利益或觀點,導致他們詮釋規則、給予賞罰的時候,可能被自己的利益或觀點影響,沒有「好好執行」,造成規定上看不出來的效果,甚至是反效果?比如公司內負責執行人事管考的部門,可能有一些考量,導致他們不願意執行一些規定;比如學校的性平會,可能因為成員的立場或相關知識欠缺,導致該執行的沒執行;或者是國家可能有些政策目標,或者就是被黑道白道勢力掣肘,導致他們選擇性執法。而除了人自己的利益或觀點,有時候執行者也會有一些額外的權限規定,導致他們不能「撈過界」,比如性平會的調查權限、時機等等就有法律規定。

如果是關於「對錯」的制度,我們同樣會問是「誰」在推動這些是非對錯的判斷,比如,有沒有什麼權威在制定或判斷一件事情對不對?比如說,有時候有些事情會有國際組織訂定國際標準,或者可能會有一些職業團體、專業組織在規定什麼是對的,而這些單位又可能會有自己的立場或盲點,或是受到不同力量的影響;要解釋制度為什麼長成一個樣子,有時候可以追溯到這些制定制度的單位。

(在【白話應用社會學】上一篇〈組織〉中,我們提到組織經常「長很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專業團體制定了一套標準,叫大家都照做,這套訓練出來的專業人士也都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做法」,比如公司要有「執行長」、「財務長」,各自該做什麼,或者財報應該長怎樣,都經常是專業團體推動的結果。)

即使關於「事情本來就該這樣做」的制度,也都是有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回到前面的例子,就是學校的行政人員真的有分成不同的處室,或者學生真的有被分成前段班、放牛班,學期初真的有分班,每一年真的有按照舊制度把老師分配到處室,接著每天這樣上班上學,這套「本來就該這樣做事」的看法才會延續下去。

→面向3:制度運作所需的「活動」(制度需要人們「做什麼」)

有規則、有人,還需要真的「下去執行」才能夠讓制度運作。

如果是關於賞罰的制度,我們就要問:為了「管秩序」,有什麼監督執行、負責看大家有沒有守規矩的「手段」?實際上「用什麼方式」給獎勵和處罰?有沒有辦法真的制止那些不守規矩的行為?這裡的一個關鍵詞是監管的「成本」,有時會因為太高,所以導致規則擺在那邊,現實上卻沒辦法執行;在這樣的狀況下,執行的人選擇監管什麼、怎麼監管,就影響了制度實際上的運作長怎樣。

關於「是非對錯」的制度,也需要有具體的活動,才能真的影響人們的行動:如果新的人進來,會不會被「教」正確的做法?做錯了會不會真的被「糾正」?更廣泛來說,組織裡的大家有沒有真的建立一套「做事的方法」,把各種角色、工作方式訂得清清楚楚?一套「對」的做法又是怎麼被「搬」進來的?

至於「事情本來就該這樣做」背後的活動,當然就是看有沒有真的「習以為常」、「一直照著做」。跟「是非對錯」這個點很像,這經常也需要「學習」的過程:我們可以觀察人們進入到一個崗位、一個組織之後,有沒有默默就學會怎麼做一件事的「技能」(比如怎麼送公文,把公文依照管理的處室或科別分類;進到一間公司上班,學會用公司的系統登錄;或是社工、觀護人學會怎麼對待不同種的少年)。這種學習經常是靠著周而復始的重複,人們還沒發覺就慢慢學會了,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做,看著看著就會了。但是,當我們是要分析一個制度的運作時,我們就可以去觀察人們(特別是新人)有沒有這種「默默學會」的過程,而在這之前,組織之間又有怎樣實際的「互相參考」的作為。

→面向4:物品與科技(制度運作需要什麼物件?)

有的時候,制度要執行,還需要仰賴一些物品與科技才能運作,或者有這些東西會讓制度運作更順利:

如果是賞罰,就需要監管和執行,那就可能會出現一些科技、一些物品(比如出勤管考要打卡,檢疫需要檢驗科技),沒有發展出這些科技和物品,或是當他們無法運作時,就必須趕快找備案,否則制度就會崩潰,而這又回到前面討論的成本問題。

關於「對錯」的制度,可能會製造出一些「符合標準的物件」(比如符合「產業標準」的機型),來給大家做參考,也可能會仰賴一些技術,讓大家更願意遵守規範(比如公司建立網頁協作,讓大家的貢獻更一目了然,表現特別符合要求的人會有榮譽,被發現摸魚太過分因此會很丟臉)。

最後,建立在「事情本來就該這麼做」上的制度,也可能會有一些物品承載一些象徵意義、讓大家更能夠行禮如儀,比如基督徒聖餐禮時,象徵神職人員「現在在做神聖的事」的服裝打扮,或者葡萄酒與無酵餅,讓人們知道「現在在幹嘛」、提示人們現在應該要有的作為與情感,都是讓這個制度可以正常運作的必需品。

───⁣
在討論完文化、人脈(網絡)、組織和制度這幾個基本的機制之後,再下來就可以進到新的主題了。目前我有想要介紹一些具體的領域,比如市場、學校、國家、流行文化;此外,有朋友建議我也為一些大理論家做入門的白話介紹,比如困擾很多人的Bourdieu之類的,這一方面好像有意思,但另一方面,我又有點擔心大家沒興趣(會不會只有需要修社會系必修課的人想看而已XD),大家如果對什麼主題有興趣,願意提供給我意見,我會非常感謝!⁣
或者,如果對【方法工具箱】或【數據看台灣】這兩個系列有任何提議,也非常歡迎跟我說!⁣

───

系列文章:

【白話應用社會學】組織的四個觀察角度

https://medium.com/@vin_0530/%E7%99%BD%E8%A9%B1%E6%87%89%E7%94%A8%E7%A4%BE%E6%9C%83%E5%AD%B8-%E7%B5%84%E7%B9%94%E7%9A%84%E5%9B%9B%E5%80%8B%E8%A7%80%E5%AF%9F%E8%A7%92%E5%BA%A6-68ff332a3e69

【白話應用社會學】「人脈」可以分三種!

https://medium.com/@vin_0530/%E7%99%BD%E8%A9%B1%E6%87%89%E7%94%A8%E7%A4%BE%E6%9C%83%E5%AD%B8-%E4%BA%BA%E8%84%88-%E5%8F%AF%E4%BB%A5%E5%88%86%E4%B8%89%E7%A8%AE-c4492a378757

【白話應用社會學】遇到「文化」可以問的六個問題

https://medium.com/@vin_0530/%E7%99%BD%E8%A9%B1%E6%87%89%E7%94%A8%E7%A4%BE%E6%9C%83%E5%AD%B8-%E9%81%87%E5%88%B0-%E6%96%87%E5%8C%96-%E5%8F%AF%E4%BB%A5%E5%95%8F%E7%9A%84%E5%85%AD%E5%80%8B%E5%95%8F%E9%A1%8C-9a8dbd2315de

--

--

謝達文

文章系列:【白話應用社會學】完全去除術語,討論「分析不同主題」時可以注意的觀察重點;【方法工具箱】分享論說文寫作、解讀統計、訪談執行等的方法技巧;【數據看台灣】用統計數據討論台灣的不同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