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力#1:電子書與實體書的互補關係

許勝嵐
5 min readJan 11, 2019

--

前言

(這篇是在維京人酒吧的最後一篇文章)
偶然間為了省錢而去逛二手書店時,朋友突然問我為何不去買電子書,也比實體書便宜啊?這時,我才想到自己似乎從來沒買過電子書。
對於購買實體書,我總是享受那種自然散發出來的書香與觸感,讓我覺得像拿到個禮物,問問身邊的朋友,也都認同這種感覺。
於是我開始疑惑了,那電子書是誰會想要看呢?為什麼電子書還是越來越蓬勃呢?
帶著這些疑問開啟了這篇文章,希望記錄下自己觀察後的思考脈絡。

2017年博客來推出電子書服務

2017年9月,博客來網路書店推出電子書服務,與上百家出版社合作,且推出近萬本的電子書。繁體書電子書服務平台Readmoo也在2017年7月推出台灣第一個運用電子墨水技術的電子書閱讀器moolnk。

電子書開始在台灣興起,或許有人會認為實體書市場將被壓縮,但根據財政部所公布的營利事業家數統計,台灣的數位書籍出版業家數雖然從2014年27家,增加至2016年39家,但是書籍出版業家數也於2014年1721家,2016年增加至1746家。可以看出在台灣除了電子書以外實體書市場也有在成長。

數位書籍出版增加12家,書籍出版增加25家

從數位書籍與書籍出版業各自成長的趨勢看不出取代關係,原因在於電子書與實體書的定位不同。電子書與實體書各有優劣,功用與價值各有差異,也因此相較於取代,我更認為電子書與實體書是一種互補的關係。

「電子書的優勢」: 檢索功能、方便性、環保價值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現代人運用網路汲取知識已成為常態,因此運用電子裝置閱讀漸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電子書的出現可以說是順應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在這個時代電子書的優勢也顯而易見。
以下整理三項電子書優勢。

1. 具有檢索功能:

全文檢索或是部分文字檢索常常是讀者喜愛電子書的原因之一,因為想要在實體書上尋找某一片段的內容就只能靠記憶或是目錄去推敲,但電子書就是有效率的檢索。這種檢索功能尤其在學術書籍,如研究論文、參考書、學術課本等等,就會非常實用。

2. 保存及閱讀方便:

電子書儲存於網路空間裡,因此隨身就可攜帶上百本書,也可以隨時隨地都從手機、平板、閱讀器閱讀,非常方便。電子書也不會有破損的問題,反而是實體書如果被破壞了就只能再買一本了。所以許多需要紀錄大量資料的工具書都會發行電子書版本,例如百科全書、軟體操作指南、字典等等

3. 環保價值:

隨著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全球興起一陣環保風潮。其中森林保護就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議題。大家開始呼籲紙張不浪費、使用再生紙等等環保行動來保護森林。在這波保護的熱潮中,實體書首當其衝,因為每一本書的出版都意味著幾百張紙張的印刷以及森林的消失。這時電子書的出現就解決了實體書需要使用紙張的問題。因此在環保浪潮下,電子書的環保價值確實優於實體書。

「實體書的優勢」: 藝術價值、 休閒價值

雖然從書本的保存、閱讀方式及書本的功能來分析,電子書似乎都優於實體書,但如果從書本的藝術及休閒價值去探討,就可發現實體書仍有其優勢存在。

1 實體書的藝術價值:

早期書本的功用在於記載知識及瑣事,例如古早時代的竹簡及印刷術出現後的書冊;工業時代後,蒸氣驅動滾筒印刷機促成了書店的出現,散文、小說等等書本開始蓬勃發展,閱讀成為了一種休閒,書本變成休閒的媒介。時至今日實體書已不再只是記事及休閒娛樂媒介,實體書已成為一項藝術品。

文字的排版、紙張的材質、書本整體的設計都將決定一本書的價值!

可以發現許多人購買實體書,都開始期待打開書本時剎那的書香、摸下紙張時給予的溫度,因此相較於電子書,實體書更能夠使消費者感受到作者於書中注入的靈魂。

2 書本的休閒價值:

前段有提及相較於實體書,電子書具有易於攜帶、快速檢索的好處;但如果從閱讀的休閒價值來思考,這些優勢反而不明顯。

對於一般人來說,一天閱讀一本書就算非常快速,因此許多人常常是一本書看個兩三天,專心閱讀同一本書也成為閱讀的樂趣,所以可以隨時攜帶上百本在身上的電子書優勢便不太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就會傾向於購買實體書。

搭配上紙張的材質、書本的溫度,閱讀的休閒價值將更加顯著

對於散文、小說類的書籍,電子書的快速檢索功能也成為減少閱讀休閒價值的原因。這類型的閱讀者,時常將頁數漸漸減少、書本內容逐漸浮出水面的神秘感當作是閱讀的樂趣來源,因此電子書的快速檢索功能就有點多餘。

「電子書與實體書應該是互補而不是取代」

綜談電子書與實體書間的優勢,其實不難發現這兩種形式的好壞是取決於書本的附加功能/價值。

如前面所提工具書、學術用書就很需要保存方便、檢索快速的功能;還有一些碎片式閱讀形式的書籍,如雜誌、新聞,常是人們在搭車、用餐等等瑣碎時間的閱讀書籍,因此具有隨時髓地、方便攜帶功能的電子書形式就很適合。

而散文、小說等書籍就不同了。在閱讀這些書本時,閱讀的休閒價值及書本的藝術價值都將是消費者願意購買的考量因素,因此實體書才能呈現的書本溫度、文字排版、整體外觀設計就非常重要。

所以回歸書的本質,從不同的需求去思考適合的形式,就不難發現電子書與實體書不應該是取代而是互補關係。

參考資料:

1. 財政部營利事業家數統計/財政部統計資料庫查詢。

2. 閱讀的新革命-談電子書時代的興起/林旻柔/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

3. 電子書 vs. 紙本書: 還有討論的意義嗎?/端傳媒。

4. 博客來推出自己的電子書App後,競爭者都笑了/數位時代。

5. 誰還在相信電子書能夠取代紙本書?/維京人酒吧。

--

--

許勝嵐

相信同理可以帶來溫柔,溝通可以保持理性,期許成為既理性又溫柔的人|接觸設計思考後培養了好奇心。因為好奇而開始思考,因為思考而開始紀錄。會在這裡放上自己觀察後記錄下來的思考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