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ike在新加坡

萬宗綸 Tsung-Lun Alan WAN
6 min readJul 28, 2017

--

有讀者來訊息詢問新加坡商的obike,在臺灣造成了這麼多的爭議,以及本地人的不解與反感,那麼obike在新加坡是怎麼個光景?

obike是在今年初在新加坡推出的一種「無樁共享單車」,跟大家知道的一樣,在新加坡,obike同樣是採取「隨丟隨騎」的營運方式,並且依照新加坡人的通勤習慣,就主打共享單車的服務,讓你從組屋(HDB)到地鐵站(MRT)的最後一哩路更為便利,有人隨便就把obike停到公車亭旁邊,然後就上公車走人。

當然obike推出的時候,我人已經在金門半年多了,我是透過新加坡朋友的貼文,才看到她騎著obike跟三五好友一起在生態公園出遊。

這位讀者問了一個很精準的問題:obike造成的混亂,是否與「新加坡政府的環境秩序管理思維是背道而馳的,像是舊有的新加坡攤販被集中於小販中心那樣般」?

我們要回到新加坡城市本身使用單車的習慣來看。基本上,新加坡人是不騎單車通勤的,新加坡的道路本身就是設計給汽車用的,也沒什麼摩托車,新加坡的道路並不是一個自行車友善的設計,然而,畢竟是身為一個現代化的綠色城市,新加坡除了讓自己養(汽)車的成本非常高之外,政府其實一直有在想要推「共享單車」。

政府選定了幾個區域要做為共享單車的試辦區,就是要設置像是臺北Youbike那樣的「有樁單車」,固定地點借還,他們參考倫敦、臺北和杭州的做法,決定透過公私部門協力的夥伴關係制度,由政府補助資金,民間營運商綁約八年的方式來進行,2017年底,裕廊湖區(Jurong Lake District)就會啟動共享單車。

嗅到了新加坡要推共享單車的氛圍,最早是中國的共享單車業者 #Mobike#ofo 率先表明有意願進入在亞洲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新加坡市場,其中,Mobike的直接投資人其實就是新加坡政府100%掌有、李顯龍老婆何晶擔任CEO的淡馬錫控股,顯示新加坡政府當局並不對共享單車陌生,甚至很瞭解。

結果,有趣的是,半路突然殺出一個程咬金,一個新加坡本地的obike公司突然就出現了,領先在ofo和Mobike前面,捷足先登新加坡的共享單車市場,因為太突然,連《海峽時報》在一月份的嘗鮮報導,都把obike報導成Chinese company。

仔細一瞧,obike創始人兼亞太區總經理Malcolm Wong,就是前淡馬錫控股的投資副總監,並且根據《海峽時報》揭露,obike的三名董事中,有兩個是上海人,obike在新加坡登記的地址只是一個幫助obike在新加坡立案的服務公司,該公司告訴記者,obike的人通通都在中國。

換句話說,obike或者ofo, Mobike等無樁單車服務出現在新加坡,不是輕而易舉出現的,而是靠著與政府關係密切的商業人士,連通中國與新加坡兩地的相關商業訊息,覺得靠譜的情況下,才長驅直入新加坡,obike只是當中掛著新加坡外皮,很快「擄獲」信任的其中一間公司。

obike進入後,新加坡同樣也開始有不少民怨,像是單車亂停、堵住防火通道、丟棄在樓梯間,甚至有人把車停到組屋公寓的家門口,還把他鎖在欄杆上,當自家車在用等等,更有人看obike不順眼,把obike丟進河裡。

為了解決這樣的亂像,obike除了要對破壞單車的人提告,也與各區的市鎮委員會(Town Concils)協調,請他們劃設專門的單車停放區域,讓obike使用者停放車輛,降低擾民程度。(新加坡不會遇到臺灣與機車搶位子的問題)

四月份,包含obike, Mobike和ofo在內的三家業者,就和裕廊-金文泰市鎮委員會簽署備忘錄(MOU),讓無樁單車成為裕廊區原本要推共享單車的試驗計畫,甚至順利的話,政府會直接讓三家公司的無樁單車服務取代原本他們要推動的有樁單車,業者也答應市鎮委員會,會用一些誘因,比如積點等等的優惠方案,鼓勵消費者將車停放在市鎮委員會規劃的停放區域,以及遵照市鎮委員會規劃的單車道。

接著五月份,人民行動黨執政的十五個區的市鎮委員會一同規劃一套共享單車的管理辦法(剩下一個市鎮委員會是工人黨執政,LTA說正在聯繫),規範有關於單車道路線與單車停放區的事務,陸路交通管理局(LTA)也會參一腳,幫忙執法懲罰那些不遵守規定的單車騎士,同樣,如果車輛遭亂停,一樣會被拖吊,業者將要承擔取回違停車輛的成本。

這很奇怪,政府原先規劃要推動的共享單車計畫,竟然因為私人業者貿然闖入,並且推動了一款完全不同型態的共享單車服務,就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再照計畫推行,打算把原計畫的夥伴關係整碗送給這幾家私人業者,甚至甘願惹怒原本已經參與競標的營運商?

比如法商Smoove就說他們很不爽星國政府說要招標的計畫,突然就說不做了,而另外一個競標者是Mobike,本來就是淡馬錫控股,當然說他們尊重政府,剩下的競標者通通都是本地的大眾交通運輸營運商,通通都在某種程度上是淡馬錫的。

這表示,無樁單車進入新加坡,從頭到尾,從新加坡政府的角度來看,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保守一點,我們可以說新加坡當局再次展現了極高的統治彈性與務實主義的堅持,誇張一點,我們可能可以猜測,一切一直都在星國政府的掌握中,前面的有樁單車計畫喊了那麼多年,依照星國的拆房子蓋房子的效率,要做早做了,所以可能只是個等待無樁單車計畫進場的幌子。

以上是我大略簡要地爬梳一下obike在新加坡的狀況,以及obike的推動,如何「恰巧」滿足了新加坡政府的需求,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在不符合新加坡政府統治需求的情況下,在新加坡(以「擾民」的方式)順利推動的,有了這個大前提,我們就要暫且拋下obike在臺灣面臨的「混亂」,而改由追蹤obike怎麼「迎合治理需求」來出發。它現代化、科技化,並且從在中國的營運狀況一開始、甚至資金,到obike冒出來,都柔順地在政府的掌握之中。

而或許更大膽地再多延伸出去看,新加坡不但不推有樁單車了,甚至用他們的無樁單車進攻其他原本有有樁單車的城市,比如臺北,造成當地一片混亂,某種程度上,好像在打臉那些原本以有樁單車走在他們前面的「綠色運輸城市」,現在新加坡做為一個連中國媒體都滿臉問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哪裡冒出來的「#無樁共享單車 戰場」,似乎才是「綠色運輸城市」說話更大聲的那一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