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APP廣告世界的第二堂課,什麼是歸因(attribution)?

WW
Sep 10, 2020

--

上一篇文章有提到廣告業界中常用到的 SDK 是為了「追蹤(流量/廣告)成效」這個目的而存在,也被稱為「歸因(attribution)」。這次想要進一步分享截至目前為止我對於歸因的種種了解。

※本文由一個踏入APP廣告世界剛滿半年的菜鳥撰寫,若你在文中發現任何錯誤,在此懇切地希望你能告訴我,謝謝!

名詞解釋時間:什麼是歸因期間?

歸因期間(attribution window):用戶瀏覽或點擊廣告後,於特定天數內採取動作,該動作(轉換)就會被歸因於該廣告。

攝影師:Pixabay,連結:Pexels

例如將點擊歸因期間設為 7 天的情形下,若用戶在點擊廣告當天下載應用程式,則該廣告就會被記錄為貢獻了一筆安裝。

各種平台的預設歸因期間會有所不同,例如 Adjust 的預設是「瀏覽歸因期間 1 天,點擊歸因期間 7 天」,而 Facebook 則是「瀏覽歸因期間 1 天,點擊歸因期間 28 天」,但一般而言歸因期間可以視廣告或產品需求自行更改。

例如販售的商品通常需要較長的考慮期,則可設長一點的歸因期間,而衝動消費型商品,將歸因期間設短一點也無妨。

瀏覽歸因和點擊歸因可能寫成中文大家反而很陌生,其實就是我們常看到的 VTCV(view-through conversion) 和 CTCV(click-through conversion),也就是區分使用者轉換的時候只是「瀏覽」了廣告,還是實際上「點擊」了廣告。

一般而言點擊歸因(CTCV)的歸因期間會比較長,因為點擊屬於使用者主動執行的動作,由點擊完成的轉換被認為是受到廣告驅使的可能性較高。

Facebook歸因期間說明: https://www.facebook.com/business/help/304909959680406
Adjust歸因期間說明: https://www.adjust.com/glossary/attribution-window/

名詞解釋時間:什麼是歸因模式?

歸因模式(attribution model):針對用戶從初次接觸廣告到最後完成動作中與廣告的每一次互動給予評價的模式。

常見的歸因模式有以下幾種:

  • 最初點擊(First touch):將轉換歸功給帶來第一個點擊的廣告
  • 最終點擊(Last touch):將轉換歸功給帶來最後一個點擊的廣告(最常被使用的一種歸因模式),常被寫為 LCCV(last click conversion)
  • 線性(Multi touch):將轉換平均/按權重歸功給所有點擊
  • 瀏覽(View-through):將轉換歸功給被瀏覽過的(影片)廣告

無論是過去在系統商時投放的 Leads generation 廣告,或是現在經手的 APP 下載廣告,我都只碰過最終點擊的歸因模式,也就是不管用戶看過或點過幾個廣告,用戶採取的動作(轉換)都會被歸功於最後一次點擊。當然我們知道事實上用戶可能真的要與廣告互動多次才會有所行動,所以只把功勞歸給最終點擊歸因多少有所偏頗,但作為「最後一根稻草」,最終點擊歸因受到廣泛運用還是有其道理。

Appsflyer歸因模式說明: https://www.appsflyer.com/mobile-attribution-glossary/attribution-modeling/
Adjust歸因模式說明: https://www.adjust.com/zh/glossary/attribution-modeling/

陷阱?「最終點擊」與「最終非直接點擊」的差異

另外許多 marketer 應該都知道所謂最終點擊的歸因模式還有一個注意點,所謂的「最終點擊」,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最終非直接點擊」。

以 GA 報表來說,除了多管道程序報表之外,其他報表使用的「最終點擊」歸因模式其實是「最終非直接點擊」,也就是如果用戶最後完成轉換時先點選過 A 廣告以及 B 廣告,最後卻直接到網站上完成動作,則最後的直接點擊會被忽略,而將功勞歸功給 B 廣告。因為實際上用戶不太可能在完全未透過任何管道(無論是自然搜尋、Email 或廣告)接觸產品的情形下,忽然自行直接進入網站,並完成特定動作,因此即使是採用「最終點擊」歸因模式,在這種情形下,轉換依然會被回推並歸功給最後一個非直接點擊的來源。

關於「最終非直接點擊」的詳細說明,還可參考HARRIS先生的文章: https://www.yesharris.com/attribution-model-beginner/
GA多管道程序歸因模式: https://support.google.com/analytics/answer/1665189?hl=zh-Hant

這一點在 APP 的世界裡也是一樣,例如在歸因期間設為 7 天的的情形下,如果用戶點擊 A 廣告後隔天點了 B 廣告,並在點擊 B 廣告後隔天自行到 APP store 中搜尋該 APP 並下載,則因為還在歸因期間內,該下載的功勞會被歸給 B 廣告,但如果用戶在 7 天後才自行下載該 APP,則下載會被歸為 organic 的成效。

以上就是我對於 APP 廣告歸因粗淺的筆記與說明,如果你恰巧知道在哪裡還可以找到更多中文的 APP 廣告相關資源,請務必與我分享,謝謝!

--

--